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李 颖/人生何处不等待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5-05-0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大中华文学·散文随笔展台


图片
——微刊总第2678——


  【作家简介

  李 颖:笔名影子,四川省作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格调》《星星》《上海散文》《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出版散文集《风从故乡来》和童话集《柳叶姑娘》,著有小说集《那片花开》。其中《风从故乡来》获四川散文奖和第二届南充散文奖。

图片
    人 生 何 处 不 等 待 

PART-01

  源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我知道新疆有可可托海这个地方。我被可可托海牧羊人爱情打动,决定去那里看看。

  我们的车过险滩湿地,穿峡谷高山,直奔新疆。一路上,赛里木湖、喀纳斯、独库公路、巴音布鲁克等闻所未闻的名字,带着神秘的色彩向我扑来,让旧居巴蜀的我,对古称西域的新疆充满无尽的遐想。尽管人车劳顿,我们还是马不停蹄,两天后终于风尘仆仆抵达可可托海。

  一踏上可可托海的土地,我便被这里返璞归真的自然环境和宁静的氛围感染。哲学家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返璞归真是人的本性,也是道教哲学所追求的境界。这里的宁静,一方面来自舒适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来自可可托海人大山般的质朴、淡定和从容。一路所见之人,无不面带微笑,气定神闲,少了大都市特有的匆忙和焦灼。心理学家罗纳德·波徳尔说过,情绪可以像流行病毒那样传播,传递给密切接触者。我被可可托海人云淡风轻的情绪感染,从而获得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和“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快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可托海人云淡风轻的背后,有着凤凰涅槃的重生。追溯它的前世今生,颇有风尘之感。很久以前,这里还是大片山丘和盐碱地,到处荒无人烟。后来,苏联考察队在阿尔泰山三号坑矿脉为主进行试采,发现里面有罕见的宝石和稀有金属。三号坑后来被称为共和国“功勋坑”的矿坑,里面出产了海蓝宝石、黄玉、石榴石和绿柱单晶体等86种矿物。不仅帮国家还清了前苏联百分之四十七的债务,还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提供了必需的稀有金属。

  随着矿区建设,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人终于结束游牧生活,成为第一代旷工。从此,这个拥有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回族的大家族,终于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可可托海。迄今为止,这个在中国西北边陲,占地12平方公里的小镇,以“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麦加”。

  可可托海人喜欢逐水而居,住毡房,过闲适的生活。远远望去,洁白的蒙古包像云朵降落人间。这小小的蒙古包里,却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壁毯、卧具、茶几、灯盏台、火炉、奶桶、饮食餐具和哈达一应俱全,相当于我们汉族的家。走进蒙古包,就像走进色彩斑斓的画展中心。象征着异域风情的壁毯和卧具,把这个小家打扮得温馨而浪漫。

  景区随处可见餐馆和摊点。手抓羊肉、奶疙瘩、胡尔达克、馕包抓饭、酥油、烧烤等充满异域风情的食物,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馋涎欲滴。我们选了一个清静的位子坐下,点了一盘手抓羊肉,一杯酥油和一杯奶疙瘩等几样名字听起来颇有诱惑的食物。

  不一会儿,手抓羊肉端上来了。只见金黄的大米上,躺着一块油光可鉴的羊腿。我抓起羊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软滑细腻的羊肉在牙齿的撕裂中,散发出一股醇厚的香味,充斥着口腔。这味不同于以往的羊肉味,不浓不淡,若有若无,嚼在嘴里特别香特别纯正。如果刻意用鼻子去闻,又感受不到羊肉的膻味。这感觉像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给人不真实和梦幻的美感。吃罢手抓羊肉,我肠胃里像洗了温泉,浑身透出爽意。

  看似一盘简单的手抓羊肉,和珍馐美味、饕餮大餐比起来,它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就是这道看似简单的菜,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之一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访,在一家餐馆里品尝了手抓羊肉,被其美味深深吸引。从此之后,“手抓羊肉”的美名红遍大江南北。不管每种说法合不合理,都抹杀不了羊肉美味、营养丰富的事实。《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羊肉是大补之物,能与人参、黄芩相比。”

  羊在古代代表吉祥,是重要的祭祀食品。《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羊。”由此可见,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都是缘分。在可可托海能品尝到最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抓羊肉,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它既满足了我的口舌之快,又让我美美地体念一把西北汉子的豪放。万物皆空,唯美食不可辜负也!我忽然生出如此感慨。

  酒足饭饱后,我和当地人攀谈起来。他们告诉我,奶疙瘩是他们最喜欢吃的酸奶,是浓缩、晾干了的酸奶制作而成。平时,他们用来作应急食品。放羊的时候带上,好吃又抵饿。据说奶疙瘩对消化不良、肠胃炎、腹泻有很好的效果。而酥油,则是哈萨克族款待最尊贵的客人才会有的,是用肉粥、奶疙瘩、痩肉、燕麦制作而成,吃的时候要加入自酿的酸奶。可可托海人特别喜欢吃馕包肉和手抓羊肉等肉食食物。由此看来,这是一个无肉不欢的民族。

  如果说蒙古包和美食是可可托海靓丽的名片,那么,山和水则构成可可托海深邃的内涵。

  一眼望去,额尔齐斯山奇峰罗列,绵延无边。望着一座座奇崛的山峰,久居城市的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一切的一切,在我眼里充满神秘和诗情画意。这些山有的像瀑布群,仿佛千万条水柱正从天而降;有的像光滑的堡垒,坚硬豪气,给人美与力量;有的山像坚挺的乳房,给人想象和美感;有的山连绵起伏,像绘画里的弧线,自然流畅,极具美感和艺术性。一座山有一座山的特点,一座山有一座山的柔美,一座山有一座山的豪迈。它们或雅致、或强悍、或柔美、或高洁,情趣盎然,让人叹为观止。

  众多山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神钟山。“兀地拔起擎天柱,遮天蔽日一钟神。”神钟山活脱脱像一口天然大钟,高高矗立在额尔齐斯河边。钟面呈银灰色,看上去光滑细腻,与大自然自成一体。远望神钟山,它更像一顶大大的头盔。唐代令狐德棻修编的史籍《周书》中早有记载:“突屈之先臣于茹茹,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金山形似兜鍪,其后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神钟山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对这方黎民的馈赠。在周代文学中的山水观念里,远古先民认为山有山神,地有土地神,水有水神。因此,但凡名山名水,多多少少都与民间传说沾上一点关系。神钟山也不例外。

  神钟山又叫“阿米尔萨拉峰”,缘于当地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一段凄美的传说。传说蒙古王的儿子洪太吉爱上一个叫萨拉的姑娘,但姑娘却爱上他的朋友阿米尔。为了萨拉,两个好友反目成仇。后来阿米尔和萨拉私奔来到钟山脚下,发现这里雄伟壮丽,就在山顶安营扎寨,幸福地生活。洪太吉得知心爱的人私奔到这里,就在钟山对面驻扎下来,等待萨拉出现。一天,萨拉背对着额河梳理美丽的头发,洪太吉对着萨拉的背影射出了仇恨的箭。萨拉从钟山顶上掉了下来。阿米尔悲痛欲绝,也从山上跳下。他们双双落在额河中间的一块巨石上,鲜血顿时染红了巨石。后来,他们的爱情幻化成一座美丽的情侣桥,在神钟山脚下横跨在额尔齐斯河两岸。善良的人们称这座桥为阿米尔萨拉桥,以纪念他们忠贞的爱情。

  走着走着,便来到额尔齐斯河。溪水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牵扯,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前。一路所见山峰,皆东南走向,像有人统一指挥,无半点凌乱。额尔齐斯河就是由山顶冰雪融化而成,因而被称为“银水”。它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号称新疆第二大河,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际河流。“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因此,可可托海有了“金山银水”的称号。

  景区随处可见“我在可可托海等你”巨幅广告语,看上去温馨又浪漫,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动。可可托海牧羊人的雕塑坐落在美丽的白桦林里,身后那块“我在可可托海等你”的广告牌,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面朝伊犁,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目光深情而专注。他正默默地等候他心爱的姑娘,等候他心中的一个梦。我同情的目光穿过挺拔俊秀的白桦树,仿佛看到美丽的养峰女翩然而至……

  其实,这广告语的背后,寄托着可可托海人对世界人民的盛情邀请:我在可可托海等你,等待一个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望。人生何处不等待?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等待一个美丽的遇见,等待一个圆满的结局,等待一个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