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直兵散文选(八):枫 叶 如 火

 紫雨轩书院2017 2025-05-0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用文字的力量 感悟生活的变化


图片

枫 叶 如 火

李直兵

        枫叶红了,我又忆及那两个热心助残、乐为小善的女孩。那真诚待人的温文举止盘桓在我脑际,那蔼然可亲的和善面容浮现在我眼前,以致在我心底又升腾起对她们的感念之情。

        去年的11月14日,我为残疾儿子的维权一事,去昌平中国政法大学法援中心找黄立杨。本该到德胜门西站乘车,却糊里糊涂地辗转去了德胜门外长途汽车站,一问门卫方知找错了地方,他要我去祁家豁子乘345路车。到了那里,只见345路快车从面前经过却不停靠,为了不耽误预约时间,我象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地见一趟就拦一次,但几次都不凑效。

        回到站台,一位20出头的女孩见我万分焦灼的样子,就问我去哪里,我说去昌平,她告诉我345路快车这里不停,慢车间隔时间长,要我随她乘344路车去回龙观转车。正说着344路车开过来了,我们一同上车找到座位坐下,细聊中,当她得知我是外地人,儿子是一名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几年前遭歹徒抢劫被殴打成智障残疾人的不幸家事后,不禁为我甚感惋惜。到站下车,原以为她只来回龙观,哪知她还要去沙河。在站台候车,她时而问我一些家事,时而又和另一位与她年龄相当的女孩搭讪。我问她贵姓,她说自己叫李聪,那位女孩叫梁丽,是她的同伴,今天一同回沙河休假,随即就掏出了一张名片给我。见小李给我名片,小梁也给了我一张,接过一看,知道她们都在北京一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作,而且分别是该公司团购部和招商部的销售经理。

        没一会,去沙河的车来了,一上车小李就买了三张票,然后告诉我这趟车不刷卡。我给她钱,可说啥她也不要,我只好违心地接受了他的这份看来十分微薄,实则彰显大爱的资助。班车很快到了沙河,下车我即看见了去昌平的车次,正准备和她们道别,还没等我将感谢的话说出,她们却来了个“先发制人”:“李大爷,我们和您一块去昌平。”我说:“到昌平的路线我知道了,路不远就不麻烦你们了。”可她们却执意要送我去昌平,小李还这样深情地对我说:“您第一次去昌平,路不熟,又是去大单位,没有手机,找人会有困难的,还是让我们和您一同去吧。”小梁接着也说:“我们经常在外面跑,这种事情遇的多,事先明明约好了,临时又有变化,去了人不在,还得再打手机联系。”既然她们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再也不便拒绝,只好让她们为我“保驾护航”了。

        来到中国政法大学,门卫果然要我们自己联系要找的人,我掏出小黄的电话号码,小李很快拨通了。小黄出来走到我跟前,见身边站着两个女孩,他似乎有些捉摸不透地问我:“她们也是来办事的吧?”“不,她们怕我找不到你,一路将我送来。”我回答道。“那真感谢你们了。”小黄转过脸代我致谢地对她们说。“这点小事算得什么。倒是要麻烦你为李大爷把事办好啊!找到你,我们总算放心了。”小李说罢,与小梁就要和我道别。站台在附近不远处,我要送她们,却被婉言谢绝了。她们向站台走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以目相送。不料她们又回过头对我说:“和小黄办事去吧,别误了时间!”她们走了,我和小黄伫立良久,望着她倆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

        走进校门,也许是小黄甚感奇怪而难以释怀,他仿佛要寻根究底地又问了我一句:“您不认识她们?”“不认识,是在祁家豁子搭车碰到的,她们得知我来找你是为了儿子的维权一事,就一路将我送来了。要不是碰到这两位好姑娘,我现在还不知在哪里折腾哩!”听了我讲的情况,小黄没有吭声,我猜想他在内心一定称赞不已,但由于自己也是一个乐为小善的人,也就不便有什么溢美之词的评说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它的内涵与外延,也许他们和我一样讲不出什么深邃宏大的哲理与要义,然而他们却都是身体力行者。特别是对待残疾人及其亲属,他们关怀备至,乐于相助。他们的行为虽是小善却尽显大爱,这对于我那因办事偶尔难以如愿,致使思绪情怀略带灰暗、心灵则宛如古井般的死水而言,无异是投掷下了一块拳石而激起一轮轮的涟漪。他们的善举,令我愁绪一扫,令我反躬自责,令我幡然醒悟,从而让我真切地看到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正气是主流,好人是多数,真善美的东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健步走在去维权中心的大道上,两旁的枫叶红得如火,灿灿地映入我的眼帘。它让我联想到江南家乡不久前收摘了的桂花,每到农历八月飘香之时,它给人带来的是温馨,因有桂香十里的美誉和盛名。这塞北的枫叶,秋去冬来,几阵金风过后,红彤彤地便如烈焰一般,它给人的感觉则是火一样的热情,因而有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雄奇。如果丹桂的温馨足以让人雅怀,那么这枫叶的雄奇则倍觉让人旷达。两种物相的特质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秋风骏马塞北,春雨杏花江南”的地理和人文差异。久居江南,只感受到温馨而觉雅怀,却少了雄奇而不显旷达。

        流寓京都,家事多艰,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躯照料年届不惑的单身残儿,这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大哀,此时此地,那不显旷达的禀性即显露了出来。我曾因此而惆怅沉沦,悲愤难已,几致痛不欲生,然而历史与生活的辩证法却给我以欣慰,使我出离悲愤且坦然释怀。眼下两个女孩的善举就是突出的一例,她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解难,这不只是让我从露珠儿窥见到了太阳,更让我不显旷达的禀性受到了沉重的一击:脚下走着的不正是一条宽阔平坦的阳光大道吗?挺起胸膛,高视阔步,哪有迈不过的坎儿,遇困难,推倒它,“可以横绝峨眉巅”!稳舵驭橹,打桨撑篙,岂无达不到的彼岸,履波涛,踏平它,“直挂云帆济沧海”!纵使平生处境亦如“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 秋天”,也就自满自得了。

        想着想着,不觉已尾随小黄来到了他们办公室的门前。此时,小李和小梁的靓丽身影,在我脑际仿佛幻化成优美的两片枫树红叶,带着青春的活力与火一般的热情,闪闪地跳动在我眼前……

2025-4-25-供稿


图片
作者简介:李直兵本名植斌,字良虎,号一良。男,生于1940年,原汉川市工商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已出版《枕上集》、《社会众生相》、《点水联文》、《余闲集》四本新旧体诗及楹联集。待出版的还有《愚虑一得》(评论文)、《京楚摭言》(散文)、《盒桌斋絮》(新旧体诗)、《同窗情》(诗词散文)、《点水联文续编》等五本诗联散文集。诗联散文被多种刊物专集选用刊登。退休后参加省内外诗联散文等赛事,多次获一、二、三及优秀奖。
李直兵文集动态链接

【李直兵文集】

李直兵散文选(三):冬 吟 白 雪 诗

李直兵散文(四) :拜  年

李直兵散文选(五):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李直兵散文选(六):蝉鸣,别样的乡愁

李直兵散文选(七):新 路 漫 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