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吃早饭,肝就废了!医生:吃早饭不注意5点,是在给肝上刑 内科医师老宋 2025.4.29 内容图片 “再这样吃早饭,肝就废了!”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临床医生的真实警示。长期忽视早饭的科学进食方式,不仅会导致代谢紊乱,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脏问题。 ![]()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吃早饭、胡乱对付,甚至把高油高糖的食物当作日常早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悄无声息地摧毁人体最沉默的器官——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储能、调节血糖等多项重要任务。它没有痛感神经,即使受损也往往毫无征兆,因此被称为“哑巴器官”。 而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肝病患者,病因并非酒精摄入或病毒感染,而是源于长年累月的不良饮食习惯,尤其是在早餐这个关键时间点上。 从西医角度看,肝脏在清晨4点至8点之间正处于代谢活跃阶段,体内毒素通过肝脏排出,若此时空腹或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干扰其正常功能。 中医则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早晨气血不畅,饮食失衡,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甚至诱发慢性病变。 如此一来,早餐对肝脏健康的影响,便不容小觑。 第一大误区,是不吃早饭。很多人认为不吃早餐可以减肥,或是因为早晨匆忙无暇顾及饮食。 但空腹状态下,肝脏不得不通过分解肝糖原维持血糖稳定,若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和代谢紊乱。 此外,血糖水平骤降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肝脏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进一步损伤肝细胞。 ![]() 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饭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规律饮食者。 第二个危险行为,是早餐高糖高脂。油条、奶茶、蛋糕等高热量食品常被当作“快餐式”早餐,但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过量脂肪会在肝细胞中沉积,形成脂肪肝。 长期如此,脂肪性肝病将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此外,高糖饮品会引发胰岛素抵抗,促使肝脏脂质合成加快,加剧肝功能负担。 第三种行为,是早餐摄入过多加工食品。如含防腐剂、色素和添加剂的香肠、速冻包子等,这些物质需通过肝脏解毒,而肝脏的解毒酶系统在早晨尚未完全活跃,摄入过多人工添加物质,会直接增加肝脏解毒压力。 内容图片 长期如此,极有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甚至肝细胞坏死。 第四个问题,是早餐时间过晚或不规律。肝脏有其生物钟,若进食时间紊乱,会影响肝脏内分泌节律,导致肝功能紊乱。 研究指出,早餐时间超过上午9点,会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肝功能指标如ALT、AST也趋于异常。 第五个致病因素,是早餐缺乏优质蛋白。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与再生的重要原料,若早餐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缺乏蛋白质摄入,将导致肝细胞修复能力下降。 内容图片 尤其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早餐摄入豆制品、鸡蛋等优质蛋白,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修复与肝组织的再生。 肝病的危害不容忽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全球发病率已超25%,中国城市居民发病率更超过30%。 若不干预,其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与肝癌。 临床数据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显著上升,属全身性代谢异常的重要信号。 ![]() 中医对此亦有深入见解。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若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肝气郁结,易导致“肝郁脾虚”“肝火内盛”等证型,表现为口苦、胸闷、乏力、纳呆等症状,这些与现代医学中肝功能异常的症状高度吻合。 中医调理肝病强调疏肝理气,健脾益胃,常用柴胡、白术、茯苓、丹参等中药进行调和干预。 西医在肝病诊治方面以病因治疗为主。对脂肪肝患者,强调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 药物方面,使用保肝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中显示出协同增效的良好趋势,既可缓解症状,又能改善肝功能指标。 但也需警惕部分中成药制剂中的毒副作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医生建议:早餐是肝脏最重要的一餐,必须科学对待。 建议每日早餐时间控制在早上7:00至8:30之间,食物种类应包括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豆制品)、复合碳水(如燕麦、糙米粥)、新鲜蔬果,避免油炸、高糖、加工食品,并注意饮食温度不过冷或过热。 慢性肝病患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变化。 在医生日常门诊中,不少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却在体检中查出转氨酶升高或肝脂肪沉积,溯源其生活方式,问题多出在早餐环节。 内容图片 由此可见,早餐不仅关乎每日精神状态,更是肝脏健康的守护神。吃错早餐,不仅是营养问题,更可能是慢性肝损伤的开端。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但它的忍耐不是没有底线。当身体开始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黄疸等表现时,常常已为时已晚。 真正有效的防治,是从每天的第一餐做起。 ![]() 不要再拿肝脏做妥协的代价,把早餐当作对健康的投资,而非应付的任务。医生提醒:再这样吃早饭,肝真的会废了。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赵玉霞,王永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04):280-285. [2]王艳,杜志强. 现代生活方式与肝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7):522-526. [3]张春丽,陈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10):1234-12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