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晚年时写道:'人生如同一本书,愚蠢的人草草翻过,聪明的人细细品读。' 到了暮年,我终于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 前些日子,整理旧物,翻出一张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我意气风发,目光中带着征服世界的锐气。 恍然间,镜中已是满头白发的自己。岁月带走了年轻时的锋芒,却留下了沉淀后的从容。 老了,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虽失了当年的锐气,却多了岁月沉淀的醇香。 01 看淡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个故事:一位老禅师临终前,弟子们围在身边问他:'师父,您觉得死亡是什么?'老禅师微笑着说:'就像一片叶子,到时候自然就落下了。' 这让我想起了祖父。他八十岁那年,不再像从前那样每天清晨就要去公园锻炼,而是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花开花落。我问他是否觉得寂寞,他说:'人老了,就要学会和时光做朋友。' 他将一盆多年珍藏的兰花,移到了阳台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早晚都要看看,浇水、剪叶,细心照料。 '看着它一点点长大,开花,凋谢,又重新发芽,这就是生命啊。'祖父说这话时,眼里有光。 老了,不必再和时间赛跑,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02 放下 《红楼梦》里有一个细节:贾母年纪大了之后,不再过问府中琐事,而是每日听听戏文,看看花草,与孙辈说说话。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智慧。 前些日子,去看望住在乡下的王老先生。他曾是省级文物修复专家,一生都在与文物打交道。如今退休了,却把满屋的古董字画都送给了博物馆。 '为什么不留着?'我好奇地问。 他笑着说:'物各有主,缘聚缘散。年轻时总想收藏,现在明白了,看得见的风景都是过客,带不走的终究带不走。' 老了,就要学会放下。放下的不只是身外之物,更是内心的执念。 03 知足 前阵子读到一则新闻:日本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天还坚持画画。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还没画出最满意的作品。' 这让我想起了母亲。她退休后开始学习书法,虽然笔画歪歪扭扭,却乐在其中。 有时写错了,就笑着说:'没关系,重新写过就是了,反正有的是时间。' 老了,不必在意结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齐白石八十岁时说:'我今年八十岁,人都说我画得好,我说不好,还要学。'这份谦逊与求知的心态,正是生命的智慧。 04 随缘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乐夫天命复奚疑。'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学会随遇而安,随缘而处。 有位老教授退休后,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小区里遛弯。他说:'年轻时总想着要走多远,现在只想走得踏实。' 老了,脚步慢了,心却可以越来越宽。不再追求远方,便能发现身边的美好。 晚年的苏东坡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人生的至理。不再与命运较劲,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05 知命 《论语》中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了晚年,更要明白生命的本质。 记得去年冬天,遇到一位老中医。他说:'人老了,就像是秋天的果实,该熟的时候自然会熟,不必着急。' 这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句话:'人生的路很长,但需要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不能急。' 老了,就要学会与时光对话,与生命和解。不必强求,不必焦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庄子·人间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人老了,走不动的时候,不必惆怅。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让心静下来,让生命如溪水般从容流淌。 点点右下角❤️,愿我们都能优雅地与岁月相伴,静待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