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圣教序》被视为书法学习的参考书,而不是教科书。直接将《圣教序》作为入门范本,很难练出线条的质感,即使外形相似也缺乏那种气质,反而容易流于表面模仿。

王铎对《圣教序》的理解和应用是这样的。他的字体结构处理直接源自《圣教序》。王字看似平淡而俊秀,但在单字的变化处理上却出神入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书写风格中,而非刻意为之。可以简单地说,王铎的单字无一不带有些微变化,这种特点源于《圣教序》的消化与吸收。

在《王羲之圣教序局部1》和《王羲之圣教序局部2》两幅图中,对字体进行了简单的体势变化示意图。看似平整的字体,实际上基本上无一平整,都显现出一种险中求正的动态,使每个字本身都充满了生动感。

在《王铎草书局部》和《王铎行书局部》两幅图中,对王铎的草书和行书中的单字或字块进行了体势的简单分析。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他的处理方法与《圣教序》同出一辙,尽管没有什么新意,但他更加放肆、自由,尤其在草书中,结合起来更加轻松。

王铎的行书结构直接来源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和米芾,与草书结字稍有些不同,草书更为宽博,而行书结构则稍显狭窄。他的结字造险比之王羲之与米芾有过之无不及。

米芾是学习两王的高手,尤其擅长行书,而王铎直接从米芾那里借鉴,再结合《圣教序》的险,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这可谓真正的学者。

王铎在单字结构上,完美地吸取了古人的经验,在章法上更胜一筹,以险中求正的方式布置章法,实际上是将字法拓展到章法上,消除了生硬的连结,进而加以夸张,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章法,前所未有。

王羲之的草书帖中也有些十分放肆的地方,如《月末必佳帖》。这种率性十足、野性十足的风格。

通过观看两幅《圣教序》的字势变化图,对王铎的字法结构与章法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要理解这一切,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的研究与学习,才能达到自然,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因此,《圣教序》的关键并不在于笔法,而在于字法与释怀仁的章法。《圣教序》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状态下的帖子都有不同的笔法,其中哪个才是真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