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我们说抽象 01 何为抽象? 抽象在不同领域,定义不同。
咱只说数学上。 数学抽象就是抽离表象——从具体中抽离,向本质中升华。 具体是: 这里有10个苹果,弟弟吃了2个,妈妈又买了5个——看得见摸得着,有前有后一个故事。 抽象是: 从具体中抽离,剥去细节,我们来到数字10、2、5,进而对故事进行10-2+5的运算—— 数字和运算其实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代表的规则放到很多地方都成立:
再举个例子。 ![]() 具体是各种三角形,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 抽象是:
三角形是具体的,而三角形的规律是抽象的。 从表象中找到背后那些底层的东西——这就是抽离表象,向本质升华。 而本质,适用的范围更广: 在平面几何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适用于所有的三角形。 这就是数学——宇宙的语言。 它抽离了表象,找到了世间万物的“底层逻辑”。 如果你不能抽象,你学不好数学。
![]() 02 何为抽象思维? 从上面的描述中你有没有发现: 抽象,它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在应对数学问题的时候,比如应用题。 你要抽离表象找到本质—— 也就是剥开题目长长的题干,从题干描述中,找到背后的数学逻辑。 即,如何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用什么公式得到答案。 这是一连串操作。 能够进行这一串操作的人,我们说它有“抽象思维”。 就像某个人讲课,他能够把难懂的概念类比成具体的类例子,或用图片、视频、动作等演示出来。 我们就说他有具象化思维——他能够进行具象化操作。
因此,所谓拥有抽象思维,就是:
理解了这点,我们还需要回答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 为什么有人行,人不行? ![]() 先说为什么不行。 老师引导有问题。 我们的数学教育是有绝对的考试针对性的。 做各种习题; 训练熟练度; 研习考试技巧…… 上这么多年学,顶多听一句“数学难,因为它是抽象的”。 谁告诉我,这句话对孩子们学好数学有什么用? 没用。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灵魂,你就要:
没人给你点破,没人带你训练,要么你特别有悟性,要么你看不见本质。 ![]() 再说为什么有人行。 前面说了,天生的悟性占一部分。 另外就是长期的理工科学习。 比如数学和物理。 它们都是对抽象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 无论你有没有意识,老师有没有点破:
你看,学久了、训练久了,可不就形成一套思维习惯了。 ![]() 所以,现在好多理科生写的书特别好,有框架感,因为他们很爱问,背后是什么。 历史事件的背后是什么; 经济事件的背后是什么; 法律事件的背后是什么; 社会事件的背后又是什么…… 而好多文科生只描述表象和故事,外加很多的情感。 可,表象和故事很混乱。 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容易把人搞晕,再掺和诸多情绪~ 人,就被带着走,不通透、不清晰,最终都是事故。 因此,正如标题所说,能够抽象操作——有抽象思维,是你通透的基础。 基础之上,多读书喽。 懂得越多,越清晰。 既然如此重要,是不是可以训练一下? 是的。 ![]() 03 怎么训练? 1 学好数理化,特别是数学。 如前所述,数理化讲究抽象。 每一次做题,每一次推理公式,每一次学习概念,不都是在抽象嘛! 练得多,肌肉记忆就来了,大脑就习惯了抽象思考。 附带结果就是成绩很好——这点可以讲给孩子,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人就不盲目了。 学这些东西的支撑又多了一个,支撑越多,越愿意学。 2 带着意识去观察 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琢磨日常事务,刻意寻找背后的本质。 无论学什么,最后总归要回到生活。 在生活中演练抽象,忽略表面的汹涌,总去抓背后不变的东西,做决策、找方法的时候,就是不一样。 吃到甜头,你便启动了自己的正向飞轮,在成长路上加速疾驰。 ![]() 3 向大佬学习 前文说了,要多读书。 除了书还有课,还有向高人看齐。 素材积累多了:
很多东西不一定要自己悟,学习是更快捷的方式。 学了总结总结,争取下次用上。 其实每个人都站在前人的基础上。 4 复盘反思 对自己的抽象思考进行思考,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一种更高阶的能力,它是对认知的认知。 时时检查自己的思考方式,认知层次,该调整调整,该保持保持。 就像你有一个外接大脑一样,时刻为正在运行的大脑纠偏。 这也是个关键能力。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元认知 ![]() 好,这篇就到这儿。 我们从抽象,说到抽象思维,再说到为什么有人能抽象,有人不能抽象,最后贡献了几点提升抽象思维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