分享

为什么老人对‘七十三、八十四’这么忌讳

 福兴堂图书馆 2025-04-30

《为什么老人对'七十三、八十四’这么忌讳》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就象咒语一样,禁固着很多老年人的心,一旦到了73、84的年龄,他们就非常忌讳,要么说大一二岁,要么说小一二岁,怕自己这个年龄,好象说了,'死神’就来把自己招了去似的,在这一年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怕别人问起年龄,'七十三、八十四’就象阴影在他们的脑子里徘徊不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心理阴影?是迷信?或是真的就是咒语?

'七十三、八十四’的影响应从古代说起,有一句从古流传至今的话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这说明古代人乃至近代人,凡活到七十的很稀少,大凡古人五十已老了,大多到六十左右都去世了,因此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人均年龄普遍不高。七十是高寿,很稀少很稀奇的。古代人生活艰苦,生存条件极差,生命自然有限。

在那样的情况下,活到七十就稀少了,那为什么会有'七十三、八十四’的俗语呢?

这源于古代的大圣人年龄,就是孔子73岁寿终,孟子84岁寿尽。孔子、孟子是古代的大圣人,古代的老百姓对其人是供若神明,崇拜有加,五体投地,那份虔诚不是现代人所能理解得了的。你想想,被他们供成神一样的人,在73、84都会死了,那么就没有人能超过他们的神圣的生命。这种心理就如此产生,从而渐渐流传,成为禁固人的心理的枷锁,有了心灵的压力,因此上,从稀少的七十度过的人也难逃73、84的心灵劫难。

《黄帝内经》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医学著作,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这是对古人研究的总结。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的生命活动是有周期性的循环,这个周期就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会由高潮期到低谷期,再由低谷期进入高潮期,73、84的年龄,正是人的生命从高潮期向低谷期运行的转折点或是由低谷期向高潮期运行的转折点,因人老体衰,在这个转折点一时无法跟上转变,人体的脏器、血脉调整不过来,就容易发生意外。在这个转折点亡故的人数就增多,致使这两个数字成为老人的心理阴影。

人的生老病死与人的情志心理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把它归纳为喜、怒、悲、恐、忧、思、惊七个方面,人的生命在转折期,七情会发生异常,老人因其受心理影响则异常就会超越正常范围,就会损阳伤阴,伤形损形,伤正助邪。思虑伤神,切切所思,则神散,神散则无形,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情志变化最易伤人体正气,正气伤则抗力弱,抗力弱则易招外邪侵袭,从而发生不测。

综上所述这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医学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技术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更适合人类的休养生息,'人生七十古来稀’也早已成为历史,现时代社会环境大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倚,心情大好的老人情志变化小了,更有利于长寿养生。人类的生命也在变化中延长,有医学研究甚至证明,人类生命能达到120岁。老年人只要心情开阔,调养情志平和,莫思虑,祛悲忧,不惊不恐,笑口常开,调养身心健康,人生120也不是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