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芬其人其赋其诗(自由无价)

 zqbxi 2025-05-02

 离思赋

       生蓬户之侧隔兮,不闲习於文符。(出生在蓬门小户,不通习那些文辞符录。)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藕厕於紫庐。(自己既愚昧无知,又见识短浅,却错误地被选中进入了皇宫。“藕厕”是参与的意思,“紫庐”指帝王所居的后宫。)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dāodá兮,兼始终之万虑。(深深地怀着思念和爱慕,自始至终心中充满了忧虑和考虑。忉怛:悲伤的样子。)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ǎn ài而无光兮,气懰栗以洌清。(太阳黯淡没有光芒,气候寒冷刺骨。晻暧:昏暗貌。《文选·王延寿》:"遂排金扉而北入,宵蔼蔼而晻暧。" 张铣 注:"晻暧,暝色。"懰栗liú lì,忧伤;悲怆。lièqīng洌清:清澈貌。 寒凉貌。)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

       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古代老伯瑜七十岁还扮成顽童,常穿五彩衣服讨得父母欢喜。)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嘘欷兮,涕流射而沾巾。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於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於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眺,,心不自聊,泣涟湎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晋书·左贵嫔传》)

       左芬(约259-306),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女诗人。秘书郎左思之妹。聪慧好学,诸子百家,莫不通涉。年二十,未嫁而左思被杀,她守寡居贫,闭门读书,诗才大进。赵王司马伦专权时,强使出嫁,被立为任城王司马该的夫人。司马该谋反失败后,左芬被赐死,年四十八。

作品背景

       《答兄感离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兄长左思的耿耿情怀。诗曰:

  自我离膝下,倏忽逾周期。迢迢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仪容,欷歔不自持。何时当奉面?   娱目于书诗。何以诉厥若?  告情于文辞!

        其兄左思非常想念妹妹,故做了两首《悼离左棻赠妹诗》其中一首写道:

惟我惟妹,实是同生。早丧先妣,思百常情。

女子有行,实远父兄。骨肉之恩,固有归宁。

何吾离析,隔是天庭。自我不见,于今二龄。

岂惟二龄,相见未克。虽同京字,殊邈异国。

越鸟巢南,胡马仰北。自然之恋,禽兽罔忒。

仰湛参商,沉忧内塞。

       左棻随即写了一首《感离诗》,一篇《离思赋》。

       左棻禀性娴静温厚,在尔虞我诈、阴谋倾轧的宫廷生活中,更加养成她在矛盾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和与人无争的性格。《啄木鸟》诗便集中地表明了她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诗文是: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左棻把许多妇女形象引进文学领域,为她们立传、唱赞歌。如《狂接舆妻赞》《齐杞梁妻赞》《孟轲母赞》《班婕妤赞》等,在赞赋中歌颂了接舆妻等人的高洁和忠贞,表现了她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否定。

《松柏赋》

       何奇树之英蔚,记峻岳之嵯峨。被玄涧之逶迤,临渌水之素波。擢修本之丸丸,萃绿叶之芬葩。(抽出笔直的主干,聚集着绿色叶子的美丽花朵。丸丸wán wán,高大挺直貌、一团团。)敷纤茎之茏苁,布秀叶之葱青。列疏实之离离,馥幽蔼而永馨。纷翕xī习以披离,气肃肃以清泠。应长风以鸣条,似丝竹之遗声。禀天然之贞劲,经严冬而不零。虽凝霜而挺干,近青春而秀荣(母亲的大名源于此。若君子之顺时,又似乎真人之抗贞。赤松游其下而得道,文宾飡cān其实而长生。(赤松子在松树下活动并领悟了道家的智慧从而得道成仙,文宾吃了松树的果实后也获得了长寿。“赤松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据说他喜好食用松实(松树的种子),甚至因此使得脱落的牙齿重生。在中国文化中,赤松子常被视为得道成仙的象征。“文宾”则是另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据说他因为食用了松树的果实而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这两句话常常被用来形容松树的神奇力量和长寿象征。)诗人歌其荣蔚,齐南山以永宁。(诗人们歌颂它的繁荣茂盛,就像南山一样永远安宁。

左思左芬生平系年 

       左思生年史传无载,248年(徐传武《左思左芬研究》)250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252年(《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左思》)254年(王辉斌《左思左芬生平系年》妃后入宫在十五岁左右,武帝闻而纳之,左芬入宫应在十五左右,左思《悼离赠妹诗》二人同母,母早卒,以左思年长三岁计,生于254年,即正元元年。笔者以为左芬《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非答左思《悼离赠妹诗》而作,而是为其父左熹。

257年,左芬出生,母或病死

263年,左思在家乡临淄,学钟繇,胡广书,鼓琴,皆不成。但不可考具体时间。(《晋书·左思传》)

270,左思在临淄,与翟氏成婚,当时男子成婚多在十七岁(《左芬墓志》记载嫂翟氏,时间无考)

271, 左思在临淄,《齐都赋》成(《晋书·左思传》齐都赋一年乃成)

272,左芬以文名入宫,举家移居京师,左思居洛阳城东,读书著述(《晋书》与《太平御览》有差,而据左芬作《白鸠赋并序》时间当定泰始八年,即272,二十曰弱冠,左思《咏史诗八首》:弱冠弄柔翰,)

273年,在洛阳,左思为写《三都赋》准备,拜访著书郎张载,(《晋书·左思传》)

张载曾经入蜀,时间存疑,傅璇琮认为即是年(273),牟世金认为285年, 《左思左芬研究》认为282年,且两次入蜀。笔者认为牟,《研究》说不成立,以傅说为是。①《齐都赋》成,已经有《三都赋》之打算,不必十年后动笔而访诸张载②误读《晋书·张载传》张载“起家佐著作郎”,傅玄对张载是夸耀,而非擢拔③“两次入蜀说”是对两种《晋书》记述张载入蜀的误解,未可俱信。而《晋书·张载传》“太康初”入蜀与张载《叙行赋》自述不符。

傅文根据《叙行赋》“岁大荒之孟夏,余将往乎蜀都”之“岁大荒”定太岁在“巳”之年,即泰始九年(癸巳)。张载入蜀后曾游览成都,作《成都白菟楼诗》,“披林采秋橘”与《叙行赋》的“孟夏”时令相接,自蜀还洛在秋末冬初,左思访之于洛阳,当在冬十月前后。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张载对左思态度冷漠,原因有二:①张载文名甚盛,或许轻视左思。②张载于《成都白菟楼诗》称成都为“郁郁小城”,对蜀都看法并不好。后张载主动为《三都赋》作注,应是“补偿心理”使然。

274年,左思在洛阳,因与其父思念左芬,作《悼离赠妹诗二首》以寄。左芬寻作《感离诗》,未久升贵妃。

《悼离赠妹诗二首》

郁郁岱青。海渎所经。阴精神灵。为祥为祯。峨峨令妹。应期挺生。

如兰之秀。如芝之荣。总角岐嶷。龆龀夙成。比德古烈。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塞渊其虑。厥声伊何。日新其誉。幽思泉涌。乃诗乃赋。

飞翰云浮。摛藻星布。光曜邦族。名驰时路。翼翼羣媛。是瞻是慕。

匪惟见慕。善诱善导。斟酌诸姬。言成典诰。匪唯辞章。多才多巧。

黼黻文绣。几微要妙。积德弥高。用心弥奥。伊我之闇。晞妹之曜。

惟我惟妹。寔惟同生。早丧先妣。恩百常情。女子有行。实远父兄。

骨肉之思。固有归宁。何悟离拆。隔以天庭。自我不见。于今二龄。(272~274)

岂唯二龄。相见未克。虽同京宇。殊邈异国。越鸟巢南。胡马仰北。

自然之恋。禽兽罔革。仰瞻参商。沉忧内塞。何以抒怀。告情翰墨。

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识若记,下笔成篇。

行显中闺,名播八蕃。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至情至念,惟父惟兄。悲其生离,泣下交颈。桓山之鸟,四子同巢。

将飞将散,悲鸣忉忉。惟彼禽鸟,犹有号咷。况我同生,载忧载劳。

将离将别,置酒中堂。衔杯不饮,涕洟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

仰瞻曜灵,爱此寸光。何以为赠,勉以列图。何以为诫,申以诗书。

去去在近,上下欷歔。含辞满胸,郁愤不舒。燕燕之诗,伫立以泣。

送尔涉涂,涕泗交集。云往雨绝,瞻望弗及。延伫中衢,愊忆呜唈。

既乖既离,驰情仿佛。何寝不梦,何行不想。静言永念,形留神往。

优思成疚,结在精爽。其思伊何,发言流泪。其疢伊何,寤寐惊悸。

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

       两首诗一气呵成,内容关联,甚为一致,可知为一时一地而作。《感离诗》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对应入宫两年。寻玩悼离词。对应反复诵读《悼离赠妹诗二首》左芬升贵嫔时间史传不可考,《系年》定为泰始十年(274年)

275年,左思作《咏史诗八首》,去年七月,元皇后崩,今年孟秋,左芬奉诏作《元皇后诔》。《咏史诗八首》前四述说作者不得志,后四首借古喻今,都是“托言之作”,创作于左思搬到洛阳以后,具体为何年不可考。诔文有“今亦孟秋”“倏忽一周”,可知去年元皇后崩,今年左芬作文。

276年,左芬作《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颂》,《纳杨后赞》三文为武悼杨皇后庆贺,事见于《晋书·左贵妃传》

282年,左思构思十年,《三都赋》初稿完成,请皇甫谧为之序,皆不为时人所重。由访张载至今刚好十年(《晋书·左思传》引卫权《三都赋略解序》“有晋征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览之…为之都序”左思自献赋请皇甫谧作序)《晋书·皇甫谧传》言其“太康三年卒”,有理由怀疑《三都赋》完成于太康二年,而《研究》以为太康三年为元康三年之讹误,却无版本依据,系猜测之辞。而《三都赋序》质量下乘,不为时人重视。

        自此,左思开始长期修改《三都赋》,《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左思别传》“至终乃止”当有夸大,但时间之长,用心之苦可见一斑。《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又云张公劝其求皇甫谧作序一事与《晋书·左思传》及所引卫权《三都赋略解序》所载为异,笔者以为误。(①材料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来看,晋书高于世说新语②张载前倨后恭态度有违)

283年,左思在洛阳,陇西王辟之为国子祭酒。当年八月,司马泰为尚书右仆射,即辟左思为国子祭酒。因司马泰不久“出为镇西将军”,《研究》以《晋书》“司徒”为证据认为司马泰永熙元年(290)任司空,未曾任司徒,而系左思为祭酒当在290年,笔者以为误,认为《晋书》“司徒”云云,非司马泰辟左思为祭酒在其任职的永熙元年,二是史家常用的以一生最高官称呼,不可为证据。左思之处官若在永熙元年,则移居京师十二载仍为一介布衣,与左芬贵嫔的“外戚”身份不合。故以283年为宜。《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左思别传》“司空张华辟为祭酒”,或据张华为司空在元康六年(296)得左思于是年曾再任祭酒,而左思当时为秘书郎,祭酒较之品秩较低,无需为辟(《晋书·职官志》以及杜祐《通典·职官》)且左思任秘书郎,乃贾谧推荐,故以为讹误。

288年,左思在洛阳任国子祭酒,父亲左熹迁太原相弋阳太守。《墓志》云“太原相弋阳太守”,《太平御览》记载其曾被武帝拔擢为殿中侍御史(与左芬入宫有关),《晋书·武帝传》泰康十一月甲申云“改诸王国相为内史”,可得左熹迁太原相弋阳太守在此之前,而具体不可考。暂定为288年

289年,左芬作《万年公主诔》,陆机从吴入洛,左思向其询问吴事,继续修改《三都赋》。《晋书·左思传》:“及帝女万年公主薨,帝痛悼不已,诏芬为诔,其文甚丽。帝重芬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此诔载于《艺文类聚》,由“虽则弱齿”可得死时尚幼,生卒年无考,而《系年》系此文于是年,从之。《晋书·左思传》:“初,陆机入洛……当以覆酒瓮耳……”陆机根据《晋书·陆机传》得其自吴入洛当在斯年,而陆机嘲讽之事,陆机诗文中无存,《晋书》之依据待考,而左思访陆机吴事,可于《文选集注》引王隐《晋书》有载“当思之时……后乃成之。”左思次访陆机获吴事,对于修改《三都赋》之《吴都赋》意义重大。

291年,《晋书·左思传》:“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左思别传》云“贾谧举为秘书郎”。《晋书·贾谧传》云“广城君薨,去职,丧未终起为秘书郎”,秘书监设于291年二月,其属官为秘书丞与秘书郎。贾谧为秘书郎,按晋书推断,当为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前后,广成君即贾充后妻郭槐。贾谧为郭槐外孙,《晋书·贾充传》记载贾充太康三年四月卒,其时广成君尚健在,合勘晋惠帝设置秘书监于元康元年二月史实,似贾谧为秘书监之首任,则贾谧荐左思为秘书郎,就亦当为是年。即是说,左思亦有可能为秘书郎之首任。可得左思与贾谧此前关系密切,且为贾谧赏识。

     《晋书·惠贾皇后传》记载,贾皇后为贾充之女,系郭槐所生,与左芬同年入宫,左芬为修仪,贾南风太子妃。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当时名流如潘岳“皆托付焉。”二者交往当自均为“皇亲”开始,与左芬入宫关系极大。

296年,司空张华赞赏左思的《三都赋》改稿,名动当时,洛阳纸贵。《晋书·左思传》“自是之后……洛阳为之纸贵”

298年,左思在秘书郎任上,并预“二十四友”列,二十四友始建于《晋书·贾谧传》,形成于元康7~8年(297~298)(张星国《关于<晋书·贾谧传>中的“二十四友”》)此时左思仍在秘书郎任上

299年,左思任秘书郎,为贾谧讲《汉书》。作《招隐诗二首》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退居宜春里”后所作)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王隐《晋书》可得左思当时在洛阳)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300年,三月,左芬卒,四月贾谧伏诛,左思退居宜春里。《墓志》有载左贵嫔薨。《晋书》载贾谧伏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云“归乡里”有误。

301年,齐王司马冏请左思为记室督,托疾以辞。(《晋书·左思传》)《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云“记室参军”《晋书·曹摅》云“攄与左思俱为记室督”核《晋书·职官志》皆有误。

303年 十月,避张方之乱,举家至冀州。(《晋书·左思传》与《晋书·惠帝纪》)

306年 修改稿《三都赋》成。寻以疾卒。《晋书·左思传》与《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注引《左思别传》皆云“数岁,以疾终”“后数年,疾终”“数年”至早为是年,故暂定,《左思别传》云“至终乃止”,可见《三都赋》并非十年而成,而很有可能是左思毕生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