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效带状疱疹经验方,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快速收藏!!!

 鲶鱼上画壁 2025-04-30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蜘蛛疮”、俗称“缠腰龙”。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图片

带状疱疹病因及症状

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等。
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初次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其临床会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带状疱疹一旦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就会产生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中药辩证治疗

带状疱疹辨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热盛型、湿盛型、气滞血瘀型。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热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成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蕰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辩证】气滞血瘀,行气止痛,清热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综合内外治法

临床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我刚学医时也曾数次应用过,效果也并不理想。对本病的治疗,现代西医常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布洛芬和维生素类等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
后来才发现原来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二味拔毒散出自《医宗金鉴》 由雄黄、白矾两味药组成《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我自从得此方,辩证实治,灵活运用,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

方法一:带状疱疹简易方

第一,口服抗病毒药,维生素B族。
第二,找到疱疹的蛇头和蛇尾,挑治,用针将所有疱疹挑破拔出血水,然后悬灸,最后清理外敷牛黄解毒或者西黄丸等药粉,基本一次见效,或者一次痊愈。

方法二:“带状疱疹”特效方

雄黄15克, 青黛15克 ,枯矾10克 ,冰片6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调配,取阿昔洛韦乳膏一支挤入容器内 调匀即可,做患处涂沫,次日,疼痛就会大减,涂沫2一3天就会全部消退,结痂。无须吃药打针就能痊愈!
图片
方解: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其症状有红肿热痛属热,又有水泡属湿。基本病机为湿热邪毒滞留经络皮肤。治疗取雄黄以“驱蛇”为君,青黛大寒以清热解毒,枯矾燥湿二药共奏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而为臣药,冰片寒凉清热又能止痛,并可助诸药透皮而为佐药,阿昔洛韦乳膏为赋形剂。

方法三:带状疱疹后遗症

羚羊角10克,人工牛黄3克,六神丸3粒,万年青10克,穿心莲10克,夏枯草10克,长虫草10克,全虫6克,大黄10克,黄连30克,地肤子10克,青黛15克,苦参25克共研磨备用。
用时取15克加入聚肌胞针和红花针调和加入消炎痛22片贴敷阿是穴、神阙、肾输,用前先用七星针针刺再用红外线灯烤后贴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