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商低之人的八大特征,不仅招人烦,还容易得罪人!

 人际与社交 2025-04-30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社会中,情商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智商。低情商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他人,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影响职业发展。以下是低情商人士最常见的八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不仅能帮助我们避免成为令人讨厌的人,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与这类人相处。

一、说话不经大脑:言语伤人而不自知
典型表现:
- 经常脱口而出"我这人说话比较直"
- 把没礼貌当作真性情
- 喜欢当众指出别人的缺点
常见语录:
"你今天的妆好浓啊,像夜店小姐"
"你这衣服显胖"
"你孩子成绩这么差啊"
问题本质:
混淆了"诚实"与"刻薄"的界限,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往往难以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
改进建议:
开口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这话是否必须说?
2. 是否必须现在说?
3. 是否必须由我说?

二、情绪管理失控:像个行走的情绪炸弹
行为特征:
- 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 把负面情绪发泄在无关人身上
- 情绪波动极大,让人无所适从
职场案例:
王主管每次被老板批评后,就会找下属的茬。部门会议上经常突然拍桌子发火,员工们如履薄冰,团队士气低落。
情商解析:
情绪管理能力是情商的核心要素。低情商者往往缺乏情绪自我觉察能力,更谈不上调节控制。
改善方法:
- 情绪激动时先深呼吸6秒钟
- 建立"情绪日记"记录触发点
- 学习"我信息"表达法(如:当XX发生时,我感到XX)

三、不会察言观色:社交场合的"盲人"
典型场景:
- 别人看表、打哈欠还滔滔不绝
- 聚会冷场时讲不合时宜的笑话
- 在悲伤场合表现得过分活跃
心理学解释:
这类人缺乏"社交雷达",无法准确解读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号。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活跃度较低。
提升技巧:
- 观察他人眉毛、嘴角的微妙变化
- 注意对方是否频繁改变姿势
- 留意对话中的停顿和语气变化

四、自我中心严重:世界围着我转
明显特征:
- 谈话总是绕回自己身上
- 对他人的事漠不关心
- 认为自己的问题最重要
经典对话模式:
A:"我昨天发烧到39度"
B:"这算什么,我有次烧到40度还加班..."
问题根源:
过度活跃的默认模式网络导致过度关注自我,前额叶皮层发育不足导致共情能力欠缺。
改变策略:
- 练习主动倾听,减少50%的自我表达
- 多问开放性问题
- 记录每天为他人做了哪些小事

五、不懂感恩回报:把善意当作理所当然
常见表现:
- 从不主动说谢谢
- 借东西不还或损坏不赔
- 把别人的帮助视为义务
职场实例:
小李每次遇到技术问题都找同事帮忙,却从未表达感谢。有次同事因忙拒绝,他竟抱怨"这点小忙都不帮"。
社会心理学分析:
感恩能力与情商呈正相关。不懂感恩的人往往人际关系账户长期"透支",最终被孤立。
培养方法:
- 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
- 及时发送感谢短信
- 定期主动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

六、开不合时宜的玩笑:幽默感严重错位
灾难现场:
- 在严肃会议上讲荤段子
- 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
- 过度调侃初次见面的人
后果警示:
某销售在客户饭局上开老板娘玩笑,导致百万订单泡汤。调查显示,83%的人认为不合时宜的玩笑会影响职业发展。
幽默准则:
1. 确保在场所有人都能接受
2. 不拿种族、性别、宗教等敏感话题开玩笑
3. 自嘲比嘲笑别人更安全

七、爱打断别人说话:对话中的"强盗"
惹人厌行为:
- 不等别人说完就插话
- 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
- 频繁说"我知道""让我说"
脑科学解释:
低情商者往往抑制控制能力较弱,难以克制即时表达的冲动。他们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较低,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改善方案:
- 练习数到三再回应
- 手中拿个物品提醒自己等待
- 记录每天打断他人的次数并设法减少

八、不会道歉认错:死要面子活受罪
典型表现:
- 犯错后找各种借口
- 把"对不起"说成"如果你觉得受伤,那我道歉"
- 用"但是"来弱化道歉
正确道歉公式:
具体错误+ 伤害承认 + 补救措施 + 避免重复
错误示范:
"对不起我迟到了,但是路上太堵了"(借口削弱了道歉)
正确示范:
"对不起我迟到了15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下次我会提前一小时出发避免这种情况。"
结语:情商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低情商并非不可改变的个性特征,而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提升的技能。提高情商的三步法:
1. 自我觉察:通过记录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低情商行为
2. 替代行为:为每个问题找到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3. 持续练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新习惯
记住,情商的本质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同时恰当表达自己的需求。正如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所说:"在成功的要素中,智商只占20%,其余80%则取决于情商。"培养高情商,不仅能让别人舒服,更能让自己活得更从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