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五载quattro,奥迪的赛道传奇进化史

 汽车公社 2025-05-02 发布于上海
第一版logo.gif

导语

Introduction

因为性能,所以信仰。

“哇哦!是Sport quattro!”

这是我在本届上海车展首日,于奥迪展台见到的一幕。讲话的是一位女士,当时她正挽着自己的男友,两人一同用仿佛拉丝般的眼神,凝望那台红色的奥迪quattro。

图|即使四十年岁月,依旧难掩这一抹靓丽的红色

平心而论,在本次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奥迪的表现够得上“惹眼”的评语。

不但是配备了EA888 evo5引擎的换代燃油车型A5L与Q5L联袂登场,新一代纯电车型Q6L e-tron和A6L e-tron也是双车齐出。此情此景,显示出了著名全球豪华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

但当发布会结束散场,展台开放自由参观后,笔者却发现,上千平米几十台车那么偌大的展台,人们最多驻足的,还是展台一隅那抹直刺人心的明亮红色。

上面那句话,其实还有后半截——“下月9号金盏速度节就要开幕了,期待奥迪quattro能实车跑一下。”男人的语气里,带着强烈的殷切之情。

图|奥迪品牌,蕴含着速度与激情

01
为赛道而生

红色象征着生命所蕴含的澎湃激情,也是奥迪Sport quattro的主基调。

作为奥迪旗下首款Sport版本的quattro车型,Sport quattro首次亮相于1983年日内瓦车展,并于1984年正式推出量产版本。

与初代quattro一样,基于奥迪80 Coupé设计,采用了五缸涡轮增压空气中冷发动机,拥有2144毫升的排量,最大输出功率为147千瓦(200马力)、最大扭矩285N·m,拥有当时堪称强大的7.1秒零百加速能力。

作为一款量产但限量的车型,Sport quattro总计生产了214台,其中128台为标志性的Tornadorot(旋风红)。而为了参加各种赛事,奥迪还另外生产了40台S1赛车版本,其中包括专为派克峰挑战赛修改的E2特化型以及“Pikes Peak”特别型。

图|Sport quattro系列所象征的不朽经典

当然,无论Sport quattro还是基础型的奥迪quattro,其之所以在奥迪品牌全车系中具有精神图腾般的地位,并非因为其稀缺性,而是源于其立足于操控与赛道的基本设计思路,以及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各种汽车赛事中实打实的战绩。

1981年在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上,首次亮相的奥迪quattro即拿下多场分站赛冠军。从1982年至1984年,更是斩获两个车队总冠军和两个车手总冠军。

1985年到1987年间,Sport quattro S1(E2)以及被誉为当时最强奥迪Quattro赛车的S1 Sport Quattro Pikes Peak,接连创造了派克峰登山赛三连冠的不朽传奇,持续刷新美国派克峰国际爬山赛的最好成绩,最终以10分47.85秒的成绩留名史册。

图|1985年,S1 Sport Quattro Pikes Peak出战派克峰

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奥迪又推出配备V8引擎的quattro系列。在1990年和1991年赛季,奥迪V8 quattro DTM赛车蝉联德国房车大师赛(DTM)年度总冠军。1996年,新一代的奥迪A4 quattro Super touring横空出世,一举夺得7个国家房车赛的冠军头衔。

在竞速以外的领域,勒芒24小时耐力赛奥迪共斩获13次冠军,特别是在2000年至2011年,奥迪车队更是取得了连胜成绩。

进入新能源时代以后,奥迪以独到的电动技术结合quattro的传统优势,在各种赛事上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起,奥迪车队凭借奥迪e-tron FE05赛车,在国际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E)上4次夺冠、11次登上领奖台,首个赛季即收获车队总冠军。

在达喀尔拉力赛上,奥迪RS Q e-tron凭借其搭载的quattro电动四驱系统,成功夺得达喀尔拉力赛汽车组总冠军。

图|在撒哈拉沙漠中创下光辉业绩的奥迪RS Q e-tron,这款车后来修改后投入了量产

纵观奥迪品牌在赛道上书写的辉煌历史,不但创下派克峰久久无法突破的最速纪录,更是在勒芒拿下13冠并成就史上最长完赛里程纪录。

WRC曾被迫为其改写规则,以避免冠军被一家品牌垄断的状况。DTM甚至因为奥迪赛车的惊人表现而禁止四驱车参赛。即便是在纯电这个新兴领域,奥迪的表现仍旧卓尔不凡。

迄今为止,奥迪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其在赛道上的极致性能。而奠定这一切的,是其掌握的诸多卓越技术。

02
因为技术,所以信仰

“我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产动力强劲、高品质的豪华汽车。”

1904年,奥迪品牌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为自己与他所开创的企业,定下座右铭。而这句话,也成为了奥迪品牌数十年以来坚守的信念。

图|奥古斯特·霍希

随着奥迪quattro于1980年登上历史舞台,空心轴机械四驱系统颠覆了汽车工程认知。托森差速器的蜗轮蜗杆结构在WRC赛场上大放异彩,帮助奥迪连续三年斩获车队与车手双料冠军。此后经过七代革新,进化为quattro ultra电控系统,在奥迪A7L等量产车上实现前桥完全解耦,将燃油经济性提升6%的同时依然保持过弯时85%扭矩向后轴分配的精准控制。

时间进入2020年以后,尽管汽车动力技术已发展至新能源时代,奥迪仍以e-tron S系列的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技术,不仅继承了quattro四驱的基因,更通过电控技术将动力分配精度提升至机械结构无法企及的水平。

在燃油动力时代,EA855 2.5TFSI直列五缸发动机堪称内燃机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其采用的APS等离子喷涂缸壁技术使铝合金缸体在82.5mm缸径、88mm缸距的紧凑布局下,依然能承受1000℃排气温度考验。

图|横置引擎的极致之作,EA855 2.5TFSI直列五缸发动机

这款传承自Group B拉力赛冠军S1 Sport quattro的机器,通过双喷射系统与AVS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在奥迪RS3上爆发出400马力、500牛·米扭矩,2.3秒的破百成绩让五缸机的独特声浪至今回荡在纽博格林北环。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4.0TFSI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奥迪延续了其高性能赛车在DTM房车赛的冠军血统。值得注意的是,搭载气缸按需运行技术(COD)的EA825机型可在毫秒间切换V8/V4模式,既能在奥迪S8上输出630马力的狂暴动力,又能在巡航时实现10L/100km的超低油耗。

图|奥迪引以为傲的EA825 4.0TFSI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奥迪的赛道技术从未仅仅停留在奖杯陈列室。

1989年IMSA GTO系列赛七连胜的奥迪90 quattro,其宽体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套件启发了当代RS 6 Avant GT的造型语言;从勒芒冠军赛到达喀尔拉力赛,通过R18 e-tron quattro以及RS Q e-tron等竞赛车型在严苛环境中验证的纯电技术,帮助奥迪从J1平台迈向PPE平台。

从达喀尔拉力赛验证的RS Q e-tron到量产车搭载的PPE纯电平台,奥迪将蜂窝铝制电池冷却板、扭矩矢量控制等尖端科技无缝移植至A6L e-tron等车型,让普通用户也能体验源自赛道的毫秒级响应。

图|上月末,现身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奥迪R8 LMS GT3 EVO II

上月末,当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欢呼声为85号奥迪R8 LMS GT3 EVO II响起时,碳纤维单体壳车身与5.2L V10发动机的轰鸣,恰与在车展上同步现世的A6L/Q6L e-tron等象征新能源时代豪华的次世代车型,构成时空对话。

这种从赛道到街道的技术迁徙不仅体现在三腔室空气悬架对舒适与操控的平衡,更凝结于数字座舱的三屏联动系统——其底层逻辑正源自赛车遥测数据的实时处理架构。

图|油驰电掣,尽在奥迪

从征服派克峰的Sport quattro S1、穿越沙漠的RS Q e-tron,直到四车联袂登场,奥迪用45年时间证明:

真正的技术图腾既能点燃赛道的激情,亦能温暖归家的旅途。

今年的金盏速度节,即将在5月9日开幕。

诞生于1933年为近代豪华汽车打下基石的Horch 830,分别于1968年和1972年问世并共同架构起现代奥迪品牌基本格局的初代奥迪100以及初代奥迪80,这些经典名车届时将远渡重洋来到北京。当然,除了前面这三款见证过汽车工业史的经典名车,那些曾经在赛道上书写传奇的名车也将一一现身——

图|奠定近代豪华汽车概念的Horch 830,奥古斯特·霍希的不朽杰作

参加过WRC、派克峰以及港京拉力赛的三台Sport quattro,称雄DTM赛场的奥迪V8 quattro DTM赛车,在勒芒创造过史上最长完赛距离纪录并保持至今的奥迪R8 LMS,这些创造过历史的著名赛车也将一起亮相。

此外,届时将一同亮相的还有历代RS6系列、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D+级豪华旗舰车型奥迪Horch A8、出演过《飞驰人生2》的奥迪A3巴音布鲁克,还有那刚刚在全球上市的奥迪RS系列巅峰之作RS6 Avant GT与RS Q8 quattro 45周年纪念版。所有这些,都将在这个春末的北京,与热爱赛道与驾驶的朋友们相见!

图|RS6 Avant GT与RS Q8 quattro 45周年纪念版

从1980年日内瓦车展的惊世亮相,到2025年金盏速度节的万众期待,四十五载光阴里,奥迪用托森差速器的蜗轮丈量过WRC赛道的每一寸砂石,以电控离合器的毫秒响应切割过勒芒赛道的每一束月光。最终将这些凝结着人类智慧的机器,将以一往无前之势滑过赛道,织出通向新时代的星轨。

当新一天的太阳升起时,赛道旁的草垛间又将印满新的轮胎轨迹,而奥迪的工程师们,则会在车间与实验室中日复一日解析从柏油路及沙漠中获取的数据——那里藏着下一个四十五年的性能密码。

责编:杨晶   编辑:何增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