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概念的降温与监管的收紧,“辅助驾驶”成为车企更稳妥的技术表述。然而,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并未止步于此。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渐回归理性后,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键领域——智能底盘。作为车辆动态控制的核心,智能底盘凭借其在转向、制动、悬架及功能融合上的创新潜力,正成为新一轮技术竞赛的焦点。 一方面是比亚迪和华为鸿蒙智行在智能底盘方面不断发布新技术,营造营销热点和卖点。另一方面,某车企将吉利汽车的数字底盘部门一锅端了! 智能底盘的竞争,已经从宣传造势,走向了人才的争夺。 一、智能底盘:从幕后走向台前传统底盘系统长期以来被视为车辆的“基本功”,其核心功能是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底盘系统不再只是被动执行驾驶指令的机械结构,而是演变为能够主动感知、决策和优化的智能化平台。 智能底盘的核心在于线控技术(By-Wire),即通过电信号替代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实现更精准、更快速的车辆控制。这一技术不仅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了底层支持,也为车辆动态性能的优化开辟了新路径。 1. 线控转向: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传统转向系统依赖方向盘与车轮的机械连接,而线控转向(Steer-by-Wire)取消了这一硬连接,转向指令完全由电控系统传递。其优势在于:
目前,丰田、日产等车企已开始量产线控转向车型,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也在加速布局。未来,随着法规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线控转向有望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2. 智能制动:从响应到预测的进化传统制动系统依赖液压传递制动力,而智能制动(Brake-by-Wire)采用电控方式,结合能量回收技术,大幅提升制动效率和安全性。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已广泛采用线控制动,而传统车企也在加快技术迭代。未来,智能制动将与自动驾驶深度结合,实现更平顺、更安全的减速体验。 3. 智能悬架:动态适应路况与驾驶风格传统悬架的阻尼和刚度通常是固定的,而智能悬架(如空气悬架、CDC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能够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其核心优势包括:
目前,高端车型如奔驰S级、蔚来ET7已配备智能悬架,而随着成本下降,这一技术正逐步下探至30万元以下市场。 4. 功能融合:智能底盘的终极形态单一系统的智能化仅是起点,真正的竞争在于底盘域控制器的整合能力。通过将转向、制动、悬架、动力系统统一管理,车辆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动态协调,例如:
大众、宝马等车企已开始研发底盘域控制器,而华为、博世等供应商也在推出集成化解决方案。未来,智能底盘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在于硬件性能,更在于软件算法和系统整合能力。 二、竞争格局:车企与供应商的博弈智能底盘的研发涉及机械、电子、软件多个领域,因此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
未来,拥有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将在智能底盘领域占据先机,而依赖供应商的车企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 三、结语:智能底盘,重新定义驾驶体验在“辅助驾驶”回归理性的背景下,智能底盘正成为车企技术竞争的下一个高地。它不仅关乎自动驾驶的实现,更将彻底改变车辆的动态表现,让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个性化。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智能底盘技术将加速迭代,而在这场竞赛中,谁能率先突破硬件与软件的协同瓶颈,谁就能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赢得主动权。 |
|
来自: 公司总裁 > 《交通/车/站/飞机/机场/船/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