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秋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pdf
2025-05-01 | 阅:  转:  |  分享 
  




ICS 67.020

X 80

团 体 标 准

T/ZGYSYJH 001.3-2020









秋季节气养生药膳 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Health-Protection food of

Autumn Solar Terms












2020-8-7 发布 2020-8-7 实施

中国药膳 研究会 发布
T/ZGYSYJH 001.3-2020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药膳制作 ...........................................................................1
5.1 立秋节气养生药膳 ...............................................................1
5.2 处暑节气养生药膳 ...............................................................3
5.3 白露节气养生药膳 ...............................................................4
5.4 秋分节气养生药膳 ...............................................................6
5.5 寒露节气养生药膳 ...............................................................7
5.6 霜降节气养生药膳 ...............................................................9
附录 A ( 资料 性附 录 ) 秋季 节气 养 生药 膳 配方 的 理论 依 据 ................................11
参考文献 ............................................................................13

I T/ZGYSYJH 001.3-2020
前 言
本指南按照 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国药膳研究会提出。
本指南由中国药膳研究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药膳 研究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 医院、北京中医药
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卫生学校。
本指南起草人:姬爱冬、白东艳、焦明耀 、 黄鸿 鹏、 薛姗 、黄 小菲 、 周晓 卿 、王 学勇 、范 铁兵 、
吉萌萌、宋新红、宋雅芳、朱艳 、王国民、王云璋、谢怀兵 。
本指南技术指导专家 (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文 俊、 王北 婴、 王丽 颖 、 王新 志、 冯胜 利 、 孙野 、
李浩、 李宝华、杨锐、余瑾、张桂英、陈波、陈 春、罗增刚、单守庆、赵国新、 郝瑞才、荆志伟、
祖绍先、 高普、 高思华、唐志红、曹建春、董国锋、樊新荣、魏子孝。
II T/ZGYSYJH 001.3-2020
引 言
秋季养生药膳的制订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 中医理念为原则。节气的阴阳 属性与人体相互影
响,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人体必须与之相应来 进行全方位调整,而饮食就是进 行阴阳平衡的重要
环节。现在秋季养生药膳缺乏统一的、完善的、 规范化的专业指南,本指南旨在 制定秋季立秋、处
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的养生药 膳技术指南,在药膳的组成、食 材的选择、适用 人
群体质、制作方法、剂量、烹饪程序、食用方法 ,食用宜忌等方面进行技术制定 ,又根据南北方的
不同气候特征和发病病机的易感趋势进行了不同 的微调,使大众药膳养生能有所 参考,有科学指南
可依。
编制秋季节气标准化的养生药膳制作技术指南 可以适应广大群众对中医药膳 产品的需求,具有
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为促进中医药膳的 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启发性、 指导性的作用,符
合“三因制宜”中“因时制宜”的原则,也符合 中医“未病先防”的智慧和理念 ,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III T/ZGYSYJH 001.3-2020
秋 季节气 养生药 膳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六个 秋季节气 养生 药膳的食材选择、 配方、
烹饪方法、功效、适用范围及禁忌人群。
本指南适用于健康或亚健康人群 秋 季节气日常食养调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T/ZGYSYJH 001.1-2020 春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外燥证 Exterior Dryness Syndrome
秋季外界气候干燥,耗伤津液,以皮肤干燥, 口鼻、咽喉干燥等为常见症的 证候。外燥证可分
为温燥证和凉燥证。 温燥证为 温燥 之邪 侵袭 , 耗伤 阴津 , 以发 热, 微恶 风寒 , 干咳 痰少 , 心烦 口渴 ,
皮肤及鼻咽干燥,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凉燥证为 凉 燥之 邪侵 袭, 犯表
伤肺,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鼻、 咽干燥,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而 干,脉浮紧等为常
[1]
见症的证候 。
4 一般要求
4.1 食药物质食材 应符合国家 卫生 行政 部门 、 国家 市场 监管 部门 公布 的既 是 食品又是 中药材物质目
录(见《春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规范性附录 A ),并以道地药材作为推荐用品 ,严格按照取材原
则结合地域进行安全选择。
4.2 应选用新鲜的食材, 禁止选用过期、 腐烂变质食材。 辅料、 调味品应为正规厂家生产, 有合格
证及保质期、符合卫生法。
4.3 药膳的制作应以标准的日常烹饪技术和手段为基础,按照指南要求进行选材、加工。
4.4 配方中各食材剂量为一人一餐的食量,多人多次餐饮需要相应增加食材比例。
4.5 本指南中提供的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配伍, 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 具体制作时应因时、
因人、因地辨证施膳,可根据药膳使用对象的具 体情况适当调整配方的剂量。配 方理论依据 参见资
料性附录 A。
4.6 与适应证类型不符合的人群,对食材过敏,以及严重肝肾损害等危重者禁止使用。
4.7 本指南中南方与北方的界定以淮河分界。
4.8 本指南中医名词证候术语解释参见 GB/T16751-1997 的内容。
5 药膳制作
5.1 立秋节气养生药膳
1 T/ZGYSYJH 001.3-2020
5.1.1 乌芡橄榄蒸扣肉( 北方)
5.1.1.1 食药物质
乌梅 5 克,以福建、四川、浙江、云南产地者为佳。
芡实 8 克,以湖南、江苏、安徽、山东产地者为佳。
山药(鲜)6 克,以河南、江苏、广西、湖南产地者为佳。
大枣 6 克,以陕西 、山西 、 山东 、 河南、新疆 产地 且 个大、饱满 者 为佳。
5.1.1.2 主料
猪五花肉 100 克。
5.1.1.3 辅料
橄榄 10 克, 糯米 35 克 ,油菜心 6 棵,小干贝 2 粒。
5.1.1.4 调料
李锦记卤水汁 150 克、葱 油、淀粉、 老抽 、料酒、白糖、 葱、姜适量。
5.1.1.5 制作方法
1 )五花肉入 冷水,加葱、 姜、料酒煮至硬身,捞出,用开水冲洗干净备用。
2 )1000 克水烧开加入卤水汁 50 克,下五花肉小火 煮 1 小时 ,捞 出, 用托 盘压 实, 入冰 箱急 冻
5 小时取出,改刀成四方小块,把肉立在案板 上肉皮朝外,然后把五花肉切成连 刀片,码回方形,
推入模具待用。
3 )芡实、糯米淘洗,用清水泡 4 小时沥干水备用 ; 干贝用清水泡 30 分钟撕去老筋备用。
4 ) 乌梅 肉洗 净 , 山药蒸熟切米 , 大枣去核切粒, 与芡 实 、 橄榄 、 糯米 、 干贝一起 放盆 中 , 下卤
水汁 50 克、老抽拌匀,酿到装好肉的模具当中,封上保鲜膜。
5 )把准备好的扣肉模具上蒸箱蒸约 60-70 分钟后取出,撕掉保鲜膜,扣入盘中,取下模具。
6 )将清水、卤水汁 50 克、老抽倒入炒锅内,加白糖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最后淋葱油,浇在
扣肉上。
7 )油菜心清炒,围在扣肉 旁边即可。
5.1.1.6 功效
补益气血,健脾收涩。
5.1.1.7 适宜 人群
气血亏虚,脾虚多汗者。
5.1.1.8 不适宜 人群
不耐受肥肉 , 体重超标及高脂血症者。
5.1.2 桑牡苹果炖乌鸡(南方)
5.1.2.1 食药物质
桑叶 8 克(鲜 20 克),以 霜后采者 质佳。
莲子 6 克(鲜 18 克),去心, 以湖南、福建、江苏、浙江产地 且色白 者为佳 。
枸杞子 6 克,以宁夏、甘肃产地者为佳。
5.1.2.2 主料
乌鸡 肉 100 克。
5.1.2.3 辅料
2 T/ZGYSYJH 001.3-2020
苹果 20 克,牡蛎 肉 20 克( 干8 克) 。
5.1.2.4 调料
食用油、 客家老糯米酒、 盐、 姜丝、味精、香菜 适量 。
5.1.2.5 制作方法
1)乌鸡 肉 洗净,切块备用。
2)桑叶洗净,切成带状(纱布包 );牡蛎 肉 和莲子洗净 (牡蛎干浸泡1 小时) ,滤干备用;苹
果带皮,去籽心,切成月牙形状待用;姜去皮,切丝备用。
3) 洗锅 烧热 下食用 油, 放入 水发 好的 牡蛎 干煸 香, 和姜 丝 一起投入砂锅中。 重起锅, 下油把鸡
块摆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倒入客家老糯米酒 及适量水,大火烧开,除去浮沫 ,投入水发好的白
莲子、桑叶包,盖上,炖 45 分钟后,再投入苹果块、枸杞子, 炖 15 分钟。
4)最后调入适量的盐、味精,撒上香菜点缀 即可。
5.1.2.6 功效
补气益肾,发散燥热,敛阴潜阳。
5.1.2.7 适宜人群
肾亏体瘦,多汗遗精者。
5.1.2.8 不适宜人群
凡有实邪,消化能力差及对以上食材过敏者 ,以及 对乌鸡过敏及皮肤病患者 。
5.2 处暑节气养生药膳
5.2.1 玉竹杏仁煲老鸭(北方)
5.2.1.1 食药物质
玉竹 3 克,以河北、江苏产地者为佳。
杏仁( 甜 )3 克,以东北、华北、西北产地 者为佳。
百合 3 克,以湖南、甘肃、江苏、浙江产地者为佳。
白果 3 克,以广西、江苏、四川、河南 产地者为佳。
5.2.1.2 主料
鲜 老 鸭肉 100 克。
5.2.1.3 辅料
猪小排 25 克,金华火腿 10 克,生姜 10 克,小葱 10 克,矿泉水 250 克 。
5.2.1.4 调料
花雕 酒、胡椒粒 、盐适量 。
5.2.1.5 制作方法
1)将玉竹、杏仁、百合淘洗净,用清水泡 30 分钟沥干备用;白果剥去外壳,用清水小火煮 1
小时,去掉白果上的薄衣备用;姜去皮切片;小葱打葱结备用。
2) 老鸭 肉洗 净, 剁成 大块 , 清水 洗净 , 放入 冷水 锅, 加花 雕 酒 , 大火 , 水开 后撇 去浮 沫 , 然后
取出用开水洗干净 ,沥水入炖盅。
3)小排切小块,飞水后 用开水洗干净 , 放入老鸭炖盅 。
4)老鸭炖盅放入 玉竹、 杏仁 、百 合 、白 果 、火腿 、姜片 、 胡椒 粒 ,加 入花 雕 酒 ,倒入烧开的矿
泉水, 放盐调味,放上葱结,盖上盖子,上蒸箱蒸炖 3 小时取出,挑出葱姜即可。
3 T/ZGYSYJH 001.3-2020
5.2.1.6 功效
润肺健脾,养阴止咳。
5.2.1.7 适宜人群
口干舌燥,皮肤起屑脱皮,鼻塞咳逆者。
5.2.1.8 不适宜人群
对鸭肉过敏,湿邪内困者。
5.2.2 汉果百合蒸黄鱼(南方)
5.2.2.1 食药物质
罗汉果 8 克,以广西、广东、江西产地者为佳。
百合(鲜)18 克(干甜 6 克), 以湖南、甘肃、江 苏、浙江产地者为佳 。
蜂蜜 5 克,以色泽鲜亮、无杂质者为佳 。
山药(鲜)18 克(干 6 克),以 河南、江苏、广西、湖南 产地者为佳。
5.2.2.2 主料
净黄鱼 100 克。
5.2.2.3 辅料
雪梨 10 克。
5.2.2.4 调料
食用油、 酱油、料酒、红 辣 椒、青葱、盐、 葱丝、姜丝、味精 适量 。
5.2.2.5 制作方法
1) 黄鱼 宰杀 , 洗净 滤干 待用 ; 罗汉 果洗 净, 扒成 块状 , 用适 量沸 水浸 泡, 留汁 (不 要太 多 ) 去
渣;雪梨去皮去籽;鲜百合用剪刀剪成瓣,洗净 备用;鲜淮山药去皮泡在水中防 氧化 (干 百合、 干
山药需浸泡至软) ;葱、姜切丝;红辣椒、青葱 少许 切丝备用。
2) 取盘 子, 把 山药 、 雪梨 切成 1 公分厚的片摆在盘中, 鲜百合或浸软的干甜百合围在四周, 入
屉蒸 20 分钟取出 备用。
3)黄鱼两面剞一下刀,摆在盘中,用罗汉果汤汁调入蜂蜜、料酒和适量盐,然后淋在鱼肉上,
上面放入 葱丝、 姜丝,入屉蒸约 6-7 分钟,取出后去除 葱 姜,把鱼移入蒸好的山药、百合、雪梨盘
中;再在鱼身上摆少许 红辣椒丝、 青 葱丝,然后浇上适量的酱油、味精。
4)洗锅烧热,下 食用 油加热 ,把油均匀地淋在鱼上即 可 。
5.2.2.6 功效
润肺止咳,补气通便。
5.2.2.7 适宜人群
燥邪突出,目涩干咳,声嘶便秘者。
5.2.2.8 不适宜人群
凡湿浊内蕴,及对以上食材过敏者。
5.3 白露节气养生药膳
5.3.1 枣仁百合 烧乌鸡(北方)
5.3.1.1 食药物质
4 T/ZGYSYJH 001.3-2020
酸枣仁(炙)3 克 ,以河北、陕西、山西、山东产地者为佳 。
百合(鲜)10 克, 以湖南、甘肃、江苏、浙江产地者为佳 。
山药 20 克, 以河南焦作产铁棍山药 为佳 。
5.3.1.2 主料
乌 鸡 肉 100 克 。
5.3.1.3 辅料
无 。
5.3.1.4 调料
食用油、 酱油、陈醋、 料酒、 白糖、盐、 葱段、 姜片 、蒜 片、 豆苗、食用花 适量。
5.3.1.5 制作方法
1 )乌鸡肉洗净,剁成小块,下开水锅飞水取出用开水洗净;铁棍山药洗干净上蒸箱蒸 5 分钟 ,
去皮,切小滚刀块备用。
2 )炒锅上火下底油烧热,下葱 段、 姜片、 乌鸡煸炒,烹料酒 ,下陈醋 、酱油 、白 糖, 大火 翻炒
出香味,加入清水、酸枣仁、山药,中火烧 20 分钟,下百合,开大火收汁,下蒜片,淋明油出锅。
用豆苗、食用花点缀。
5.3.1.6 功效
润肺健脾,清 心安神 。
5.3.1.7 适宜人群
体弱神疲,食少腹胀,气短乏力,头身困重,头昏目眩、记忆力减退、体态肥胖的中老年人。
5.3.1.8 不适宜 人群
对乌鸡 肉 过敏及皮肤病患者 。
5.3.2 百杏龙苓南瓜粥(南方)
5.3.2.1 食药物质
百合(鲜)18 克(干甜 6 克), 以湖南、甘肃、江苏、浙江产地者为佳 。
杏仁(甜)10 克,以东北、华北、西北产地者为佳 。
龙眼肉 (桂圆 )6 克(鲜 20 克),以广东、福建、台湾、广西 产地者为佳 。
茯苓 6 克,以云南、湖北、安徽、四川产地者为佳。
5.3.2.2 主料
粳米 50 克。
5.3.2.3 辅料
南瓜肉 50 克。
5.3.2.4 调料
白糖、盐适量。
5.3.2.5 制作方法
1) 龙眼 肉洗 净, 去皮 切丁 ; 杏仁氽水去皮去苦涩味 ; 茯苓 洗净 , 清水 浸泡 1 小时 ; 鲜百合剪开
洗净(干百合浸泡至软) 备用。
2)南瓜肉洗净,切成丁备用。
5 T/ZGYSYJH 001.3-2020
3)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备用。
4)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粳米,大火烧开 ,放入百合、杏仁 、龙眼肉、茯苓 、南瓜,改小火
继续熬煮,待米烂粥稠, 加 入适量 白糖、盐即可。
5.3.2.6 功效
润肺止咳,健脾安神。
5.3.2.7 适宜人群
气血两虚,心神不宁者。
5.3.2.8 不适宜人群
中满湿阻,风寒咳嗽者。糖尿病患者白糖改用木糖醇,也可加盐不加糖。
5.4 秋分节气养生药膳
5.4.1 内金麻芡 蒸海 蟹(北方)
5.4.1.1 食药物质
鸡内金 5 克,以有光泽 、光线下透明 、 有不规 则 折痕 、有弹性者为佳。
火麻仁 5 克,以东北、山东、河北、江苏 产地者为佳。
芡实 5 克,以湖南、江苏、安徽、山东产地者为佳。
莲子 5 克,以湖南、福建、江苏、浙江产地 且色白 者为佳 。
荷叶(鲜)1 张,以湖南、福建、江苏、浙江产地者为佳。
5.4.1.2 主料
活海 螃蟹 100 克。
5.4.1.3 辅料
糯米 60 克。
5.4.1.4 调料
蚝油、 生抽 、 老抽、 黄 酒、 葱油、葱花、 姜 片适量。
5.4.1.5 制作方法
1 )糯米淘洗后浸泡 4 小时,沥干水。
2 )鸡内金、火麻仁、芡实、莲子 洗净,和糯米 一起拌匀 ,放入 用白纱布垫底 的 木 桶干 蒸约 40
分钟取出。
3 ) 把蒸 好的 糯米 饭放 盆中 , 下蚝 油、 生抽 、 老抽 、 黄 酒、 葱油 拌匀 , 装入 摆好 荷叶 的笼 屉备 用 。
4)将 海螃蟹 清洗 干净 , 斩去 尖爪 , 蟹肚 朝上 齐正 中斩 成两 半, 挖去 蟹鳃 , 摆在 调好 味的 糯米 饭
上,加上姜片 ,淋少许黄酒,上蒸箱大火蒸 15 分钟 , 取出撒上葱花即可 。
5.4.1.6 功效
滋补气血, 健脾 安神 。
5.4.1.7 适宜人群
身体虚弱,脾虚便秘者 。
5.4.1.8 不适宜人群
对螃蟹等海味过敏 ,大便溏泄者 。
5.4.2 甘薄芦芝奶蕉糊(南方)
6 T/ZGYSYJH 001.3-2020
5.4.2.1 食药物质
薄荷(鲜)15 克(干 5 克),以香气扑鼻、江苏 产地者为佳。
干芦根 10 克(鲜 30 克),以安徽、江苏、浙江、湖北 产地者为佳。
黑芝麻 5 克,以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产地者为佳。
蜂蜜 10 克,以色泽鲜亮、无杂质者为佳。
5.4.2.2 主料
青苹果 50 克,香蕉1 根。
5.4.2.3 辅料
甘蔗 50 克,酸奶 150 毫升。
5.4.2.4 调料
白糖粉适量。
5.4.2.5 制作方法
1) 甘蔗 洗净 榨汁 去渣 ; 青苹果去皮核洗净, 切块 ; 香蕉 去皮 , 与黑 芝麻 一起 , 用破 壁机 打成 泥
状备用。
2) 芦根 、 薄荷 洗净 加适 量水 煎熬 , 取浓 汁液 放入 壶中 搅匀 , 和白 糖粉 、 蜂蜜 、 酸奶 一起 搅拌 成
糊状即可。
5.4.2.6 功效
补脾消食,润肺生津,消食通便。
5.4.2.7 适宜人群
秋燥便秘,口渴咽干者。
5.4.2.8 不适宜人群
腹泻便溏,胃寒胃痛、糖尿病及对以上食材过敏者。
5.5 寒露节气养生药膳
5.5.1 麻茸莲子鹌鹑蛋(北方)
5.5.1.1 食药物质
黑芝麻 50 克,以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 产地者为佳。
莲子(鲜)20 克,以湖南、福建、江苏、浙江产地 且色白者为佳。
枸杞子 10 克, 以宁夏、甘肃产地者为佳 。
5.5.1.2 主料
鹌鹑蛋 4 颗。
5.5.1.3 辅料
水发黑木耳 20 克,蜂蜜 50 克 。
5.5.1.4 调料
食用油、 香醋 、花雕酒、 盐 适量。
5.5.1.5 制作方法
1 )把鲜莲子洗干净入冰箱 3 ℃ 左右保存 12 小时取出备用。
7 T/ZGYSYJH 001.3-2020
2 )黑芝麻烤熟,凉后用高速打碎机打成粗茸备用。
3 )鹌鹑蛋煮熟去壳备用 ; 黑木耳冷水泡发后摘洗干净飞水 , 用干毛巾吸水后备用。
4 )炒锅内放入油烧 至 7 成热,下入鹌鹑蛋和莲子,看鹌鹑 蛋呈虎皮样时捞出沥油待用。
5 ) 锅烧 热用 油滑 锅, 烹花 雕酒 、 香醋 , 下盐 、 蜂蜜 , 大火 收浓 汁 , 倒入 炸好 的鹌 鹑蛋 和莲 子翻
炒均匀,让每个原料上 都必须挂住蜜汁 。
6 ) 把黑 芝麻 茸 放 至托盘 中, 把挂 好蜜 汁的 鹌鹑 蛋、 木耳 、 莲子 蘸满芝麻 茸 后摆入盘中 , 用枸 杞
子点缀 即可。
5.5.1.6 功效
补益肝肾,润肺通便。
5.5.1.7 适宜人群
肝肾不足,咽燥便秘者。
5.5.1.8 不适宜人群
高脂血症 ,大便溏泄者。
5.5.2 益精豆腐焖土鸡(南方)
5.5.2.1 食药物质
益智仁 10 克,以海南、广东、广西产地者为佳。
黄精(制)10 克,以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产地者为佳。
覆盆子 5 克,以浙江、湖北、江西、福建产地者为佳。
芡实 5 克,以 湖南、江苏、安徽、山东 产地者为佳。
5.5.2.2 主料
土鸡 肉 100 克。
5.5.2.3 辅料
豆腐 20 克。
5.5.2.4 调料
食用油、淀粉、 料酒、胡椒粉、盐、葱、 姜、味精适量。
5.5.2.5 制作方法
1) 将芡 实洗 净, 浸泡 2 小时 , 入屉 蒸熟 备用 ; 益智 仁拍 碎, 与制 黄精 、 覆盆 子一 起用 适量 水煎
熬,留汁备用 ;部分葱姜拍碎,部分切成葱段、姜片备用 。
2)将土鸡 肉 洗净切块,用料酒、胡椒 粉、盐、拍过的葱姜一起腌渍 15 分钟。
3)将豆腐切块,锅中下食用油烧热,将豆腐块煎至两面金黄,出锅备用。
4) 洗锅 烧热 下食用 油, 把土 鸡块 与葱 段、 姜片 一起 煸炒 后, 注入适量的水烧开 , 除去浮沫, 投
入煎煮 的益智仁、制黄精、覆盆子 汤 汁 和浸 泡好 的 芡实,用中小火焖至鸡肉熟, 放入煎豆腐 块,片
刻,再放入味精调味。最后用湿淀粉勾薄芡,下尾油出锅装盘点缀即 可 。
5.5.2.6 功效
温肾助阳,固精添髓。
5.5.2.7 适宜人群
适用于肾精不足,虚损遗精者。
5.5.2.8 不适宜人群
8 T/ZGYSYJH 001.3-2020
高脂血症,阴虚火旺,及对以上食材过敏 者。
5.6 霜降节气养生药膳
5.6.1 桂圆枣仁花生露 (北方)
5.6.1.1 食药物质
龙眼肉(桂圆 )5 克,以广东、福建、台湾、广西 产地者为佳。
酸枣仁 3 克,以河北、陕西、山西、山东产地者为佳。
丁香(粉)0.1 克,以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中国海南产地者为佳。
蜂蜜 3 克,以色泽鲜亮、无杂质者为佳 。
5.6.1.2 主料
花生 100 克。
5.6.1.3 辅料
矿泉水 150 克,鲜牛奶 100 克 。
5.6.1.4 调料
鱼胶粉约 3 克 。
5.6.1.5 制作方法
1 )花生放入锅中加水煮 2 分钟,捞出剥去红衣 , 上烤箱低温烤脆备用。
2 )龙眼肉淘洗干净,上火蒸 10 分钟取出备用。
3 ) 花生 仁、 酸枣 仁加 矿泉 水入 高速 破壁 机打 成流 汁倒 出过 细箩 , 倒入 汤盆 中, 调入 牛奶 、 蜂蜜 、
鱼胶 粉、 丁香 粉、 龙眼 肉, 封上 保鲜 膜, 上蒸 箱再 蒸约 10 分钟 , 取出 倒入 甜品 盅, 凉后 入冰 箱冷 藏
凝固成膏状即可,上桌 时可用鲜薄荷叶点缀。
5.6.1.6 功效
温肾润肺,润肠养心。
5.6.1.7 适宜人群
肝肾亏损,秋燥心烦者。
5.6.1.8 不适宜人群
实热上炎 ,高脂血症 , 湿盛中满者,以及胃石症患者,胃酸过多容易反酸者。
5.6.2 杞淮苹果豌豆粥(南方)
5.6.2.1 食药物质
枸杞子 10 克(鲜 20 克), 以宁夏、甘肃产地者为佳 。
山药(鲜)18 克(干 6 克),以河南、江苏、广西、湖南产地者为佳。
桑椹(鲜)15 克(干 5 克),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大者为佳。
大枣 5 克,以陕西 、山西 、 山东 、 河南、新疆 产地 且 个大、饱满 者 为佳 。
5.6.2.2 主料
鲜豌豆 100 克(干 50 克),粳米 50 克。
5.6.2.3 辅料
苹果 20 克。
9 T/ZGYSYJH 001.3-2020
5.6.2.4 调料
白糖、盐、 葱珠、味精适量。
5.6.2.5 制作方法
1)将 枸杞子洗净备用; 鲜 山药 去皮 (干山药清水浸泡至软), 切成 1 公分的丁, 并 浸于水中防
止氧化变色 , 备用; 鲜桑椹洗净 (干品需用水浸泡 10 分钟 , 捞出 滤干 ) ;大 枣洗净去核切成丁 备用 ;
苹果去皮核切成 1 公分大小的丁 备用 。
2)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滤干;鲜豌豆洗净 (干豌豆需浸泡 20 分钟)后倒入适量清水
及粳米,大火烧开,改成中小火,再放入山药丁、大枣丁,熬煮至米烂粥稠时,再投入苹果丁、枸
杞子、桑椹, 稍煮片刻。
3)出锅前,调入 适量的 白糖 、 盐、葱珠、味精即可。
5.6.2.6 功效
补肾养肝,健脾益肺,生津固涩。
5.6.2.7 适宜人群
阴阳俱虚,食欲不振,口干乏力者。
5.6.2.8 不适宜人群
热邪 炽盛 , 胃炎 , 胃溃 疡等 不耐 受酸 味, 以及 对以 上食 材过 敏者 。 糖尿 病患 者白 糖改 用木 糖醇 。
10 T/ZGYSYJH 001.3-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秋 季节气养生药膳配方的理论依据
A.1 立 秋 节气
立秋时节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天气虽然逐 渐转凉,但仍然较为闷热。秋 季养生有贴秋膘的
民俗,所以可食用五花肉和乌鸡等热量较高的食 物。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阴长 阳消,这个时节养
生关键在于收敛,少辛多酸,所以北方用乌芡橄 榄蒸扣肉,其中乌梅、橄榄酸收 ,芡实健脾收涩,
可以抵消肥肉的滋腻 , 乌梅、橄榄又可以防止秋 咳 。 由于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 夏或过食冷饮导致
脾胃功能减弱,可用山药健脾益气,消渴生津 。 大枣补气养血,利于消化秋膘而 不伤身。本品适用
于气血亏虚,脾虚多汗者,不耐受肥肉、体重超 标及高脂血症者忌服。而南方天 气入秋仍比较炎热
耗散,收敛之气可以增强,故桑牡苹果炖乌鸡用 桑叶发散初秋的风热,平抑肝阳 ,辅以苹果可促进
酸收,润肺止咳 。 牡蛎收引潜阳,利于秋天肃降 内敛之气,一散一收,互相配合 ,利于健康 。莲子
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 枸杞子清肝明目,补虚益 精,清补结合 ,适用于 肾亏 体瘦 、多 汗遗 精者 。本
品有实邪、消化能 力差及对乌鸡过敏者忌服。
A.2 处暑节气
处暑时节是气温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随着处暑节气的来临, 雨量会逐渐减少, 燥气开始生成,
所以应注意秋燥,饮食应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 又因秋燥南方弱于北方,但气温 南方高于北方,所
以北方用杏仁、玉竹,南方用雪梨、蜂蜜、罗汉 果,力度有别,共同达到润肺止 咳 、滋补养身的功
效。玉竹杏仁煲老鸭中,鸭味甘性凉,适合北方 食用。同时用玉竹养阴润燥,杏 仁降肺气,百合润
肺止咳,白果敛肺定喘,共同预防秋咳 。 用生 姜 可以 解杏 仁毒 性, 白糖 抑制 苦味 。本 品适 用于 口干
舌燥,皮肤起屑脱皮,鼻塞咳逆者,对鸭肉 过敏 、湿 邪内 困者 忌用 。而 汉果 百合 蒸黄 鱼适 合南 方食
用,黄鱼可健脾开胃、升举阳气、祛病养生 。罗 汉果 、百 合可 清热 润肺 ,生 津止 渴, 且秋 燥时 节容
易便秘,因此可用罗汉果润肠通便。雪梨预防秋 咳 。 蜂蜜可 以 润肺养肺,防止秋 燥,亦可抑制雪梨
之寒。山药性味甘平 , 微涩 ,兼走脾、肺、肾三 经,有“平补三焦气阴”之称 , 且有补涩兼备之特
点,可以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即可 补肺阴,又符合秋季的收敛之性 。故本品适用于燥
邪突出、目涩干咳、声嘶便秘者,但对黄鱼过敏、湿浊内蕴者忌用。
A.3 白露节气
白露时节,天气已转凉,昼夜温差较大, 肺 为娇脏而恶燥,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因而肺
[2]
系相关疾病,如鼻炎、支气管炎、咽炎、肺炎、感冒等更高发,此时保健应以养肺为主 。北方白
露时节食用枣仁百合烧乌鸡, 酸枣仁有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之功效,可以宁心安神,平肝理
气。 百合 可以 润肺 止咳 , 清心 安神 , 对心 烦多 梦、 精神 恍惚 , 多有 很好 的作 用。 铁棍 山药 有 益肾气、
健脾胃、润毛皮等功效,可以健中补虚,补脾益气。三 者 合力, 有较好的 润肺清心、健脾 益气、平
肝安神的作用。适 宜体弱神疲、食少腹胀、气短乏力、头身困重、头昏目眩、记忆力减退、体态肥
胖的中老年人在白露时节食用。对乌 鸡过敏及皮肤病患者忌用。 而在南方食用百杏龙苓南瓜粥,白
露吃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 杏仁降肺气,预防秋咳。龙眼肉(桂圆)有大补的奇效,可以
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茯苓健脾利湿,可以增加食欲,南瓜还有丰富的维生素,有增强
机体免疫力之功效, 南瓜煮粥对改善秋燥有明显的效果。 适用于气血两虚, 心神不宁者。 中满湿阻,
风寒咳嗽者忌用。
A.4 秋分节气
11 T/ZGYSYJH 001.3-2020
秋季养生的重点便是“滋阴防燥”,秋分的“ 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白 露的“燥”是“温
[3]
燥” , 秋分 的“ 燥” 是 凉燥 ,所以 饮食 上要 注意 多吃 一 些清 润、 温润 为 主的 食物 。北方秋分食用
内金麻芡 蒸海 蟹,螃蟹蛋白质含量高,秋分时节 柔嫩味美,是最有滋补价值的时 机。鸡内金消食健
胃,固精防止耗散肾精,同时防止蟹肉造成的消 化不良、脾胃不适。火麻仁润肠 通便,预防秋燥引
起的便秘及机体不适。 芡实益肾固精, 健脾止泻, 除湿止带。 莲子补益脾胃 , 益肾涩精, 养心安神。
荷叶 消暑 利湿 , 健脾 升阳 。 本品适合身体虚弱, 脾虚便秘者。 对螃蟹等海味过敏, 大便溏泄者忌用 。
南方宜食用甘薄芦芝奶蕉糊,甘蔗是解热、润燥 、滋养、生津的佳品 , 它有 着消 痰镇 咳的 作用 , 能
助脾和中。青苹果和薄荷可以生津止渴、健胃消 食,可以对抗秋季的口渴、 食欲 不振 ,芦 根清 热生
津利尿,可以防止秋燥。香蕉预防燥热内结便秘 ,加入酸奶效果更佳。 黑芝麻、 蜂蜜是性滋润味甘
淡的食品 ,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止秋燥 带来肺及肠胃津液不足常见的干 咳、咽干口燥、肠
燥便秘等身体的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光泽、毛发 枯槁的征象。本品适合秋燥便秘 ,口渴咽干者。腹
泻便溏,胃寒胃痛者忌用 。
A.5 寒露节气
[4 ]
寒露时节气温由凉爽转为寒冷 ,这个时节北方饮食应注重养阴防燥,补益肝肾、润肺益胃。
北方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麻茸莲子 鹌鹑 蛋中 的 黑芝 麻可 以健 脾胃 、利 小便 、和 五脏 、助 消化 、化
积滞、降血压、顺 气和中 、 平喘止咳、抗衰老, 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木耳是一 种排毒效果非常好
的食品,能够用吸附力很强的胶质把人体 消化 系 统的 杂质吸附聚集,从而起到润 肺和清理胃肠的功
效。鹌鹑蛋具有补血益,强身健脑,丰肌泽肤等 功效,还有润肤抗燥的作用。莲 子益肾涩精,养心
安神,补脾止泻。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蜂蜜 养肺 润燥。三 者合 用可 养阴 防燥 。本 品 可补益
肝肾,润肺通便,适合北方凉燥时节食用。适宜 肝肾不足,咽燥便秘者。高脂血 症、大便溏泄者忌
[5 ]
用。 寒露 时节 , 南方 气温 同样 寒凉 , 故南 方饮 食应 注重 温肾 助阳 , 益精 填髓 。 益精 豆腐 焖 土 鸡 中
的益智仁 焖土鸡有温补肾阳 、补益肾精作用。 豆 腐可 以滋 阴清 热, 适合 寒露 节令 食用 。黄 精养 阴润
肺,益气健脾,益肾填精。覆盆子益肾固精止遗 。芡实益肾固精,健脾除湿止泻 。本 品 善温脾肾而
兼收涩之性,适合寒露节气食用,适用于肾精不 足,虚损遗精者。对土鸡过敏、 血脂高、阴虚火旺
者忌用。
A.6 霜降节气
[6 ]
霜降时节北方比南方寒冷 , 所以 北方 饮食 应注 重温 补肾 阳, 养心 安神 , 润肠 通便 。 在秋冬交
替之际,情绪容易低落,抑郁症高发, 食用 桂圆 枣仁 花生露 , 其中用龙眼肉(桂 圆)补益心脾,养
血安神。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收敛。蜂蜜可 以 补中润 肺 。丁香温中 降逆 ,散 寒 止痛 ,温 肾助 阳,
但丁 香易 上火 , 所以 用花 生的 油润 制约 其温 燥之 性以 免上 火。 各食 材共 奏温 肾助 阳, 润肠 养心 之功 ,
使得温阳而不助燥。本 品适宜肝肾亏损,秋燥心 烦者。实热上炎、高脂血症、湿 盛中满者,以及胃
[7 ]
石症 患者 , 胃酸 过多 容易 反酸 者忌 用。 霜降 期间 , 南方 气温 变化 较大 , 此时 多吃 富含 维生 素 C 的
豌豆,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南 方用 杞淮 苹果 豌豆 粥, 枸杞 子补 肝肾 润肺 ,同 时用
苹果生津润肺。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还有 固涩作用,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还能生津止渴,
为平补之良药。桑椹补养肝肾,滋补养血,生津 润燥。大 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各食材合用可以
补肾养肝、健脾益肺、生津固涩 ,非常 适合 霜降 时节 南方 气温 变化 大的 气候 特点 。适 宜阴 阳俱 虚,
食欲不振,口干乏力者。热邪炽盛、胃炎、胃溃疡等不耐受酸味者忌用。
12 T/ZGYSYJH 001.3-2020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 证候部 分.
[2]许云. 白露重在养肺润燥[N]. 健康报 ,2019-09-11(006).
[3]溢彩. 秋分前后养生食当道 蔬果滋阴又去燥[J]. 中国果菜 ,2014 ,34(09) :34-35.
[4]杨璞. 袅袅 凉风 动, 凄凄 寒露 零 —— 寒露时节话养生[J]. 祝您健康 ,2019 ,40 (10) :40-41.
[5]田元祥. 秋季肺脏的调养之道[J]. 今日中国 ,2017 ,38(09) :96.
[6]周海 , 朱章志 , 吴晓玲 , 黄宏羽 , 江丹 , 韩蕊 , 林明欣. 五方 圆运 动 之自 然解 读及 “五 方病
机”临证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22) :186-193.
[7]孟庆岩 , 张其成 , 张庆祥 , 刘圆圆. 探讨古代天文坐标系对 《内经》 运气理论研究的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2 (12) :983-987.


13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362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