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副《金》联,未着“金”字,初读只是平常语,细品倍觉珠玉言

 新用户3596Ds5V 2025-05-02
这副《金》联,未着“金”字,初读只是平常语,细品倍觉珠玉言

此屋元来书里有

斯言却是口中生

田兴隆/联 豆万龙/书

“此屋元来书里有,斯言却是口中生”,田兴隆先生这副《金》联,初读只是平常语,细品却觉字字珠玑,将知识、语言与文化的珍贵价值凝于十四字间。联中虽未着一“金”字,却以精妙构思与深邃哲思,勾勒出如金般璀璨的文化愿景,彰显出对联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

从对仗形式看,此联堪称工稳精妙的典范。“此屋”与“斯言”,一为具象空间,一为抽象表达,虚实相对,奠定了整联“以实引虚、以虚映实”的艺术基调;“元来”与“却是”,两个虚词如灵动的纽带,巧妙承接上下句的转折与递进,使文气贯通自然;“书里有”与“口中生”,不仅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更在动态上形成呼应——“有”蕴含静态的知识沉淀,“生”展现鲜活的语言创造,一静一动,宛如阴阳相生,将文字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般严谨的对仗,恰似匠人雕琢金器,每一处细节都打磨得恰到好处,既有形式之美,又无雕琢之痕。

其内涵与“金”的关联,更是值得玩味。“此屋元来书里有”,将“屋”这一安身立命之所,置于书籍构筑的精神世界中。此处的“屋”,可视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殿堂,如同黄金般珍贵。古往今来,无数典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从经史子集到百科全书,每一本书都是一座“黄金屋”,等待读者去挖掘其中的宝藏。读书,便是在这知识的“金屋”中寻宝,汲取跨越时空的思想财富。而“斯言却是口中生”,则将言语的价值升华至“金”的高度。言语如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传世。从孔子的《论语》语录到李白的千古诗句,从智者的箴言到民间的妙语,优秀的语言表达如同黄金般不朽,既能传递思想,又能启迪心灵,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两句话合璧,构建起“读金书、说金言”的文化闭环,强调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的双重珍贵。

在艺术风格上,田兴隆先生的咏“金”联以质朴见真章,以简洁显深邃。没有繁复的典故堆砌,也无需华丽辞藻装点,仅用日常可见的“屋”“书”“言”“口”等意象,便勾勒出宏大的文化命题。这种“大巧若拙”的创作手法,恰似黄金的特质——无需过多修饰,自身便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正因语言的简洁纯粹,联句的意境反而更加开阔,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空间:有人从中看到读书与言说的辩证关系,有人感悟到文化传承的薪火相传,也有人体会到知识与语言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这副《金》联更具现实意义。此联提醒我们回归经典阅读,在“书里”的“金屋”中沉淀自我;在网络语言泛滥、深度表达匮乏的当下,它又告诫我们重视言语的力量,让口中生出的每一句话都如金般有分量、有价值。它既是对传统文化中“耕读传家”“立言不朽”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一次叩问与启迪。

田兴隆先生的这副咏“金”联,以对联为载体,以“金”为魂,熔铸出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充实自我,感悟生活。

对联作者:田兴隆,湖南临湘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长安诗词》责编,《长安联话》主编。作品刊发《对联》《湖南诗词》等多家报刊。在全国诗词楹联辞赋赛事活动中多次获奖,并在风景名胜区悬挂。著有《律咏百花》《篱下斋癸卯集》等。

书法作者:豆万龙,陕西彬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书法家。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首届顾问权希军先生入室弟子。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楹联学会秘书长、《华夏诗联书画》副总编、《北京楹联》副主编。著有《豆万龙楹联书法选集》、主编“经典古碑名帖集字原创书斋雅联100副”系列字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