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朵是“心梗”的放大镜?提醒:耳朵若有这5个异常,赶紧去医院

 whhbjh 2025-04-3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风吹耳畔,细雨敲窗,很多人从没想过,耳朵这个看似“边缘”的器官,竟能悄悄揭示心脏的秘密。

俗话说得好,“树老根多空,人老病多痛”,可就在大家都盯着胸口、盯着血压、盯着心电图的时候,耳朵却像个沉默的老农,看似不声不响,却早早在田地里种下了“预警”的种子。

有句老话说得妙:“耳不闻雷霆,却能察风云。”别看耳朵不在心脏附近,其实它和心血管的关系,比你想象得还要紧凑。

有些耳朵上的小变化,不是年纪大了的问题,也不是上火了那么简单,而可能是心梗的“前哨站”。

耳垂有折痕,可能不是“皱纹那么简单”

河南有个老李头,六十出头,身体一向硬朗,平时就爱种菜、遛鸟。可最近邻居发现他耳垂上突然多了一道斜斜的折痕,还笑他“耳朵都老成纸了”。

没想到两个月后,老李头突发心梗,幸亏送得及时,捡回一条命。

这种耳垂的折痕,在医学上叫做“Frank’s sign”,是1973年美国医生Frank首次提出的。多项研究表明,耳垂折痕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就曾发表过一篇研究,指出耳垂折痕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是在5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中,这一信号更值得警惕。

其背后机制尚未完全厘清,但多数学者认为,耳垂缺乏足够的微血管供应,当全身动脉系统出现硬化时,耳垂的血流更容易首先“吃紧”,从而出现折痕。

就好像一家餐馆资金周转困难,最先停业的,往往是生意最差的小分店。

耳朵发凉发白,是身体“断电”的信号

老百姓常说“耳根子凉”,有时候不是你身体虚,而是血不够用了。正常情况下,耳朵血流丰富,温暖红润。

但如果某天早上,你发现自己一只耳朵发凉、发白,甚至有些麻木,说不定是血管正在偷偷“罢工”。

尤其对于糖尿病、高血脂或吸烟多年的人来说,一旦出现单侧耳部循环障碍,就可能是颈动脉或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这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上都有先例。

曾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有一例报道,一位中年男性在突发心梗前两周,就出现了耳朵发白、发凉等症状,被误认为是“天气凉了”,结果错失了预警期。

医学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耳朵作为外围末端组织,对血流变化的敏感性甚至高于脚趾和手指。就像河水断流,最先干涸的永远是最远的支流。

耳鸣耳聋,不只是“听力老化”

“哎?你刚说啥?”“电视声音怎么又开大了?”这类对话在中老年夫妻间屡见不鲜。很多人以为自己听力下降是年纪使然,可事实上,耳鸣、耳聋,尤其是突发性的,可能是心血管“报警”的方式。

有研究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约有30%存在心脑血管病史。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刊登一项研究指出,突聋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尤其是耳蜗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会引发耳蜗缺血性损伤,出现突发性听力丧失。

更有趣的是,台湾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五年内发生心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5倍。这就像是电路板里突然跳闸,说明电源主干道可能已经开始出问题了。

耳后酸胀发木,是“中风前哨”还是“心梗前奏”

若耳朵后头老是酸胀、发木,甚至连带着脖子后面发紧,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颈椎不好,或者睡觉落枕了。但其实,这种现象在心血管医生眼中,是个不得不警惕的信号。

耳后区域布有压力感受器和分布密集的神经末梢,在心脏供血不足或血压波动时,这一带的神经最先“叫苦”。

有些心梗患者,在发作前几天就出现耳后不适,被误诊为颈椎病,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2021年的一项跨国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超过22%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2周内报告过“非典型部位不适”,其中耳后区、下颌部和左肩是最常被忽略的区域。

很多时候,这些地方的异常其实是“曲线救心”。

耳朵变黑、发紫,是血管“喊疼”的方式

耳朵一黑,非同小可。有些老年人发现自己耳朵越来越暗、发紫,甚至像抹了煤灰一样。别以为这是血管老了,其实这是身体在用“颜色”喊话。

血液循环不畅、携氧能力下降,会导致外围组织缺氧变色。尤其是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严重贫血或心脏瓣膜病患者,耳朵颜色变化常是病情进展的“活地图”。

中医有句话说:“耳为宗脉之所聚”,虽然是古语,但未尝没有科学道理。

耳朵的血管密布,是身体气血运行的缩影。就像地图上的交通枢纽,一旦堵了、瘀了、黑了,说明后面的“大路”可能也已经不通了。

健康建议:南北有别,饮食与保健结合

北方人爱吃咸,南方人偏油腻,这些生活习惯都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日常保健上,不妨因地制宜:

在东北寒冷地区,建议民众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柿子椒、大白菜,这些能帮助血管抗氧化、抗硬化。在四川潮湿地区,建议减少高盐高脂饮食,防止血管内壁“粘腻成团”。

而在高原地区,如西藏、新疆,由于缺氧,更要关注耳朵变色、耳鸣等微小信号。

运动方面,推荐“耳部按摩操”:每天揉搓耳垂、按压耳后风池穴3-5分钟,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又能放松副交感神经,减少心梗风险。这个方法简单易行,无论是城市白领,还是乡间农夫,都能随手执行。

结语:耳朵虽小,却能听出“心声”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在现代医学里,耳听之虚,往往是疾病之实。

耳朵不是孤立存在的器官,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内脏的风吹草动;它像个哨兵,守着心脏的城墙,吹响最早的号角。

千万别等到胸口剧痛、嘴唇发紫再去医院。有时候,救命的,不是一场急救,而是一次早知早觉。耳朵上的细微变化,也许正是心脏在向你“打电话”。

若耳朵出现异常,请不要掉以轻心。不妨多一分关照,也许就能少一次遗憾。

参考文献:

[1]李晓峰, 王敏, 刘云山. 突发性耳聋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4):215-218.

[2]王坤, 周林. 耳垂褶皱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16(2):93-97.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