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做好IP,必须学会“无痛输出”

 caimin133 2025-05-02
△ 一起明理、成事、致富,早日拥抱真正的自由 △
Image
01
什么是好IP?
抛开内容质量等先不说,“持续更新”就是一个最核心的标准。
但凡你对自媒体圈有所了解,就会发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法持续更新——太多人做着做着就没声了,也几乎所有人都把坚持输出作为自己的头号目标。
因为你总得保持在场,才能持续积累自己的势能和粉丝的信任,才有机会去批量输出影响力,为自己和社会带来价值。
留在牌桌,持续被人看见,才有成为“好”的机会。

02
我在这点就不算一个好IP——自从2月份开始忙着准备培训和新的业务后,直接断更了接近两个月。每次想更新,都实在找不出时间。
为什么?因为我输出预期的文章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找不出大段时间。
为什么会太长?因为设想的文章论述太完备,以及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快速产出这样的内容。
看过我前面文章的粉丝应该有概念。对于每一个话题,我基本都会按照这个逻辑去准备内容:问题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也是基于这样的预期,我会期待在文章中把问题的底层逻辑和解决方案给一次性聊明白——
固然这提高了文章的价值,让我作为一个刚刚过千粉的IP都获得了多篇过万阅读的非流量文章。
但它也大大提高了我输出的难度,我需要调动所有的认知储备、反复优化词句和逻辑,甚至有时候需要去额外搜索一些本地和线上的资料,才能把东西真正写清楚。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没话好说,甚至我在每日复盘时都攒了几十个选题,而是要做好一篇文章依然太耗我时间了。
不论是哪种原因,只要干扰了持续输出这件事,就都是IP需要解决的痛点。

03
那到底什么是无痛输出呢?
按照自身案例的反面,我会定义为——不需要在过程中额外补充信息、整理逻辑的,基于自己的充分理解可以流畅表达的,可以像日常对答一般快速完成的输出过程
但凡在输出过程中需要去思考做增量,你的输出就会被耽搁,总时间就会被拉长,因为你还不懂、还没吃透。
就像当年高中的我在努力记录对哲学的认知时,思考半小时憋出3行字可谓家常便饭……想要把认知外的东西说明白,就必须忍耐一边学习一边表达的漫长过程
所以落到方法论上——
第一步是得区分文章定位,把精品和日常分开,不要试图在常态化的输出中把一些话题讨论得过于完善,或是硬要聊一个立意高、内涵深的问题
第二步就是得更改文章结构,从围绕一个问题标准化地探讨123,变成顺着自己的思绪往下写,结论先行,说到哪算哪
像我这篇文章就是,标题直接抛结论,想到啥就唠一段,不非得要总结一个金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持续思考这句话该放在文章的哪个部位。
写到现在1000字,也不过花了10分多钟,放在以前可能连开头都没理完,效率上可谓是天差地别。

04
但有人可能会问:我是这么想到啥写啥了,可写出来东西像流水账没人看怎么办?
这就问到根本了——虽然日常输出我们强调要无痛才更容易持续,但实现价值传递这件事必然是需要痛苦的
你啥都不思考不加工,怎么可能讲得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既没有对因果的洞察,也没有落地的方法论,没人看是必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所谓无痛输出只是让你把痛的部分隔离开,前置到其他工作学习过程中,再把彻底琢磨明白了的事情快速整合成文章输出,不要边学边写
尤其是对于输出习惯没有养成,且自身认知储备欠缺的普通人来说,更是要在前期花巨量的时间先扎进去学习和行动,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这个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必过于畏难。再没什么比这个更适合用“厚积薄发”来形容的了。
等到你真的构建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将人生核心领域以及个人专业上的问题融会贯通,我们当前所期望的“快速完成有价值的文字输出”,便只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