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

 激流一舟 2025-04-30
图片
图片

今天继续来说一些实话。

在周二的文章《成年人的绝交:约不出来,就是答案。》里,我提到当维护成本大于情感收益时,人就会选择疏远。

有一位读者留言说:

任何关系的发生、存在和维系都是价值交换,一旦一方有变,勉强凑合的关系都不会稳定长久。

我说:是的,毕竟,长久的关系,其实都是反人性的。

说完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要写篇文章。

先来看这个观点——任何长久的关系,都是反人性的——它里面的关键词是什么?

不是关系,不是人性。

而是:

长久。

也就是说,短暂的关系,或许都是顺着人性来的,而一段长久的关系,其中就一定有逆着人性来的层面。

为何?

读者的留言其实给出了一个答案:

因为要维护。

我这么说吧:

不管是一段关系,亦或是其他,但凡需要你维护的,都是反人性的,你琢磨一下,细品,是不是有内味儿?

维护就意味着:

你要付出,你要投入,你要用心,你要走心,你要妥协,你要退让,你要宽容,你甚至还要丧失一部分自我主权。

而它们,最开始并不存在于你对关系的想象里,也不存在于你的原始人性之中。

长久关系中的反人性,反的是什么?

有三层变化最为明显。


图片

从当下到永远:不仅是现在。

永远这个词还挺沉重的,换一个词就是长久。

一段长久的关系,都是打破了【即时满足】的人性。

我们人类啊,天生其实就更偏向【短视】。

看到美食立刻想吃,遭遇危险马上要逃,遇到诱惑即刻沦陷——

这是我们原始的生存法则。

而长久的关系,就是将这种即时满足无限拉长,以期待关系可以能够在向好和长久乃至永远的双层面有序发展。

心理学中有一个延迟折扣试验,结果显示:

99%的人会为即时的小收益,放弃未来的大回报。

放在亲密关系里,就是宁愿今天的争吵胜利,也不肯要十年后的相濡以沫,也想不到那么久远。

长久的关系,都是把【当下爽】变成了【未来值】。

就是你不能指望甚至要求它现在就给你带来最大的回报,你要一点点去培养它操练它驯化它。

这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当然更需要两个人的努力和维护。

这里面有三种心理机制在进行【协同作战】:

第一种是即时快感的【脱敏】:

当关系里的新鲜和激情褪去时,当即时满足已无法再供给关系存续时,依然能够在熟悉中挖掘新意和深意,而不是恐慌的向外寻求刺激。

第二种是未来价值的【贴现】:

所谓未来价值的贴现,就是你明确知道一段关系的价值是长久的,你对它的展望不仅体现在此刻的激情,还有将来的相守。

第三种是目标共享的【调节】:

这是自我与关系的扩展,从最初的激情扩展到对共同未来的构想,并能够随时进行调整,关系是坚固的,但价值是流动的。

当把短视变成长视,当把即时无限拉长,当双方价值可相互流动且统一,关系才可长久。

图片

从我到我们:不仅是自己。

我们这个词也挺沉重的,它代表了一种组合逻辑与意识。

一段长久的关系,都是打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

我们在谈论自我时,总是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完整,表达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和优先级排序。

但,我也要说一句实话:

一个太过自我甚至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实很难真正进入亲密关系,也很难维护一段长久的关系。

乍看之下,这岂不是和自我底层逻辑相悖么?

非也。

长久关系中的去自我化,是把单人游戏升级成了【双人操作系统】。

心理学有另一个研究显示:

人在争吵时,大脑会自动屏蔽对方70%的合理诉求,且,人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对抗,会造成另一种隐形霸凌。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一种自保机制。

长久关系的双人操作系统——就像我曾经写过的观点——是从对抗到合作,从解决对方转为解决问题,从而共赢。

人性中的利己和自我,要在长久关系的双人系统里,逐步迭代为利他和互惠,并产生更多的共情力。

这里面也有三种心理机制在进行【多维突破】:

第一种是自我疆域的【融化】:

将我融化为我们,将我的自我为中心,变成我们的中心,承认我们的利益优先于我的即时满足和利己思维。

第二种是记忆滤镜的【重置】:

产生矛盾时,不去第一时间指责对方,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并调取过往美好片段对冲当下的愤怒值。

第三种是自我价值的【升级】:

将原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升级为双方的【命运共同体】,唯有这样,两个人才能越捆越紧。

当把小我变成我们,当把我要变成我们可以,当双方都能够看到自己且看到对方,关系才可长久。


图片

从多选到唯一:有且仅有对方。

唯一这个词依然是沉重的,它代表了关系里的忠诚和坚守。

一段长久的关系,都是打破了【多偶倾向】的人性。

进化心理学这样认为:

男性存在多精子策略,追求更多的性伴侣,女性有基因优化倾向,渴望更优基因。

多偶倾向,是人性中的性驱动认知,它深植于大脑中下丘脑的调控中枢之中。

我们不必谈性色变,这也是人性的一种。

当一段关系缔结成功,就代表了一种承诺:

即日开始,双方的生命中就只能有彼此,包括精神层面、现实层面,乃至生理和性层面。

长久的关系,其实就是压抑住了想要寻找更优基因的潜意识。

非常简单的例子:

有读者问过我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果现在和一个人在一起乃至走入婚姻,万一以后遇到更好的,或者万一以后遇到了所谓的真爱,该怎么办?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想,能够在遇到更优解后依然守住现有关系,不是没有过波澜,而是善于把持。

这里面还有三种心理机制在进行【综合防护】:

第一种是情感认知的【窄化】:

长久的关系,都是自动屏蔽了外界的诱惑,这并不是能不能扛得住诱惑的角度,而是选择不再看到诱惑。

第二种是契约精神的【记忆】:

把曾经说出口的承诺当做对关系的契约,并形成精神的肌肉记忆和神经反射,且不允许自己违背。

第三种是关系意义的【转化】:

从多偶倾向的性认知转化为更加深层的灵魂共振,不再以生理冲动来维系关系,而是需求深度的链接。

当把对外冲动进行弱化,当把对内承诺看做必然,当双方都能有更加深度的交流及彼此见证,关系才能长久。

图片

最后:

至此,我用不到两千字简单描述了长久关系中反人性的三个层面,如若细谈还有更多,碍于篇幅,我只说三点。

之所以要把这三个层面单独拎出来,是有考量的。

让我们站在相反的角度去看:

如果是一段短暂的关系,或关系最终瓦解,何故?

比如选择离开的那个人,他觉得关系已无存续的必要,说穿了,无非也就是这三个层面:

他对关系已经腻歪了,失去了新鲜感和刺激度,索然无味,认为自己不爱了。

他认为关系已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觉得对方不懂事不听话,觉得关系无用了。

他自认找到了更好的,或在已失败的感情里不再作为,却对外寻求刺激和释放,发生出轨背叛等行为。

再直接一点就是:

管不住心,管不住嘴,也管不住下半身。

而这一切,若真论个对错黑白,其实也不容易,也不是本篇文章讨论的角度和重点。

正如开篇里提到的那位读者,她在后续回复里这样说:

人性是复杂的,任何关系都是价值权衡的产物,只要利大于弊,皆可行,利弊的定位和大小,由本人的价值观决定,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差无几。

一语中的。

我也思考了另一个角度是:

如果说关系中有人选择离开,是权衡了价值与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是顺应了自己的人性。

那么一段长久的关系,人性最终会落在何处?是正是逆?是顺是反?

我想,它的答案可能是——

长久关系中的维护也好,或所谈的反人性角度也好,其实都是一种坚持。

而它们,最终雕刻的是更加高级的人性之光。

长久的关系从来不是要找到一个绝对正确的人,而是处于关系的正向延续里,将彼此都变成对的人。

这份坚持里:

要对即时满足进行驯化,要打破过度利己的牢笼,还要压制各种诱惑的躁动。

唯有这样,才能获得超越动物原始本性的远见,进化出真正适合关系的共情能力,并触摸到人性中至高的忠诚。

这才是一段关系最为深刻的价值——

将原本动物性的交配竞争,转化为真正的情感专属权。

通过情感层面的有序深度递进,持续优化人性的无序本能熵增,培养出超越个体局限的双方共同持有的高阶心智。

也唯有这样,你才能从爱里,从一段长久的关系里,得到如战栗般的快感与升华。

这是关系共振带来的奥妙。

一句话:

人生如斯,不因放纵而肆意,却因克制而圆满。

END

 山 海 皆 可 平 , 难 平 是 人 心 

♫ / Suzanne - 静默的天空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