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是李三清,刚听名字的时候,以为是个中老年人,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原来她只是个文弱女子,是个80后大学生,也是一个家庭主妇,她把她一生的经历和感悟都用文字的魅力表达了出来,初看之时,不觉有何惊艳之处,但是当你看完后却发现,她所描述出来的,好像都是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生活的现实比如这篇“爸爸我们这么辛苦却还是这么穷”,把她的一生都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她不但描述出了年少时的家庭境遇,也述说着人生而平等,但起步却有高低之分的观念。 ![]() 图片来源网络 还记得小时候,我也曾问过自己的父亲,为什么隔壁家有拖拉机耕地,有摩托车开,还有自行车。而我们家耕地却只能用水牛耕地,家里只有一辆二八大杠,对于我这样的问题,爸爸当初估计也没有想好怎么回答,只能用鼓励的话对我说“家无读书子,何来当官人”,你只要好好读书,等有出头之日,就可以什么都拥有了,不用羡慕别人!这样的间接回答,多年后的我才明白其中的含义。 ![]() 图片来源网络 李三清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出,一个人的出生我们是无法决定的,但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会决定几代人的命运,古人常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这个道理。 ![]()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存在差距为什么李三清的这篇文章能有800多万的阅读量,创作出4万多的收益,更是登上了央视网新闻,这背后不仅是流量的推广,更多的是她写出了人生境遇和命运共鸣。把大众经历转化成文笔模式来输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感受才是她的流量密码。所以我们除了必要的辅助工具外,更应注重文章内容的原创性。 千万不要被短视频洗脑,动不动就刷到“00后创业成功成千万总裁”,“一场直播带动整个城市发展”,这样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资本操作。我们更应重视自身条件的发展,所谓“心无半点墨,何来万字文”。 ![]() 图片来源网络 自我人生定位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只需找对平台进行投稿就能获得丰厚的收益,不再像以前80年代一样需要写手搞去报社登刊才能获得报酬。如果想要像李三清大姐这样,创作出这么爆款文章,更应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创作灵感,把心中那点墨水池塘填充盈。只有自己写作能力提高了,不管是用辅助工具帮助,还是自己创作,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广大的网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欢迎各位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