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问艺术 2025-05-02 发布于上海

常有人问,审美的人生该是什么模样。我觉得,它不是穿金戴银的奢华,也不是刻意附庸风雅的姿态。审美的人生,是在寻常日子里守住对世界的温柔注视,让心灵始终留有一处能被美好触动的角落。

审美的人生首先是包容的。它懂得美从无固定标准:有人为老巷口的糖画摊驻足,有人被深夜便利店的暖光打动;有人觉得旧书页的泛黄是时光的印章,有人偏爱空白画布的无限可能。这种包容不是模糊对错,而是承认世间万物各有其美。当我们不再用 "应该" 去框定美,而是允许不同的喜好并存,就像让花园里同时盛开玫瑰与雏菊,生活的丰富性才真正显现 —— 审美的第一步,是学会尊重每双眼睛里的独特光芒。

它必然是丰富的。这份丰富无关物质多寡,而在于精神的饱满。走同一条上班路,能注意到行道树的叶子如何从嫩绿转为深碧,能看见晚霞在楼宇间投下的光影每天都有新的形状;吃一顿家常饭,会留意瓷碗的釉色是否衬得菜色温暖,筷子放在哪个位置让桌面更显整齐。这些看似无用的关注,实则是给心灵加餐。生活的美从来都在细节里,当我们学会用目光收集这些细碎的闪光,日子就有了层层叠叠的质感,不再是单调的重复。

审美的人生能抵御岁月的磨损。日子久了,再热忱的心也会被琐事磨出褶皱:工作的压力像潮水般反复拍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迷茫,甚至连清晨的阳光都可能显得麻木。但心里装着审美的人,总能在某处找到锚点:可能是临睡前读一首短诗,让文字的韵律抚平焦虑;可能是周末去公园看一场落花,在自然的更替中懂得释怀。美不是逃避现实的港湾,而是让我们重新看见自己的镜子 —— 它提醒我们,即便生活布满尘埃,仍有值得弯腰拾起的星光。

有人觉得审美是遥不可及的追求,其实它就藏在举手投足间。把洗净的玻璃罐用来插几枝野花,给常用的笔记本包一张牛皮纸封面,甚至只是调整窗帘的角度让晨光更柔和,这些微小的举动都是审美的延伸。

它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只需要一点 "愿意为生活花心思" 的心意。审美的人生,本质上是对自己的珍视:我们值得在能力范围内,把日子酿成喜欢的味道,而不是被动接受千篇一律的安排。

审美的至高境界,是让平凡生出诗意。不是要活得惊天动地,而是懂得在 "无用" 中发现大用:春日的一场细雨,能让我们放下手机听一听雨丝敲打窗台的声音;秋日的一片落叶,能让我们想起某首读过的诗、某段路过的时光。

审美的人生,说到底是带着心意去生活。它让我们在包容中看见世界的辽阔,在丰富中感受生命的厚度,在琐碎中守住内心的柔软。这样的人生或许不会让我们大富大贵,却能让每个日子都带着温度 —— 因为我们懂得,真正值得一过的人生,不是匆匆赶路,而是一边走,一边留意路边的花开,一边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审美的朋友们,在哪里玩呢?

文字:问艺术

绘画:埃米利奥·桑切斯·佩里耶

Emilio Sanchez-Perri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