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鸡不用和公鸡交配就能产蛋,那么公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宇宙时空探索 2025-05-02 发布于辽宁

没有经历过公鸡追逐的童年,似乎总少了点什么。

小时候好奇,为何这些体型娇小、没有利牙的鸟儿,竟敢向我们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挑战?

我们都知道,鸡和它的爬行动物先辈们一样是卵生动物,而且常听说鸡是幸存至6500万年前的恐龙后代。

虽然这观点并非铁板钉钉,充斥着诸多假设,然而这一理论已在古生物界获得广泛认同。鸡的恐龙血统,正好解释了它们的勇敢无畏——换言之,在我们哺乳动物眼中,鸡或许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毕竟在远古时期,我们不过是恐龙脚下的微不足道的存在。这可能就是公鸡敢于向人类挑战的深层次原因。

然而,随着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的衰落,哺乳动物获得了新生,我们不再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恐龙的大规模灭绝,为哺乳动物们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特别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甚至还将昔日的恐龙——鸡,端上了餐桌。

在人类的肉类消费中,鸡肉仅次于猪肉,以2018年为例,全球鸡肉总消费量高达1.01亿吨,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要吃掉多少“恐龙”。中国也是全球第三大鸡肉生产国。

不仅鸡肉,鸡蛋也成了人类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2018年中国的鸡蛋消费量就达到了约2652万吨,鸡蛋的价格和产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可以这样说,恐龙虽然在历史长河中落选,但它们的“子孙”却以新的形式赢得了世界。

不过,鸡的繁殖方式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之前有家庭养过鸡,却从未饲养公鸡,为何母鸡能够每隔几天就产蛋?难道它们不需要交配吗?

特别是那些大型养鸡场,专门饲养下蛋的母鸡,难道它们不交配就能产蛋?如果母鸡可以自行产蛋,那公鸡的作用又是什么?

这种困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作为哺乳动物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机制截然不同,因而产生了诸多误解。哺乳动物在没有交配的情况下,是无法繁衍后代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鸡蛋对母鸡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鸡蛋就是母鸡的卵子发育而成,其中包含了卵黄和卵清,这两者是卵子发育成小鸡所需的全部营养,外面还包裹了一层碳酸钙构成的硬壳。

与每月排卵一次、经历一次月经的人类不同,优质的母鸡可能每两天甚至每天就能产一次蛋。

有人将鸡蛋比作鸡的月经,这是错误的。比如人类月经大约每4周一次,排卵通常在第二个星期,而月经则在第四个星期到来。而鸡下的蛋,实际上是第二个星期的产物,是卵子而非所谓的月经。而且,鸡并没有月经这一概念。

当鸡排卵时,卵子首先在卵巢中形成并开始发育,卵黄物质以同心圆层的形式逐渐积累,形成由白卵黄和黄卵黄交替的成熟卵细胞。

卵黄发育到一定大小时,卵泡膜破裂,卵母细胞被释放,并被伞状部接受,准备进入输卵管。

在这里,卵细胞通常停留15分钟,等待精子的到来。

由于公鸡没有阴茎,它们与母鸡的交配方式是简单的泄殖腔交配。在交配时,公鸡会跳到母鸡背上,用爪子抓住背部羽毛,采用孔对孔的方式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母鸡的泄殖腔。

接受精子后的母鸡,可以保存精子长达20天,如果在此期间卵母细胞遇到精子,就会受精。

随后,受精的卵细胞——也就是蛋黄进入输卵管,在膨大部被蛋清包裹,最后在子宫中形成碳酸钙外壳。离开子宫的鸡蛋进入泄殖腔,在肌肉收缩的作用下被排出体外。

这就是一个鸡蛋的生成过程。不过,这种经过受精的鸡蛋,被称为受精蛋。当发育中的卵黄在伞状部等待受精时,若母鸡体内无精子,卵黄也会经历上述过程,形成未受精的鸡蛋。

当我们打鸡蛋时,如果在蛋黄部分看到一个圆盘状物体,那么这个蛋是受过精的;如果是一个不规则的白点,则表示这是未受精的蛋。

然而,是否受精并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毕竟,蛋黄和蛋清才是营养的主要来源。通常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在极少数情况下,鸟类也具有孤雌生殖的能力,未受精的卵子中的Z染色体会复制成完整的ZZ雄性染色体,从而孵化出小鸡,但这样孵化出的通常是体质较弱的雄性小鸡。

我们市场上购买的鸡蛋大多来自养殖场,养殖场的母鸡终生被囚禁在狭小的笼子里,用产下的卵子换取食物,一生都未必能见到公鸡一面。

因为养殖场不会专门饲养大量公鸡来为母鸡受精,这无异于徒劳。如果人们发现受精后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那么母鸡的好日子可能就来临了。

因此我们日常食用的鸡蛋大多是未受精的蛋,这类蛋基本上无法孵化小鸡。

但为了鸡家族的正常繁衍,公鸡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通过交配,让母鸡产下受精蛋,以维持人类的肉类供应。

虽然母鸡排卵不是问题,但公鸡无法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因此它们通常会被注射或喂食含有性激素的饲料,以确保母鸡持续产下受精蛋,并在孵化箱中无视季节持续孵化。

鸡的一生,曾经是地球的统治者,恐龙的后代,如今却沦为人类食品产业链上的一部分。每个人或许都曾吃过鸡蛋,我们都应该向鸡表达一份敬意:“鸡,你太美!辛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