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汀杂谈23】佘华荣:话说“孤独”

 开心明智 2025-05-02 发布于湖南

孤独

佘华荣

本质上,人一生都是孤独的从娘肚里到坟墓里这中间几十年,似乎只有懵懂的童年稍显不孤独,比较快乐外,余下的时光似乎只有自己长长的影子。

读书时读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只读出了悲壮,如今再读,其实还有孤独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因为读了书才有如此辛苦,悲苦的遭逢,如此这般的孤独(干戈寥落四周星)煎熬。有此今日,何必当初呢?(寒窗苦读十几年)如果不读书,成为睁眼瞎,如何呢?肯定轻松许多,至少在精神层面。民国时期的文人如李叔同、苏曼殊等等,他们在物质层面是比较优渥的,不说家财万贯,小康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但为什么偏要出家,坚决斩断万千红尘?其实是思想苦闷,内心常常纠结挣扎彷徨,时不时掀起万丈波澜,孤独寂寞,独钓寒江雪。为什么会如此呢?与时局动荡,变幻莫测的社会格格不入,与复杂的丑陋的黑洞般的人性格格不入。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对现实太失望,心灰意冷。既无改变或改造现实的能力,又无适应现实的能力,只有逃避一条路可走。所以,李叔同的老婆问他,菩萨慈悲,普渡众生,为何独独对我如此绝情冷漠?抛妻弃子,是何等的决绝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像爱情,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呀!但是,能不能得到这一瓢饮,可遇不可求。爱她,她也爱你,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比登天还难。爱而不得,芸芸众生,比比皆是。孤独的起源就是这么来的。长江与黄河的源头都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山终年积雪化出来的,高处不胜寒,这源头之水是孤独酿出来的酒,一路孤独地奔,终于成了大江大河。孤独与理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文天祥李叔同苏曼殊们,有几人真正理解他们呢?元人不理解,宋人也不理解,后来的人们更加了。所以,说理解万岁。有一首《懂你》的歌,唱是这么唱,但永远也不见得真的懂你。

为什么麻将馆生意红火呢?其实就是害怕孤独,或者说是麻醉这孤独人生,甚至有自暴自弃的嫌疑。至于是否是真正麻醉了?不得而知。或许劳命伤财,回家之后更显孤独,人单影只。从热闹场所回到冷清世界,云泥之别,不是又是考验么?耐不耐得住这份寂寞呢?也是不得而知。

在公园里,最快乐的就是小孩子了。他(她)们不知道孤独与寂寞为何物。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童趣盎然。相比我们那一代,现在的儿童更快乐,更幸福。他(她)们的玩具更是花样百出,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的。而且有大人陪着玩,小伙伴们成群结伙的玩,幼儿园老师带着玩。但是,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要结束了,像乡下俗语说的那样,牛轭要上脖子了。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求职业,找对象,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堆烦心事接踵而至,不剥你几层皮,岂会善罢甘休?当然,也有很潇洒,没有什么羁绊的。如江西万年县的毛书记,中日友好医院的肖大夫们(潇洒归潇洒,也是有代价的)。但毕竟这是极少数,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是焦头烂额,整天忙忙碌碌,早上出门打仗一样,晚上回来又是打仗一样!这孤独也会像水田里的蚂蝗一样,扯都扯不脱。看似忙碌,充实,其实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之感如阴魂不散,又来纠缠了。

人生就是修行,淬炼。如果到了甘之如飴地享受這份孤獨的境界,淬炼得差不多了。當然,或許你也老了,远宁静地享受這孤也不了。

作者系邵东农业银行退休干部,邵东市作家协会会员。

是您的厚爱与支持

才有《绿汀文萃》

光荣的今天和将来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