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华坤:教育哲学从研究教育问题开始

 新用户0690BUH6 2025-05-02

​陶华坤:教育哲学从研究教育问题开始

教育哲学并非简单地探讨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而是从哲学角度,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式去理解教育。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探讨教育终极目的,分析教育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深入剖析教育与人、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哲学从研究教育问题开始

教育哲学切入时代发展主题,聚焦时代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时代、国家、社会需要的知识与价值,正是在这种张力关系中,教育哲学才确立其专业属性。教育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源头在于对教育问题的发现、批判与解决。

1.教育哲学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

教育哲学是在教育的根本假定上,严密的彻底的思考。教育哲学是一个体系:您的哲学是什么?您的教育学说是什么?这两方面学说的连贯性如何?当有人可以答复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称为教育哲学家。教育哲学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从哲学视角审视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研究教育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分析教育问题背后的哲学假设及其合理性、正当性。哲学在于使人成为人,提出成人的方向和目标;教育则促使人成为人,提供成人的方法和途径。

2.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

教育哲学着眼于人,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对象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方法是反思,哲学的反思是前提性、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反思。研究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权利、价值、知识、伦理等经典问题外,从哲学视角透视教育改革中凸显的各种问题,如主体教育、生命教育、批判思维、国家认同、公共生活、多元文化等。思想是教育哲学的核心。任何教育哲学都是基于一定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

3.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是哲学问题。

教育需要哲学引导。哲学能够为教育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思维方式、思维路线和价值导向的建构作用,为对已有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方法作出反思所起的批判作用,和为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提供多种可能思路的开拓作用。乔治·奈勒说,无论你干哪一行,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生活方向的惟一有效手段。如果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没有理智上的信念,就会茫茫然无所适从。

(二)研究自己、成为自己:回答好我是谁

哲学家是时代的观察者、诊断者和批判者,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理性实践活动,它对教育者的理论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教育者才能真正地认识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

1.认识自己,形成自己的哲学。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碰撞、反思、提升,“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的交互作用,最终达致理想境界。由理入道是获得个人哲学的理论途径,也就是通过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的哲学;由技进道是通过技术的熟练运用进入哲学之境。经验性的技能必须加以提升,进入道的层面。庄子认为,通过技术技艺可以悟道,技术技艺熟练之后可以帮助人跃升到道的境界。哲学不止于方法、技术和一般理论,它要超越方法和技术;顿悟成道指通过反思、顿悟形成自己的哲学。反思是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对思想的思想。

2.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提出四条方法论规则:

涉及到论辩的态度、方法、过程及检验。遵循普遍怀疑的理性精神,努力避免仓促的判断和偏见;把要考察的每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划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加以圆满解决为止;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入手,按照先后次序,一点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把认识对象的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努力做到毫无遗漏。这四条规则由合理的怀疑开始,经由分析和综合循环往复的途径,最后达到对确定性的追求。

3.教育人的价值追求在哪儿?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

回应钱学森之问!找到问题所在,我们的问题是:在教会学生“1+1=2”之后,如何让他们萌发出“1+1 ≠ 2”的灵感。真正的哲学家并非成就于当代,而是成就于未来!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出不了教育家?因为我们定义的“教育家”必须有“自己独到、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第一问题是什么?教育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帮助下一代建构精神家园,使他们成为人。唤醒学生的学习精神?教人学会“布道”,设计真实任务,按最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

(三)思想的行者:用哲学与文化建构思想

教育哲学,哲学地思考教育问题。判断一种教育话语是否是教育哲学,可从问题、论证和结论三个维度来鉴别。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前提的反思,是认识教育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真正的教育理论离不开哲学的支撑。

哲学与教育哲学、哲学家与教育家几乎是同一的。斯宾塞断言“真正的教育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实施。”以哲学为基础研究教育,其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哲学观为教育研究提供方法论;哲学思维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认识教育问题的思维范式。从教育问题出发,寻找哲学上的根据,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哲学背景;哲学的基本结论或观点为教育研究提供立论的基础。教育目的总是根据对人的形象的假定来设计,并制约和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任何形式和取向的教育观念,都有其哲学基础。

2.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

教育哲学研究应聚焦三大基本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和教育研究哲学问题。其中,教育价值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立足点,应明确教育哲学的基本对象和任务;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着力点,应推进教育研究在思维层面的突破和进步;教育研究哲学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应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这三大基本问题构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视域,引导教育哲学研究回归本源,推动学科发展。

3.研究哲学:提升全民思想的思想力水平。

哲学“前提批判”,是一种寻求、揭示和批判地反思人类全部活动的前提逻辑,是一种把隐匿在思想之中“看不见的手”揭露出来并予以批判的逻辑。这种前提批判,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的逻辑震撼力量。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哲学和哲学教育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引导人们自觉地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批判,从而把现实变成更为理想。思想的价值在于实践。教育哲学第一问揭示什么是人?什么是教育?教育公理?是穿透空间和时间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