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21岁中进士,却拒绝升官捷径,偏要扎根基层,在鄞县搞“青苗贷”试点,低息放粮救农民……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地方官强摊贷款,百姓反而更苦。 司马光骂他“祸国殃民”,苏轼怼他“躁进误国”,连亲信吕惠卿都背后捅刀。 最终,变法烂尾,北宋继续滑向灭亡。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写的。 旧党赢后,史书由司马光派编纂,王安石自然成了“反派”。 直到南宋靖康之耻,人们才懂:不改革才是真等死。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超前时代100年,却输给人性贪婪。 政策本可强国,但执行层全是蛀虫;想法纯粹如钢,但政治需要橡皮筋的弹性。 苏轼晚年叹:“从公已觉十年迟。”可北宋已没时间后悔。 王安石写《老人行》,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幻灭。 他年轻时以为变法能救国,结果呢?盟友背叛,敌人笑里藏刀,连百姓都未必领情。 这首诗像一把刀,剖开人性最脏的那层皮——利益面前,忠诚是装饰,道德也只是工具而已。 ![]() 《老人行》 老人低心逐年少,年少还为老人调。 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 翻手作云覆手雨,当面输心背面笑。 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01 老人低心逐年少,年少还为老人调 释义:老人放低姿态去迎合年轻人,可年轻人却在背后嘲笑老人。 老人“低心”,不是真的愿意低头,而是社会变了,规则变了,话语权被年轻人掌控。 老人不得不适应,甚至讨好,否则就会被边缘化。 可悲的是,即便老人放低姿态,年轻人依然不买账,反而觉得老人过时、迂腐,甚至暗地里讥讽。 年轻人总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先进,对老人的经验不屑一顾。他们表面敷衍,背地嘲笑,甚至利用老人的善意。 王安石用“调”字,精准刻画了这种轻蔑:不是尊重,而是戏弄。 #02 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 释义:两帮人互相算计、彼此欺骗,整个社会都在伤害真诚,可谁还会站出来指责这种现象? 这个世界最讽刺的,不是坏人嚣张,而是好人沉默。 当欺骗成为常态,真诚反而成了异类。 你骗我,我骗你,最后骗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 没人指责?因为指责的人早被排挤出去了。 剩下的,要么是同流合污,要么是冷眼旁观。 王安石写这句诗时是宋朝,但今天呢? 历史没变,人性也没变。 唯一能破局的,就是有人敢不当“聪明人”,敢做那个“傻子”,哪怕被嘲笑,也要坚持真话。 否则,“四海伤真”的结局,就是所有人一起买单。 #03 翻手作云覆手雨,当面输心背面笑 释义:手一翻就能变云,再一翻就能变雨;当面跟你掏心掏肺,背过身就冷笑嘲讽。 社会复杂,人心难测。 职场、商场、甚至朋友圈,多的是笑脸相迎,背后插刀的戏码。 你掏心掏肺,别人可能只当你是可利用资源,用完就扔。 别高估人性,有些人天生擅长表演,嘴上说“我为你着想”,心里盘算的是怎么坑你一把。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遇到反复无常的人,别全盘托出,保持距离,避免被当棋子。 你可以不玩阴的,但得懂规则,否则只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04 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释义:自古以来人心就这样,还指望什么天长地久的交情呢。 王安石写这句时,已是晚年,看透世态炎凉。 年轻时热血变法,结果被同僚背刺;老了想和年轻人交心,反被戏弄。 写作老人行,读作人心,利益面前,终究是情义薄如纸。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看透这点,反而能活得通透——不依赖别人,不幻想长久,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池鱼碎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