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西部,静卧着一座被誉为'江南古村落活化石'的千年古村——河阳。这座始建于唐末五代的村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保存着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又未被现代商业的喧嚣所侵扰。 ![]() 河阳的命名源于唐末僖宗年间,为避战乱南迁的河南信阳朱氏兄弟——朱清源、朱清渊。他们从故乡名称中取'河'与'阳'二字,为新家园命名,从此开启了朱氏一族在此地长达千年的繁衍生息。至今,村中94%的居民仍姓朱,形成了以宗族血缘为纽带的聚族而居传统。 ![]() 步入河阳,青砖灰瓦、粉墙黛瓦的古民居映入眼帘。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两代,以四合院为主,飞檐翘角,重檐阴阳合瓦,构成宁静古朴的画卷。村内保存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15座古祠堂,以及百余幢明清至民国的古民居,总计约1500余间,规模之大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存的村庄格局——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布局,可追溯至元代设计。 ![]() 河阳古民居的标志性元素当属马头墙。尤其是在被称为'答樵路'的街道上,32个马头状的墙头连绵起伏近百米,形成江南最长的一组马头墙。远望如同一匹匹趾高气扬的骏马在仰天长啸,正面看是群马奔腾,侧面看则如黑白相间的音符,演绎着跃动的音律,气势非凡,这也是众多影视剧取景之处。 ![]() 河阳的建筑布局遵循着严格的尊卑长幼之分。典型的'十八间'四合院是当地大户人家的标准配置,东为尊,西为幼。其中,名为'循规映月'的建筑群展现了苏州园林式的风格,内有古建筑七十二间,是河阳最大的家族建筑群。它的门前巧妙地用鹅卵石铺设铜钱图案,朝门口的部位特意缺了一部分,寓意'钱进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 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虚竹公祠,它是十五座古祠堂中建筑艺术最高超的一座。整座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以苏州式祠堂风格著称。据说这座祠堂耗时四年才建成,设计图纸来自苏州。祠堂内两进院落,设有天井和池塘,布局整齐严谨。其中最耀眼的是木雕艺术,尤其是戏台四根檐柱上硕大的木质牛腿,雕刻着财神、童子、狮子等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 在河阳,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村中的'八士门'纪念着宋元时期河阳朱氏相继涌现的八位进士,门前那对无头石狮子据传是朱元璋所赠,村民称之为'稀罕'。许多古民居的大门上刻有'耕凿遗风'、'循规映月'、'儒林古第'等门额,体现了朱氏家族'耕读传家'的传统。家族中不仅有登科入仕的读书人,还有富甲一方的商人,他们共同形成了名噪全国的'义阳诗派',为河阳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除了宏伟的建筑,河阳还保留着二十多口古井,有些古井遵循'天圆地方'的理念,呈现'外圆内方'的独特形状。村中随处可见诗词壁画,石雕、木雕、砖雕融为一体,典雅清新。虽经岁月蒙尘,却依然清晰完整,构成了这座千年文化古村的丰富内涵。 ![]() 与许多已被过度开发的古村落不同,河阳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街上的老字号店铺虽不如往日繁华,却仍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缙云烧饼、皮薄馅少的馄饨等传统美食,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 近年来,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采取了修缮古民居、恢复古建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措施,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河阳的魅力。在这个藏在浙南青山绿水之间的千年古村,时光仿佛被温柔地按下了暂停键,让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处可以静静感受历史沉淀的心灵栖息地。若是遇到细雨绵绵的日子,江南古村的雨景,更是意境深远,令人流连忘返。 ![]() |
|
来自: 仿彿pe3fpi77p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