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州江山游记
退休之后,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我有更多闲暇去探寻世间美好。前段时间,我踏上了前往瞿州江山的旅途,这一趟行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每一处景致、每一段经历,都为我的退休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录退休生活的诗意邂逅是为了养成一个习惯,把每一次的旅游心得写下来,作为每一次旅游的美好回忆。 这次旅游的第一站是看了“根雕佛国”。 根雕佛国:匠心与信仰的交融 初入根雕佛国,仿佛踏入了一个由自然与人文共同编织的奇幻世界。一尊尊根雕佛像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它们形态各异,或慈悲肃穆,或庄严神圣,每一尊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这些根雕作品,以树根为画布,以刻刀为画笔,匠人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无尽的创意,将原本平凡无奇的树根雕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珍品。有的佛像衣袂飘飘,似在云间漫步;有的神情专注,仿佛在聆听世间的疾苦。我穿梭在这些根雕之间,仿佛能感受到匠人们创作时的专注与虔诚,他们将自己的心血与信仰都融入了这一刀一凿之中。 在根雕佛国里漫步,心灵也仿佛得到了净化。我不禁放慢了脚步,静静地欣赏着每一尊佛像,感受着那份来自艺术与信仰的双重震撼。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根雕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第二站是廿八都古镇: 离开根雕佛国,我来到了廿八都古镇。这座藏在深山之中的古镇,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气息。 踏入古镇,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浙、闽、赣、皖四省的特色,既有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又有闽派建筑的雕花门窗,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我沿着街道漫步,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街边的小店琳琅满目,有卖传统手工艺品的,有卖特色小吃的。我走进一家小店,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廿八都铜锣糕。那软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古镇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很慢,他们悠闲地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他们,我仿佛也融入了这份宁静与祥和之中,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烦恼。 接下来去了江郎山:观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江郎山,是我此行的重头戏。当我站在山脚下,仰望那三座拔地而起的巨石——郎峰、亚峰、灵峰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这三座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天际,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开的一般,故而得名“一线天”。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山间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我登顶的决心。 终于攀爬上“十八曲”,来到了“一线天”的入口。只见两座山峰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缝隙,抬头望去,天空仿佛变成了一条细细的蓝线,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我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线天”,两侧的石壁高耸入云,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那种压迫感与震撼感交织在一起,让我终身难忘。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我张开双臂,感受着山风的吹拂,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一刻,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戴笠故居:历史烟云中的神秘印记 回程途中,我顺路参观了戴笠故居。这座故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从外观上看,它只是一座普通的江南民居,但走进其中,却发现里面暗藏玄机。 故居内的布局错综复杂,机关重重。有暗道、密室、夹层等,让人不禁感叹戴笠的谨慎与狡黠。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看到了戴笠在权力的漩涡中周旋的身影。 每一间房间都摆放着一些历史文物和照片,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戴笠的一生。有他年轻时的照片,有他与各界名流的合影,也有一些关于他工作和生活用品的展示。通过这些展品,我对戴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离开戴笠故居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次瞿州江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让我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退休后的生活,因为有了这样的旅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踏上新的旅程,去探寻更多的美好,书写属于自己的退休生活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