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我成长的光文/商艺 在老屋整理旧物时,我偶然翻出一本泛黄的记录本,翻开,那已有些模糊的字迹,瞬间将我拉回了奶奶的学习岁月,一段段往事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放映。奶奶是家中的老大,自太姥爷早逝后,她便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嫁给爷爷后,奶奶作为家庭妇女,一直在为家庭付出,为子女操劳。直到党的政策惠及,她才有机会进入单位工作,也因此接受了扫盲教育,打下了文化基础。我幼年时,父母和爷爷上班,已经退休的奶奶便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四季更迭,家中总有她忙碌的身影。而每次忙完,奶奶都会坐在椅子上,倒上一杯茶,拿出一本书,认真阅读起来。奶奶的学习方式很简单,没有任何华丽的阅读技巧,她用一颗真诚的心逐字逐句品味,遇到触动之处,便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勾画、记录。她的眼神是那样专注而渴望,仿佛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虽幼小,却也深深感受到奶奶对知识的那份热忱。千禧年前后,呼机和手机开始流行。奶奶虽识字,可拼音对她来说却是个难题。恰逢我准备上小学一年级,于是我的课本和带拼音的故事书,成了奶奶的学习资料。奶奶很好学,每次等我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奶奶都准时坐在书桌旁的椅子上,捧着书让我为她讲解拼音。“a,o,e”就这样我一遍遍地教奶奶读,奶奶一边读,一边在记录本上记录着。就这样,奶奶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终于学会了拼音。奶奶说:“人求上进多读书,只要认真学,总会学会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后来求学路上的座右铭。奶奶学习的“书”非常广泛,我的课本、故事书自不必说,就连家中的台历,也是她的学习素材。每年元旦前,母亲的单位都会发一本新台历。台历上印着节气谚语、生活常识、文学典故、英语名句之类的有趣知识点。吃罢晚饭后,奶奶便会拿出记录本,一边翻日历一边进行摘抄;遇到英文句子时,奶奶都认真地询问我们,就这样,时间久了,她从中学到了很多,讲起知识来也是头头是道。当时在夏天,我们都苦于蚊虫骚扰,奶奶就告诉我们,用橘红色玻璃纸或绸布套在灯泡上,能驱蚊,因为蚊子最怕橘红色光。这让我们对奶奶佩服不已。平时散步,路过书摊,我总会买几本书带到奶奶家,奶奶很是开心。每到这时,奶奶总会停下手中的活,把书摆在客厅桌上,坐在椅子上,心无旁骛地阅读,读到有感悟的地方,就记录在本子上。以前我为奶奶买的书,奶奶从不丢弃,她总是一读再读,翻到书边都打了卷、起了毛。偶然间看到,我准备为奶奶买些新的,奶奶却笑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每一回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一时有些错愕,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奶奶竟在读书中领悟到这般境界,着实令我惊叹。多年以来,奶奶从未教导过我“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之要;也没有告诉我“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求学奥秘;更没有传授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修身之道,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让我明白读书的意义。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下,读书就像一道光,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深知,读书不仅能开阔眼界,更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