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哲学?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djx0614 2025-04-30 发布于重庆

大家好,我是羊驼谈。

近期读到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其中强调的研究生要多关注“0-1”'1-0”这类的科学研究问题。所谓0-1问题,就是原创性研究,属于无中生有;而1-0问题,就是我们已经创造出产品,但背后的原理机制不知道。比如手机等通讯产品都已经造出来了,但背后的底层原理不知道。

其实它所提出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这正是我们目前科学研究中薄弱方向。但其实科学背后也体现着哲学思维。我们常常听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虽然这一观点我们常常听,但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彼此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一、我们先来看看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验证等方法,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

从研究领域来看科学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

比如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像物理、化学、生物。

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找到天体运行和苹果落地背后统一的力学原理;化学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和化学反应规律。

还有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规律,通过对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的研究,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剖析社会阶层、群体关系等。

还有形式科学则涵盖数学、逻辑学等,它们不依赖于经验观察,通过抽象的符号和逻辑推理构建理论体系,数学中的几何、代数,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那么可以看出科学的主要特点:

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干扰,力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逻辑性: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论证,使思维过程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实证性:强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实证数据,以验证或推翻假设,为科学理论提供坚实的依据。

4.批判性:对现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思考,不盲目接受权威和传统观念,敢于质疑和挑战既有认知,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5.创新性:在科学研究中,鼓励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出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我们来看看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它是对基本和普遍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探索宇宙、人生、价值、知识等根本性问题。

哲学主要分支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

形而上学探究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本问题,例如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如何;认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和可靠性,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伦理学探讨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什么是善与恶,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美学则研究美的本质、艺术的价值等,艺术作品为何能引发我们的审美体验。

哲学的研究方法多样,有思辨、分析、批判等。哲学家通过逻辑推理、概念分析来构建理论,反思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那么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1.抽象性:通过概念、范畴和逻辑推理来思考和把握世界,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普遍原理进行高度抽象的概括。

2.批判性:不断对已有的思想、观念、理论和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批判,质疑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推动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3.普遍性: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涉及宇宙、人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根本问题,寻求普遍适用的原理和规律。

4.反思性:可以反思我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过程和价值观念等,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高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那么为什么常常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背后的关系是什么?

其实科学与哲学看似界限分明,实则又紧密相连。

1.同源共生:早期的交融

回溯历史,科学与哲学同根同源。科学与哲学都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好奇与探索,早期它们是融合在一起的,都试图对世界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解答。

那时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与哲学之分,人们笼统地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等问题。这一点中西方哲学都是一个这样的源头。

比如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辨能力,构建起对世界的最初认知体系。比如被誉为“西方第一位科学家”的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既是哲学思考,试图探寻世界的本质,也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初步科学猜测,体现早期人类对物质构成的朴素认知。

比如在中国哲学发展中,同样有老子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观点既是哲学思考,“道”是老子对宇宙万物本原和本体的一种高度抽象和思辨性的概念,试图探寻世界的本质和根源,体现了对世界生成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2.既然初期交融,为什么科学与哲学分别独立出来了?

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比如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归纳法、演绎法等逻辑方法,都是在哲学的思辨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了解哲学的思辨思维是可以应用到科学研究思维中。

同时,哲学思考能够帮助科学家审视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避免陷入盲目和片面。我们很容易看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繁荣或者震撼,而很容易忽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变。因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或者如何让自己更自在,就需要以哲学思考角度,而非一味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忽视自己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科学研究的起始阶段,科学家往往需要借助哲学的思辨来提出问题和假设。例如,因果律这一哲学概念深刻影响科学研究,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规律时,总是默认现象背后存在因果关系。哲学还为科学研究设定基本的思维框架,比如理性主义哲学强调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这使得科学家们在构建理论体系时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便是基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起宏伟的理论大厦。

3.同样,科学也为哲学提供了活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科学理论和发现层出不穷,这些成果为哲学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使哲学家不断反思和更新原有的观念。

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后,对哲学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引发哲学家们对生命本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的重新审视。

比如量子力学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决定论观念,让哲学家们重新思考世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进一步拓展哲学研究的边界。

总之,科学也为哲学思考拓展边界,重新塑造思考框架体系。可并不能代表可以任意否定过去的哲学思考结晶。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曾长期主导西方学术。他提出“四因说”,从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个维度解释事物存在与变化,深刻影响后人对因果关系的思考。在物理学领域,他对物体运动的看法虽被近代科学证伪。其实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涉及范围非常广,在当时十分了不起。即使后来的人推翻了它的众多思想,但免不了虽然在当时是重要探索。虽然科学虽带来新视野,却不能否定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哲学成就,它们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梯。

4.虽然科学与哲学紧密相连,但它们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科学专注于对具体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的规律,追求精确性和实证性。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化学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可以通过实际应用得到验证。

而哲学则更侧重于对抽象问题和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如存在的意义、价值的判断、知识的来源等,它较少依赖于具体的实验数据,更多地运用逻辑思辨和概念分析的方法。

但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两者相互孤立,因为很多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解释世界,是唯一“法宝”,但其实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科学与哲学常常需要携手合作。

比如在探讨当下比较火的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时,科学为我们提供技术层面的知识,让我们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发展趋势;哲学则从伦理道德、社会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避免潜在的风险。

所以科学与哲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都为人类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推动着人类思想的进步持续作贡献。因此我们简单了解它们的内涵与关系,能让我们以更全面、深刻的视角看待世界,启发我们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即使我们平时不会以“哲学”“科学”这类语称自己的行为,但我们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生问题或者生存问题,这些问题在哲学家的世界里也会有研究;比如我们所思考的思维方式,其实我们也可以分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回到最初,我仍然觉得一切都要源自对世界的好奇心。

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从科学与哲学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世界。

🏁🏁:各位读者朋友们,因为推送的缘故,即使您关注了我,也可能常常收不到内容。所以,您可以点击“羊驼谈”名片,设为星标,方便及时收到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