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察尔森的水,来自乌兰巴托的风

 木兰良朝 2025-04-30 发布于吉林
  沿运河河岸行走
  我身体里的指针
   被松嫩平原的春天牵引
   柳眉落下,柳的眼在春风里
   榆叶梅开放,藏不住情深
  
      被风撕扯的塑料
    困于茂密横生的树枝
    奋力挣脱而不得
    这人类不断生产的白色垃圾
    方便了自己,也困住了自

   来自察尔森的河水,为稻田
   输送甘霖,淹没河床上的垃圾
   水鸟以翅膀掠过水面,顾影自怜
   水面碧绿鲜亮如镜,难道
   只有我知晓它丑陋的内里

   来自乌兰巴托的风
   劈开我的身体
   让我同时拥有两种疼
   一种歌颂,以满腔火热
   一种流泪,因锥心冰冷

爱默生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说:“当人置身于空旷的田野或森林深处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那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么的神秘。在那里,人并不感到孤独。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在与人交谈,都在向人致意。自然界里的所有物体对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生疏,既亲热又遥远的。这时候,可以肯定,令人快乐的力量并不在于自然的魔力,也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这样的快乐。但是大自然却并不总是能够让人表现出愉悦之情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昨天还是鸟语花香,今天却是一片沉闷。对于一个人来说,历经艰难和忧伤,却仍然能够埋头苦干,辛勤劳作,那么他的生命就会体现出一种悲壮的色彩。”
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前提条件是,人不破坏自然。从解决温饱到逐步富裕,有可喜的成绩。但垃圾的泛滥,固然说明人的素质有待提升,同时也说明监管的不到位。在春天,我看见欣欣向荣,也看见破败丑陋。
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你,多给我一些理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