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矿游子》创刊六周年 暨出刊200期 纪念专版内容一览 (2018年8月1日出刊) 让我们继续一路前行! ——写在《721矿游子》电子报创刊6周年暨出刊200期之际 作者:吴福生
今年4月初,《721矿游子》电子报创始人艾俊民同志就在微信里向我约稿,请我写一篇纪念《721矿游子》电子报出刊200期的文章,我欣然答应。 我结识《721矿游子》电子报的时间并不长,记得那是去年10月中旬,矿友刘经龙告诉我:艾俊民同志创办了一份《721矿游子》电子报,叫我写点稿子去。当时,我没有艾俊民同志的联系方式,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艾俊民同志。我们聊了一会,他就热情主动发了几篇文章给我。过了两天,又连发100多期《721矿游子》电子报给我。我认真地拜读了这张游子报,认为办得不错,有一定的水平。纵观这张游子报创刊以来,在艾俊民同志的精心浇灌下,依靠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他们以散文、游记、诗歌、摄影等形式展现了721矿人的才华。篇篇文章浸透了作者的浓浓情意,字字句句留下了作者的一段段难忘的回忆。这回忆,是情,是缘,精美的篇章读后令人感慨,令人钦佩! 今天看来,这张电子报不足惊奇,但在6年前,萌发创办电子报的动机,并不简单。艾俊民同志在721矿工作、生活了26年,对721矿比较了解,也有深厚的感情。他深知721矿的干部工人是值得颂扬的。建矿时期,住茅棚,干打垒,点油灯,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官兵,还是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刚进矿的青工,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721矿的发展和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始终保持着同步,从无到有,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率先试验并采用地表堆浸、渗滤浸出等采冶新工艺,为我国的“两弹一艇”提供了核原料,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斗转星移,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政策开放的进程,721矿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军品锐减,人员压缩,广大干部工人为国分忧解难,有的转民,有的外调,有的提前退休,有的辞退自谋职业,平稳过渡,体现了几代矿工的高尚情操,数千工人奔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游子千里行,心魂系故乡。他们在721矿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总爱把721矿看成是第二“故乡”!虽然他们离开了721矿,总忘不了那里的人和事,忘不了那里的山和水,更忘不了是721矿的乳汁哺育了他们成长! 以艾俊民同志为代表的许多人在网络上撰文,回忆峥嵘岁月,动人的故事,篇篇充满了温馨的亲情、爱情、友情。文笔流畅,结构严谨。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艾俊民同志突发奇想,应该把这些好文章、好照片记录下来,留给历史,于是决定创办《721矿游子》电子报。说干就干,经过周密准备,一份以“留下精彩,献给历史”为宗旨的《721矿游子》电子报于2012年8月1日正式诞生! 《721矿游子》电子报创刊以后,广大网友争相阅读并为她点赞。有人会问,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721矿游子》电子报为何能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是一张很有品味的电子报。这里有一个政治素质高,文学功底深的写作群,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辞辛劳,用满腔热情,浓浓真情,火热激情,忠实地书写721矿的春秋。每读一篇,回味无穷,已成为网友不可或缺的贴心读本。 这是一张在前进路上不断创新的电子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第42期开始由一版扩为两版,又从2016年起由每月出刊2期增加为3期,容量更大,内容更多,更有看头。应广大读者的要求,2016年至2017年,在矿友尹忠的大力资助下,先后将《721矿游子》电子报前两年发表的文章、照片出版了两辑纸质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喝彩和称赞! 这是一张高端大气、精心编排的电子报。编辑从选稿到编排,都恪守精益求精,精美的诗文,亮丽的图片,清爽的版面,令读者受益匪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721矿游子》电子报迎来了创刊6周年,到今年8月1日出刊200期,可喜可贺!在这里,笔者以一介读者之身份,向《721矿游子》电子报编辑艾俊民道一声辛苦了!谢谢你!正因为有了你的执着与坚毅,方有《721矿游子》走过6年风雨之幸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退休离矿多年,居住省城,岁月无情霜染两鬓。当年我这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如今已成了古稀之年的老人,但我的心始终与《721矿游子》和中国核工业的脉搏一起跳动,我愿为《721矿游子》电子报继续一路同行,相伴永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721矿游子》电子报与新时代同步,与新希望结伴,以新作为开路,去开始新的跋涉,新的攀登,去创造新的精彩! 衷心祝愿《721矿游子》电子报一路芳华,永远飘香!
当好游子报的宣传员! 作者:张新生
《721矿游子》电子报出刊200期了,正巧,8月1日就是游子报创刊6周年的日子。从2012年8月1日开始,6年的时间里,我们游子报主编艾俊民老师呕心沥血,千方百计收集跟原来721矿有关的回忆录,把它编辑整理在游子报上,确保每期都有高质量的游子报按时发行,让我们这些分布在全球各地、四面八方的721矿游子们及时看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在这里我要向艾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我也是游子报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之一,为了扩大游子报的影响,几年来我利用各种机会向我的亲朋好友、微信好友介绍我们的游子报。在每一期游子报刚刚发行的第一时间,我马上就会把它转发出去,让他们及时看到我们的游子报。原来住在山南的我家老邻居丁国治看到游子报上我写的文章《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他觉得看一遍还不过瘾,马上接着看第二遍,还把我的这篇文章转发到他的朋友圈。因为他是看着我家两个儿子长大的,小时候我家小儿子经常会跑到他家去玩,他们之间有过交流和沟通,对我家小儿子张勇平打心眼里喜欢,他觉得我写的文章真实可信,接地气。老邻居殷世兴得到我发送的游子报以后,他也会马上转发到他们的同学群,他们同学之间互相传阅,游子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我跟他讲,你们同学不是每年都要聚会吗?怎么不把同学聚会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呢?他说不会写文章。我说,你只要多发几张聚会的照片,每张照片写上详细的说明,就这么简单。聚会时大家有什么心得、体会、感想,再加上去就可以了。 前两年,我发现我的群友里面有几个人的文笔非常好,我就在网上找他们,通过简短的文字交流,得知他们也有写文章的想法,我趁热打铁把他们夸奖一番,然后鼓励他们积极写稿,希望他们多给游子报投稿。果然我的眼光没有错,她们马上加入了以艾老师为群主的721矿游子报写作群。我们写作群里面人才济济,受到群里面游子报作者的影响,她们马上就有了投稿的欲望。没过多久,她们就开始写稿了,比如刘莉、陈珍、梁荠野她们先后都写出了几篇质量很高的稿子,被游子报录用。 我老家群里面的亲戚们通过我转发的游子报看见了我们的文章,知道我们为核工业作出了贡献,了解到我们矿山工人井下工作的艰苦,知道当年721矿下马,矿山工人的生存有多么不容易,通过游子报对我们铀矿工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游子报连载了我写的《我的康复之路》,我给老家亲戚和我的两个儿子看了以后,他们从文章里面看到了疾病无情和亲情的可贵,了解到了很多我身患重病以后不为人知的细节,知道了我跟疾病作斗争、顽强康复、老伴细心照料有多么不容易,他们给了我和老伴很高的评价。 游子报作者侯业荣老师还特意给我的这篇文章写了精彩的评语,我把侯老师的评语视如珍宝一直保留着,把它当成鼓励我写作的动力。老家的亲戚们以前他们都以为我只是一个干体力活的粗人,看到游子报上我的多篇回忆录后非常震惊,他们说没想到原来我还是一个文人也。他们中间有一个曾经当过局长的亲戚高度评价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都希望我继续努力,多写出一些好文章来,这些都是我大力宣传游子报的结果。 2016年7月21日,是《721矿游子》报第一辑新书发行的大喜日子,那几天我正在重庆探亲,但是心里一直牵挂新书发行这件大事。为了把发行仪式搞得热闹一些,我及时联系了好几个家在金安小区的网友去买书,不买书的网友也叫他们去现场看一看,多叫上几个人去捧一下场,结果那天去的人还真不少,场面非常热闹。去年暑假,游子报第二辑新书在金安小区中心花园销售,那天我老早就赶过去给艾老师帮忙,向前来咨询的买书者提供一些服务,结果当天书卖得还不错。 去年冬天,深圳大学新闻采访小组组长首先跟我联系,她们向我打听有关721人的故事,我首先想到的是叫她们去查找全部《721矿游子》电子报的合集和我们已经出版的两辑书,并且希望她们买书,推荐书里面的作者和有意义的故事。根据游子报上的线索,她们找到了书上的不少作者,采访到了不少以前不为人知的、很有价值的故事,为她们写毕业论文提供了许许多多丰富的素材。她们几个女学生临走的时候每人都还购买了几本书给同学带回去。她们把书带回到了深圳大学,把我们的《721矿游子》报在大学校园里面传播。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当好游子报的宣传员,不断扩大和提高我们游子报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曾经在721矿出生、长大,曾经在721矿工作过的全体职工和家属看到我们的游子报。我真诚希望,通过《721矿游子》电子报的影响,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游子报的写作队伍里面来。
致敬:铀都历史的守望者! ——写在《721矿游子》报出刊200期之际 作者:刘经龙
最近读到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讲历史守望的。作者不是很有名,但是文字很有真知灼见。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与记录者。如果我们不去记录这段历史,那么,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坐在轮椅之上,我们如何清晰地回忆起这段历史,我们又如何向后人交代这段历史?”我读后不禁击节赞赏之。 在《721矿游子》报将出刊200期之前,艾俊民主编约我写篇文字以为纪念,这是艾兄给予我的荣幸,我当全力而为之。在读了以上文字之后,我顺势写下了纪念文字的题目《致敬:铀都历史的守望者》。一者,真的是表达我们铀都人对艾主编以及一班编委们的敬意;二者,说艾主编以及一班编委们是铀都历史的守望者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者,有正史,有野史;有在宏观的高度记录历史的,也有在微观的层面写就历史的。《721矿游子》报记录的历史是否是野史自有公论,但是她主要在微观的层面记录历史,大致毋庸置疑的。 在《721矿游子》报里,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回忆录之属;内容有同学、同事、朋友聚会的,个人对铀都深情回忆的;有回忆故人、同事的,有写观露天电影的,有回忆金色童年的,当然也有回忆父辈陈年往事的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没有编辑费,没有一分钱的补贴,艾主编及其编委们同时贴进去的还有他们宝贵的时间、休闲和精力,没有对铀都及其历史那一种感天动地的、深情的爱,他们都是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的。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棵绿意葱茏如参天巨伞一般的榕树之下,艾主编及编委们又在手提电脑前编辑着一批批矿友通过QQ发来的稿件。他们讨论着,删改着,或者啧啧地欣赏着…… 写到这里,我想这样说:记录历史者,他们自己也终将成为历史!如果历史终究是有价值的,那么那些个历史记录者就终将与有价值的历史一起不朽! 毫无疑问,原中核集团公司721矿的宏观与微观的历史都是有价值的,那么这些721的历史守望者也终将被721的后人们记着并且津津乐道的。他们这些年所殚精竭虑付出的,将永远成为他们老年之后坐在轮椅之上温馨的回忆! 这是2018年夏日清凉的、树绿鸟鸣的上午,在这篇文字的结尾,请再次让我以个人的名义,并且代表着那些厚道的、愿意让我代表的矿友,向721历史的守望者——艾俊民主编及其编委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同时希望年过花甲的艾主编早日物色一个甘愿付出、不计报酬的接班人,让《721矿游子》报长久办下去!
梅香独揽他乡客 作者:许长征
我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知道《721矿游子》报的,当时一位朋友让我看一篇他写在游子报上的散文。说实话,我对报刊并不太感兴趣,既然是朋友之作,也不好推辞,便随手看了一看。但是我随意阅览过后,顿感眼前一亮:呀!这是721的报纸刊物吗?它的版面,它的插图,一点也不逊色于知名报刊。在我欣赏了一些作者们的文作后,更是感受到了721矿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也领教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谛。 在朋友的引荐下,我也小试拙笔一篇,不料竟刊登了。当我拿着游子报刊登的文章给家人们看时,大家除赞叹外,也认识了《721矿游子》报。自此,我就与游子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写文章,写诗词,是一项既费脑又熬时的事,难怪我一坐下来写东西,老伴就开始唠叨了:“又不挣稿费,又费你那眼睛,何苦来着。”我只能冲其一笑了之,继续沉浸我的构思之中。久之,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记得当年我还在721矿运输大队当宣传干事时,矿宣传部给我发了通讯员证,那时的我对写报道、写短文等就已很感兴趣,有一点题材就写,有一点消息就发,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记得我家里曾经养了只白纹鸟,很是可爱,我便写了一篇叙事小散文,详细地描述了养白纹鸟的过程与它的习性,这篇文章被《赣东报》选用,还寄了稿费给我。所以我在以后的每次写作里,都尽量表述实景实事的多,这也许就叫写作经验吧。 《721矿游子》报能办到今天的200期,实在不易!除了广大文友们的绿叶之作外,更主要归功于艾俊民主编的辛勤劳动和编委们的无私奉献。他们为721人传递着鸿雁之音,他们为721人传诵着思乡之情,感谢你们! 祝愿《721矿游子》报越办越好!
感激与期盼 作者:刘政琤
由艾俊民老师主编的《721矿游子》报从2012年8月1日创刊以来,从一个版面扩至两个版面,由不定期出刊到有段时间每周一期,又到如今的雷打不动每月两期;从只有电子版到已出版了两本纸质书,已走过了六年的历程。《721矿游子》报忠实地记录了七二一矿的历史沿革,讴歌了七二一人艰苦创业、忠于祖国的高尚情操,成为了七二一人的精神家园和七二一矿丰富的史料宝库。图文并茂,深受读者的欢迎,也越来越影响深远。 这首先要感谢艾俊民老师的辛勤付出,从选稿、修改,到排版、制作,他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没有分文报酬,坚持六年之久,实在是难能可贵哦! 当然,我还要感谢游子报的热心撰稿人和其他编委,是他们以完全的义务劳动为游子报源源不断地输送了稿源,为游子报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游子报这片热土也为这些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锻炼和培养了人才。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尹忠先生。据我所知,他并非大富大贵,但出于对七二一矿的一片热忱,毅然承担亏本的风险,将前两年的游子报变成了两本纸质书,扩大了游子报的受众和影响力,功不可没呀! 现在,七二一矿已成为历史,我们都成为七二一矿的游子,我不禁想起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尽管我们的“七二一矿母亲”已经故去,但我们对七二一矿母亲的殷殷情怀总铭记于心,《721矿游子》报也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但愿她能与我们常伴相随,越办越好!
让历史留住我们的记忆! ——写在《721矿游子》报出刊200期之际 作者:杨健达
《721矿游子》报从创刊到现在,已走过了6个年头,这是可喜可贺的6年。从“七二一矿”的衰落开始,七二一人也开始逐渐离开这片故土,就像是蒲公英的花絮,随风四散飘零。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到现在,“七二一”,只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而七二一人思兹念兹的那一方故土、七二一人情浓于血的那一种心结却常驻心田。 离开“七二一矿”的七二一人,都试图用某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早在网上发起活动的是上海的矿友,采用的是网站的形式;其后又有矿友搞了个“七二一家园”。但似乎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够坚持下去或归于静寂。在矿友们感觉情无所寄的时候,《721矿游子》报却如报春的映山红,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土绽放。 我是经矿友介绍接触游子报的。刚开始,也没太看好这么一份电子报的前景,仅仅是以一位看客心态来面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报纸却是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显示出她的向心力、亲和力、感召力。她让天南海北的七二一人找到了可以倾诉衷肠,可以发泄情感的精神家园,她汇聚了七二一人的心声。如山隅的一处红英,经过几年的成长,如今已是满山的姹紫嫣红。 《721矿游子》报能走到今天,能取得如此成就,主编艾俊民先生功莫大焉。艾俊民先生自我承担的这份责任和对责任的坚守,让我感佩万分。为此,我也在近两年里动笔写了一些东西在游子报上发表,为打造好这一处精神家园,略尽绵帛之力。 七二一矿已走进了历史,但七二一人对这方热土的怀念却经久绵长,至少要延续到两代人。作为三线军工企业的七二一矿,在七二一人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结。但从全国范围来衡量,虽是万人大矿,虽然曾被冠之为“铀都”,但在整个大三线建设中,其意义、重要性,又不足以占据一个历史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被悄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再要找寻这段历史,恐怕只能在档案馆的某一处角落,难窥其秘。 要留住这段记忆,只能靠我们自己;而且要靠尚健朗的矿一代和正生机勃发的矿二代。因为只有这两代人对七二一有真切的感受,有真挚的情怀。到第三代已全然没有七二一的概念,他们要倾诉的情怀,也自然同七二一毫无关联。 在此,我要向主编艾俊民致敬,向自费为《721矿游子》报编纂出书的尹忠矿友致敬。是他们的热心和无私奉献,才让七二一人有了一片可供耕耘的精神家园;我也要向所有向《721矿游子》报投稿的撰稿者致敬,是你们的辛勤劳作,才创造了这片精神家园的欣欣向荣,硕果累累。我更期待所有的矿友,大家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助力《721矿游子》报的发展。七二一人才济济,这中间有作家,有专业文字工作者,有宣传部门的骨干,还有一批热心创作又才华出众的后起之秀,何愁不能大笔如椽作春秋。 《721矿游子》报终有功德圆满日,我希望看到在此之前,她能有更加长足的进步,有更多的写手能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时不我待,拿起手中的笔,让历史留住我们的记忆!
不忘历史传文化 弘扬精神励后代 ——贺《721矿游子》报出刊200期 作者:张建国
在《721矿游子》报即将出刊200期之际,总编艾俊民先生向我约稿,要我从社区的角度谈谈对游子报的印象和期冀,我顿感压力山大,思索了近半个月。为了不负嘱托,今勉为其难,将我对《721矿游子》报的想法略表一二,不当之处,还望各位矿友海涵。 几年前(可能有七八年了吧),网上曾有一“721网上家园”的网站,还看到过回忆721矿人工作生活类的文章,不少721矿人找到了倾述之处。可惜时间不长,两三年后网站就停办了。经过了解,这是一个姓陈的原721矿人在外地从事网络相关的工作,顺便办了“721网上家园”的网站,终因未能坚持,让人十分惋惜。 《721矿游子》报是2012年8月1日创刊的,该日正是八一建军节。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创刊,艾俊民主编说是为了纪念721矿以转业军人为主体的,为核工业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也是为了给曾经在721矿工作生活过的人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用文字记叙自己那一段辉煌的岁月,永远留住那一种温馨的情感。 白驹过隙,转眼已近六年,游子报已经出刊200期,我甚为感动。六年有2190多个日子呀!有多少个狂风暴雨,有多少个温馨梦乡,但是《721矿游子》报仍旧坚持定期出刊,这份坚持、这种情感,多么厚重! 每读《721矿游子》报时,仿佛让人又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岁月,那山、那水、那风土人情,牵出了许多的温馨记忆和炽热情感。《721矿游子》报让721人不忘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精神、激励后代。这要感谢总编艾俊民先生始终如一的坚守和付出,也要感谢笔耕不辍的作者朋友们,是你们让《721矿游子》报青春永驻。 《721矿游子》报坚持办刊宗旨,难的是坚守初心,磨砺前行。唯有不忘初心,善始善终,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对得起721矿人难以忘怀的这份情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721矿游子》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乃清莹秀澈;艾俊民先生不求回报,无私付出,实属高风亮节。 在《721矿游子》报出刊200期之际,我要向艾俊民先生致敬。并借此机会,希望《721矿游子》报依然时时有新意、处处总关情。愿《721矿游子》报越办越好,永远成为721矿游子的心灵港湾。 老年人的伴侣 ——庆贺《721矿游子》报出刊200期 作者:谢菊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