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泰峻•2025年||白孔雀“孔雀云巅杯”第四届全国诗歌大赛

 白孔雀诗刊 2025-05-02 发布于陕西



”孔雀云巅杯“
【作者简介】

张泰峻,男,55岁,大学本科学历,安徽省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务员,和县作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县区社科专家库成员,曾有100余篇散文、诗歌、小说和新闻稿件在各报刊及微刊发表。

凝望

历史深邃的守望

停驻在时间的岸边

石雕泥塑的额头

流淌着记忆的曲线

灰白辽远的苍穹

阻隔在群山环抱的天边

布鞋踏出的小径

伸向山路崎岖的菜田

树枝是干枯的手臂

奋力地举起悲怆

被雨雪咬噬的墙壁

一层层剥开命运的长卷

曾经青葱秀挺的短发

已堆积岁月如麻的白雪

红腴健硕的肌肤

已长成青筋暴露的模样

身后门楣上那抹残红

是心口不冷的火焰

敞开心扉的棉衣

纽袢是结绳记事的档案

凝视的眼眸里深藏

一池冬水的潭

沉淀下青春的矫健

还有那美丽的新娘

山外的繁华与浪漫

是儿孙们起舞的空间

我只愿坚守这大地

融入天道轮回的家园

银发的舞

脚踏劲爆的鼓点

挥洒音符的烂漫

甩动柳丝般的马尾

打着节拍的欢畅

运动衫的柔美

勾勒五线谱的曲线

音乐是心灵的吸盘

牵引着脚步的方向

手机屏闪动的霓虹

飞花般迷幻了双眼

脑海中美少女的矫健

在绿树与鲜花中蹁跹

揉醒走近的双眸

银发飞入眼帘

舞者盘髻的发顶

已染上岁月的沧桑

生命舞动的光芒

不在年轮的粗细短长

晚霞和朝阳一样

都有溢彩流金的灿烂


《白孔雀詩選》

◉《白孔雀》诗刊的意义

     挖掘民间好诗,激励创作激情,活跃、引领、倡导、拓展诗歌文艺的璀璨。     人这一生,能永存的不是钱财、地位、权利、名气,而是那些有用的,发着光的文字!

◉编前按 

窦明俊(南京)

         当我准备提笔准备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白孔雀》诗刊社长张小兰让我写这段序言的殷殷嘱托,对于一个诗爱者来说,的确让我感到诚惶诚恐。  

        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文字的形式存在,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样《白孔雀》诗刊的存在也是如此。     

       秉承“心态、名利、欲望”归零以及倡导“直面生活、情感抒写”是我初识《白孔雀》的真实感受。《白孔雀》诗刊作为纯公益性民刊却能够真实地还原民间诗歌的面貌和特征,也如实地反应了诗歌的走势,在这一点上真的很不容易。 

       诗歌是 “语言的钻石”,诗歌也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苦难和欢乐,或爱情的咏叹、或人生的感慨、或希望的遥寄、或梦想、或尊严、或美丽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白孔雀》诗刊中能够得到体验亦或释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对于诗歌,我一向怀着崇敬的心情。而对于民间诗报刊,我从九十年代开始接触并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广西的《扬子鳄》《自行车》南京的《实验诗报》《他们》江西的《二十一世纪》山东的《新古典》《太阳诗报》等等都具备了相当的深度以及艺术价值,当今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诗人都从那里留下痕迹。所以民刊在包容的过程中一直也在努力地探索着,这也是许多官方刊物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的那些具有质感和美学的语言也会让我们忍不住拍案叫绝。     

       曾几何时,诗歌开始远离读者,成为与读者距离较远的一种文体。诚然《白孔雀》诗刊如同诗歌一样年轻,但砥砺前行的《白孔雀》依然秉持初衷,为诗歌爱好者搭建一个最为纯粹而又最为美好的精神平台。《白孔雀》诗刊所承担的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它让许多诗歌爱好者有了自己的一个平台,这也是我最为感动的。“懿”首好诗、“同题精优选”、“重磅诗人”、“花翎诗人”等等无不体现了创刊者的良苦用心和担当。  

        综上所述之外《白孔雀》诗刊也正在不断地而且很努力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言如苗叶,声如花朵”,我也自始至终地相信众多的诗歌爱好者都能够从《白孔雀》诗刊领略到诗歌的特有魅力以及艺术的熏陶。  最后祝《白孔雀》诗刊越办越好。



《白孔雀》诗刊社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