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孤芳也要自赏 山西考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题记 第一次和它相遇 , 是一个极闷热的下午。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 仿佛要把一切融化 : 刺眼的阳光让人无法直视,只觉得燥热难耐 : 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校园里 , 阳光肆意地炙烤着我的每一寸皮肤和每一根发丝 , 像是在拷问我 : 这次考试为什么又失利了 ? 是天生愚纯吗 ? 想法一旦萌芽、就像锅边的那圈铁锈 , 再难消除。我羞愧地挪着步子,其实我早该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 考试之前那样毫无章法的复习 , 怎么会有一个好结果呢 ? 或许我早该有些自知之明 , 这里强者如云 , 平凡的小草如何比得上绚丽的花朵呢 ? 我继续郁闷地向前走着、余光中却瞥见一抹嫩绿色。我好奇地走近 , 只见灰色石板交接处 , 几块不大不小的碎石中间,是一株挺立的小草。忽地,一粒豆大的雨滴砸到了它刚舒展的新芽 , 接踵而至的便是一阵大雨。天有不测风云 , 看着雨水击打着它吐露的新芽 , 狂风吹刮着它瘦小的身躯 , 我不禁惋惜 : 平凡如你 , 孤单如你 , 也许明天你就会在风雨中沉寂了吧 ? 第二天 , 再次经过这里 , 我震惊了。昨日那株在风雨中岌岌可危的小草依然挺立着身躯 , 雨后的阳光此时仿佛是它的聚光灯 , 叶子上晶莹的水珠闪烁着坚韧之光。它昂首挺胸 : 仿佛回应着我昨日的嘲弄 , 我无法想象它是怎么挨过风雨的洗礼的 , 没有阳光 , 没有春风,只有无情的暴风雨的拍打和无尽的孤独。 我更加羞愧了,不是因为成绩 , 而是因为我先前消极的想法。这株我自认为平凡的、孤单的小草 , 却独自熬过了绝境 , 它没有妄自菲薄 , 不曾放弃自己。它让我明白 : 即使在别人眼中再孤单无助 , 也要学会欣赏自己 , 相信自己的力量。小草在迎风微动 , 它用自己脆弱的身体和不屈的精神成为我眼中的英雄。小草尚且可以 , 我又为什么不行呢 ? 于是褪去昨目的退缩和软弱 , 我调整心态 , 直面困境。书桌前 , 明亮的月光陪我攻部一道道难题 ; 树荫下 , 盛夏的蝉鸣陪我记忆个个知识点。每当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 , 我都在心中告诉自己 : 你行的 , 加油 ! 终于 , 我看着成绩单上的名次 , 想起石中的小草 , 我会心一笑。 即使你生于幽暗的角落 , 平凡如苔花 , 没有阳光的垂爱 , 没有成功的眷顾 , 你也要看到自己的光 , 努力绽放 , 纵不能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 也要成就自己别样的芳华。相信自己萤火之光也能堪比月光 , 孤芳也要自赏 ! 高分解密 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文章巧妙借助一株在石缝中顽强挺立的小草的形象 , 传达了“即使平凡也要自赏,相信自己的力量”的主题,表达了即使处于逆境也要自信、自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主题不仅鼓舞人心,也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细节生动,对比得当。文章中对酷热天气、小草生长环境的描绘细腻入微 , 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场景构建真实,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文章通过对比自己在考试失利后的消极想法与小草在风雨中顽强生存 , 突出强调了小草的不屈精神和自我欣赏的重要性。这种对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层次更加分明,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一、文章拆解(一)结构脉络
(二)内容层次文章以 “我” 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将 “考试失利的沮丧 — 遇见小草的质疑 — 目睹小草坚韧的震撼 — 汲取力量后的行动 — 获得成功的感悟” 串联起来。通过 “我” 与小草的双向映照,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紧密结合,从具体事件逐步上升到抽象的人生态度,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 二、文章赏析(一)双线交织,立意深刻文章采用 “自然线” 与 “人生线” 双线并行的结构。自然线围绕小草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展开,展现其顽强生命力;人生线聚焦 “我” 从失败到振作的心理转变。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以小草的坚韧精神为纽带,自然地引出 “自我欣赏、勇敢前行” 的主题,使抽象哲理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环境烘托,情感真挚开篇通过 “灼热的阳光”“燥热难耐” 等环境描写,生动地渲染出压抑、烦闷的氛围,与 “我” 沮丧的心情相呼应;风雨中的场景描写,如 “雨水击打着新芽”“狂风吹刮着身躯”,既凸显小草生存的艰难,也暗喻 “我” 在困境中的挣扎。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紧密融合,使读者更易代入情境,体会 “我” 的心境变化。 (三)细节刻画,形象鲜活文中对小草的描写细腻入微,如 “挺立的小草”“叶子上晶莹的水珠闪烁着坚韧之光”“昂首挺胸” 等,赋予小草人格化特征,展现其不屈的姿态;对 “我” 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十分生动,从 “羞愧地挪着步子”“无法想象它怎么挨过风雨” 到 “会心一笑”,真实地呈现了情感转变过程,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开头以《苔》诗题记点明主题,结尾再次呼应 “平凡如苔花也要努力绽放”,形成结构上的闭环。同时,从 “考试失利的自我否定” 到 “汲取力量后的自信成长”,情节完整,使文章主旨得到强化和升华。 三、仿写思路(一)确定核心意象与主题选择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或独特精神特质的自然事物(如墙角的野百合、石缝中的松树、悬崖边的蒲公英等),确定与之对应的人生哲理主题。例如,以 “野百合” 为意象,围绕 “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绽放光彩” 展开;以 “蒲公英” 为意象,突出 “即使渺小也要勇敢追梦” 的主题。 (二)构建叙事框架
(三)借鉴写作技巧
|
|
来自: 昵称20133911 >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