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收藏中有一件备受瞩目的国宝,名为《上虞帖》。这件作品曾被埋没在垃圾堆中,却因其特殊的历史经历而备受关注。它实际上是一封王羲之因病未能见友人而写的信,全文共58字,表达了王羲之的愧疚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上虞帖》是一幅唐代摹本,采用硬黄纸,草书,共七行58字。在这幅作品中,王羲之的笔法洒脱自然,不拘小节,展现了草书的轻松和灵动。这封信以其情感真挚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幅《上虞帖》的历史经历颇为传奇。1972年,上海文物清理小组的成员在清理书画时,偶然在垃圾堆中发现了这幅作品。经过专家鉴定确认后,这件作品被定为唐代摹本。修复师严桂荣先生使用了火烧法等古代装裱与修复方式,使得这幅唐摹本得以重现光彩。

《上虞帖》的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展现了这件作品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