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是否为赵孟頫所书,我猜测是伪作的可能性较大,应该是后人模仿赵孟頫的笔迹然后假托其名仿写的。观此帖和民间存的一帖读书乐字体很似相近,有可能是清人所书。 清朝时期是赵体最流行的时期,有很多人进行模仿赵的笔迹和落款方式,假借他的名号然后进行仿作,进而进行商卖。不过我们大可先暂且不讨论其是否为赵孟頫真迹。 粗看细看这字都是一位赵体高手,仅就其自身而言,书法风格独具魅力。其外观温润华美,于端庄中蕴含坚毅刚劲之气。 字型规整严谨,笔势灵动飘逸,风流潇洒,兼具柔美与刚健之美,与现代审美观念高度契合,堪称学习赵体书法的优质范本,临摹借鉴价值极高。 此作的创作内容是为胡应青所写的《乾明广福禅寺重建观音殿记》,简称《观音殿记》,这篇文章主权讲述了观音殿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历经多任住持却未得到修缮。而当时的山师祖晖法师决心复兴,他积极募财,不辞辛劳,还捐出自己的积蓄,同时得到州牧和戎帅等众人乐善好施的支持,最终撤旧建新,新殿壮丽夺目,落成之日众人庆贺。 之后是讲述作者与晖师探讨了观世音得名的缘由,强调应用心观照而得解脱。最后是介绍了晖师做了许多兴修之事。而作者自谦为吴地浅陋之人,曾在此为官且早有皈敬之心,因与普门似有夙缘,虽不才也不敢推辞写记文。文人都喜欢谦虚。总之欣赏此帖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和他的《陋室室》、《读书乐》字体相近,而这两帖都被证实是清人所伪。所以我觉得此作是真迹的可能性极低,与常见的赵体字体笔画较厚实。不过细观其此帖,就算是伪作,其中字迹也不失为一幅佳作,而此帖距今也超过二百年之久,也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总之作为赵体爱好者的我是先收藏了。 胡应青是江苏吴县人,他曾在此地做官,之后升迁40多年之后重游戏此地,应主持之请写下了这篇文章,而据资料显示胡应青比赵孟頫大个10来岁,赵孟頫于中晚年时期又喜佛禅之教,或许此二人也有交集,如果是这样,那么赵孟頫书写此书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其次,如果不是,那么书写此作的人也必定是一赵体高手,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临习他的字来达到学习赵体楷书的用途,时人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前人种下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