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底盘:汽车智能化竞争的下一个发力点

 公司总裁 2025-04-30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概念的降温与监管的收紧,“辅助驾驶”成为车企更稳妥的技术表述。然而,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并未止步于此。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渐回归理性后,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关键领域——智能底盘。作为车辆动态控制的核心,智能底盘凭借其在转向、制动、悬架及功能融合上的创新潜力,正成为新一轮技术竞赛的焦点。

一方面是比亚迪和华为鸿蒙智行在智能底盘方面不断发布新技术,营造营销热点和卖点。另一方面,某车企将吉利汽车的数字底盘部门一锅端了!

智能底盘的竞争,已经从宣传造势,走向了人才的争夺。

Image

一、智能底盘:从幕后走向台前

传统底盘系统长期以来被视为车辆的“基本功”,其核心功能是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然而,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底盘系统不再只是被动执行驾驶指令的机械结构,而是演变为能够主动感知、决策和优化的智能化平台。

智能底盘的核心在于线控技术(By-Wire),即通过电信号替代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实现更精准、更快速的车辆控制。这一技术不仅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了底层支持,也为车辆动态性能的优化开辟了新路径。

1. 线控转向: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

传统转向系统依赖方向盘与车轮的机械连接,而线控转向(Steer-by-Wire)取消了这一硬连接,转向指令完全由电控系统传递。其优势在于:

  • 可变转向比:根据车速和驾驶模式动态调整转向力度和角度,提升低速灵活性和高速稳定性。

  • 更高的安全性:即使部分系统失效,冗余设计仍能确保转向功能正常。

  • 为自动驾驶铺路:线控转向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允许车辆自主控制方向。

目前,丰田、日产等车企已开始量产线控转向车型,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也在加速布局。未来,随着法规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线控转向有望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2. 智能制动:从响应到预测的进化

传统制动系统依赖液压传递制动力,而智能制动(Brake-by-Wire)采用电控方式,结合能量回收技术,大幅提升制动效率和安全性。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 集成式线控制动(One-Box方案):如博世iBooster、大陆MK C1,将制动助力与ESP集成,减少延迟,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 预测性制动:结合环境感知数据,提前调整制动力,减少急刹情况,提升舒适性。

  • 冗余设计:确保在电子系统失效时仍能提供基础制动能力,符合功能安全标准(如ISO 26262)。

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车企已广泛采用线控制动,而传统车企也在加快技术迭代。未来,智能制动将与自动驾驶深度结合,实现更平顺、更安全的减速体验。

3. 智能悬架:动态适应路况与驾驶风格

传统悬架的阻尼和刚度通常是固定的,而智能悬架(如空气悬架、CDC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能够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其核心优势包括:

  • 主动调节:通过摄像头、雷达或车身传感器,提前识别路面颠簸并调整悬架软硬,提升舒适性。

  • 车身姿态控制:在加速、制动或过弯时主动调节悬架,减少车身俯仰和侧倾,提高操控稳定性。

  • 个性化模式:根据驾驶员的偏好自动调整悬架风格,如运动模式更硬朗,舒适模式更柔和。

目前,高端车型如奔驰S级、蔚来ET7已配备智能悬架,而随着成本下降,这一技术正逐步下探至30万元以下市场。

4. 功能融合:智能底盘的终极形态

单一系统的智能化仅是起点,真正的竞争在于底盘域控制器的整合能力。通过将转向、制动、悬架、动力系统统一管理,车辆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动态协调,例如:

  • 过弯协同:转向时,悬架自动加强外侧支撑,制动系统轻微介入以减少推头现象。

  • 紧急避障:当检测到碰撞风险时,转向、制动、悬架协同工作,以最优轨迹规避危险。

  • 个性化驾驶风格:根据驾驶员习惯或场景(如赛道、雪地)自动调整底盘参数,提供定制化体验。

大众、宝马等车企已开始研发底盘域控制器,而华为、博世等供应商也在推出集成化解决方案。未来,智能底盘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在于硬件性能,更在于软件算法和系统整合能力。

二、竞争格局:车企与供应商的博弈

智能底盘的研发涉及机械、电子、软件多个领域,因此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

  1. 传统车企:如奔驰、宝马,凭借深厚的底盘调校经验,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

  2. 新势力车企:如特斯拉、蔚来,通过软件定义底盘,强调OTA升级和个性化体验。

  3. 供应商巨头:如博世、大陆、采埃孚,提供标准化线控方案,推动技术普及。

  4. 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以智能化算法切入,赋能车企打造差异化底盘体验。

未来,拥有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将在智能底盘领域占据先机,而依赖供应商的车企可能面临同质化竞争。

三、结语:智能底盘,重新定义驾驶体验

在“辅助驾驶”回归理性的背景下,智能底盘正成为车企技术竞争的下一个高地。它不仅关乎自动驾驶的实现,更将彻底改变车辆的动态表现,让驾驶更安全、更舒适、更个性化。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智能底盘技术将加速迭代,而在这场竞赛中,谁能率先突破硬件与软件的协同瓶颈,谁就能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赢得主动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