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参加同学聚会,发现“消费降级”已然成为了这届中年人生活的主旋律: 匆匆赶来的老张,腰间的宝马钥匙换成了比亚迪的logo,穿了多年定制西装的老李,换上了价格更亲民的冲锋衣。 老詹每日吃社区食堂,笑着说“10来块的套餐可比楼下的轻食店划算”,老邓咬咬牙,把孩子的马术课换成了更有性价比的足球班。 酒局结束后,服务员捧着账单进来那一刻,空气突然安静。 十年前抢着买单充场面的戏码没再上演,大家各自掏出手机,淡定地对准二维码,A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饭钱。 不得不说,岁月催人熟。 我也是到了这个岁数才明白:真正让一个人体面的,不是豪车名表,而是银行卡稳步增长的数字。 表面抠搜,内里清醒,才是人到中年真正的成熟。 01 博主@许朝暮有位朋友小陈,从事销售,业绩一般,月薪不到一万,却花钱如流水。 他每个季度都要买新衣服,一买就买好几套名牌新款; 生活用品也要用高端品牌,网红家电一件不少,买不起就分期付款; 赶上周末或节假日,他还喜欢叫上一群朋友吃饭,每次吃完都抢着结账,因为这会让他显得“倍儿有面儿”。 去年下半年,他和妻子筹备起了婚礼。 原本预算不到十万,但他为了显摆,婚纱照、酒店、婚车、婚庆团队,全都按最高的标准来。 婚礼的确风风光光,但他搭进去了二三十万,最后不得不四处借钱。 收到的一大笔礼金,远不够还朋友和贷款机构的。 到了年底,公司因经营不善,开始拖欠工资。 还欠着分期贷款的他,每天都为钱而焦头烂额,他这才追悔莫及。 以前可能我们也像小陈,以为讲排场就算有面子,等到债台高筑才幡然醒悟:靠金钱堆砌起来的面子,不过是张随时可能穿帮的面具。 人前的显贵并不是真贵,惯于“装穷”的人也不是真穷。 真正厉害的人,反而因为有实力、有自信,不需要通过虚张声势来让别人看得起。 《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中,作者托马斯·斯坦利去采访一位身价千万的富翁。 采访结束后,富翁请他吃饭。 出乎意料的是,富翁并没有带他去高档酒店,而是而是选择人均消费不足10美元的大众化连锁店,还特意挑了下午两点半的非高峰时段,因为可以享受“午市特惠价”。 在点餐时,他选择了最便宜的烤鸡胸肉,但要求多加一份免费蔬菜沙拉。 “这样蛋白质和纤维就均衡了”,他笑着解释时,还用面包片把餐盘里的酱汁刮得干干净净。 散场时,斯坦利发现富翁开的是一辆8年车龄的雪佛兰皮卡,后车厢装着自家种的西红柿。 后来富翁透露,这些蔬菜会供给社区食堂,既能抵税又能省采购开支。 富翁和妻子都毕业于知名高校,有钱有地位,但他们在生活中却极度节俭,并不会因为旁人怎样看待自己而觉得不好意思。 叔本华曾说:把“面子”穿在身上的人,终会活成他人的提线木偶。 钱是用来给自己买舒服的,而不是花给别人看的。 为满足自己虚荣心消费,等着你的只会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窘迫,和一大堆支付不起的账单。 中年人过日子,大大方方小气,才是真正的清醒。 ![]() 02 作家李笑来有位发小叫耗子。 早些年两人喝酒的时候,耗子对他大吐苦水,说自己现在还一无所有,是不是完了? 耗子跟周围的朋友相似,时时刻刻都在犒劳自己,动不动花三个月的工资买包,即便工资不低,也没存款。 而李笑来每个月都会固定存上一笔存款,有了存款托底,他创业时才更有底气。 他曾在多个场合说:我觉得成年人的崩溃,是从不存钱开始的。 当失业通知和孩子学费单一起到来时,当父母住院你掏空家底也补不足住院的欠费金额时,你就会真正明白以下这句话的含义: 钱能解决生活中99%的问题,剩下的1%则需要更多的钱。 存钱,存的是自由,是底气,是尊严。 只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存款,才能让你挺直脊梁走路,在任何家人需要的时候拍拍胸脯说“还有我”。 之前看过一位知乎网友的故事。 他是读技校出来的,在广州打工,挣得一直不多,从2千起步,到3、4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也只有8千。 但他生活上极其节省: 400块钱一月的房子,光线不好,每天伸手不见五指,他住了5年; 人家抽烟、喝酒,混娱乐场所,他唯一的娱乐就是跑步; 将一日三餐的开销控制到最低价格早餐5、6块,午餐12块,晚餐12块…… 就这样抠抠搜搜,10年下来竟也攒下了20来万。 他用这笔钱给父母在老家小县城买了套房,还打算过一阵,把父母接到省会的三级医院,给二老做个全面的体检。 人到中年,为什么要把存钱当成第一目标? 或许,早前热搜上一位网友的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
塞涅卡曾说:金钱的终极意义,是让我们在风暴来袭时,仍能从容地坐在门廊看雨。 中年人的安全感,永远是是医院缴费单上的余额足够,是孩子填志愿时敢选冷门专业,父母做手术时能选单人病房。 ![]() ▽ “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约翰·邓普顿曾说,他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就是从结婚起就和妻子约定,生活上能省就省,每月固定存下收入的50%。 这在他收入特别低的时候是很难做到的,但对这项原则的坚持,成了他创办投资公司的关键。 他们相信,存钱可能看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不存钱给一个人带来的困难会更多。 金钱的用处不是让我们活得奢华,而是活得安全。 手有余粮,心里才不慌。 真正活得清醒的中年人,都懂得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变成对抗风险的盾牌,化作托举家庭的臂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