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定亲王是谁,此人是乾隆皇帝长子:爱新觉罗.永璜。永璜的寿数不大,22岁就死了,而且活着的时候并没享受到亲王待遇。虽然贵为皇帝长子,但是由于年轻时“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 怎么个不懂礼数呢?在永璜二十岁的时候,孝贤纯皇后去世,孝贤皇后并非永璜生母,但永璜是大阿哥,得去迎丧。在此过程中,永璜表现得不够哭天喊地、不够涕泪横流,痛失爱妻的乾隆皇帝心里正难过,见大阿哥并不怎么悲痛,于是痛斥其不懂礼,此后永璜失宠,进而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郁郁寡欢的永璜在两年后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永璜死后被追封为定亲王,但未获得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的资格。当时由于永璜已死,由其子绵德袭爵,从此北京便有了定亲王府。定亲王府在哪儿呢?就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一带,离皇宫很近。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座府邸并不是为定亲王新盖的,而是由巽亲王府改的。巽亲王应当是指礼亲王代善之子满达海,以及其子常阿岱。 在当时,定亲王府规模很大,南起羊皮市胡同,北至颁赏胡同,西起沙锅居西四总店,东至今九三学社,占地两万七千多平方米。王府分三路,设有管事处、买办处、庄园处、回事处等,共计房屋四百余间,中路为王府主建筑,有宫门、银安殿、小殿、神殿、后楼等;西路为王府内宅;东路原为花园,后改建成三进院落及一排北房。定亲王爵位不是世袭罔替,其后代子孙袭爵时要自动降级,至于能不能“升职”,那就看自己的能力与造化了。 乾隆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育有两子:长子绵德,是载锡的爷爷;次子绵恩,是载铨(1794-1854)的爷爷。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定郡王绵德因被告发与被革职的礼部郎中秦雄褒馈赠书画而被削爵,爵位自此由弟弟绵恩承袭。 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从圆明园起銮返回紫禁城,在进入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后,一名大汉持刀冲出,欲刺杀皇帝。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上前阻拦,袍袖被刺破,因护驾有功,绵恩被赏赐御用补褂,其子奕绍(载铨之父)也晋封贝子,道光二年(1822),奕绍袭亲王。 载铨也是乾隆帝见过的五世孙,他虽然比载锡小10岁,但是比载锡更为官运亨通。道光十四年(1834)正月,40岁的载铨出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十一月,为礼部尚书;道光十五年(1835)封辅国公;道光十六年(1836)袭爵,同年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帝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林、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载铨自此成为顾命大臣,仕途到达巅峰。 咸丰帝即位后,载铨日渐骄纵。咸丰二年(1852)六月,给事中袁甲三上书弹劾:“载铨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刑部尚书恒春、侍郎书元潜赴私邸,听其指使。步军统领衙门但准收呈,例不审办。而载铨不识大体,任意颠倒,遇有盗案咨部,乃以武断济其规避。又广收门生,外间传闻有定门四配、十哲、七十二贤之称。”袁甲三向以“好弹击,颇著直声”闻名,皇帝问其有何证据?袁甲三奏称:“闻载铨绘有《息肩图》一卷,题承甚多,凡属门生,均系师生称谓。应请旨饬令载铨将所藏《息肩图》呈出,则某人为门生,历历可数,无从含混矣。”载铨只得将图交出,皇帝看后说:“诸王与在廷臣工不得往来,历圣垂诫周详。恒春、书元因审办案件,趋府私谒,载铨并未拒绝。至拜认师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图》题咏中,载龄、许诵恒均以门生自居,不知远嫌。”因此,“罚王俸二年,所领职并罢”。载铨自此被罢官夺权,但没过多久,咸丰二年(1852)九月,咸丰帝仍授载铨为步军统领,并于次年为其加亲王衔,并让其充办理巡防事宜,不过好景不长,咸丰四年(1854)九月,载铨病入膏肓,咸丰帝下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是月薨逝。 载铨出生显贵,一生在宦海浮沉,留下了大量器物。至今,在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大批与定王府有关的器物,包括瓷器、玉器、铜器、匏器、文房等,书画藏品中也有不少加盖“行有恒堂”印章的文物。除故宫博物院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也收藏有不少刻有“行有恒堂”款的文物。除“行有恒堂”外,这些器物中有时还会刻有“行有恒堂主人珍用”“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珍藏”“定邸清赏”等印。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考证:“从目前新发现的带年款器物可知,行有恒堂款器物最早于嘉庆六年(1801),晚不过咸丰四年(1854),大部分属载铨时期所造,也是定王府最为鼎盛时期。” 毓朗(1864-1922)是定慎郡王溥煦次子,载铨死后,咸丰帝将绵德曾孙溥煦过继给他,继承王爵,因此毓朗是定敏亲王载铨之孙。 晚清在成立内阁之前,权力中心是军机处,毓朗担任军机大臣上行走,还兼任民政部侍郎、步军统领、训练禁卫军大臣等职务。 晚清慈禧太后去世后,醇亲王为摄政王,但醇亲王优柔寡断,故慈禧太后提拔的庆亲王还占据很大权力,形成醇亲王和庆亲王等对峙的派系斗争,而庆亲王则是袁世凯在宗室内的代言人。 毓朗跟其他当政宗室一样,是君主立宪改革派,醇亲王也是想重用毓朗,但庆亲王为袁世凯喂饱,一切为袁世凯着想。所以在庆亲王组织大清国第一届内阁,毓朗被排斥在位。 毓朗与川岛芳子的父亲肃亲王善耆等关系密切,他们组建宗室党,毓朗就是毓朗重要成员。在辛亥革命后,毓朗和宗室党成员一样坚决反对用袁世凯,支持应该由铁良、良弼掌握军权,并由良弼带兵去打南方。但隆裕太后最后听信庆亲王,还是把大权全给袁世凯,最终导致袁世凯反过逼迫清室逊位。 毓朗有二个儿子,但长子二岁早殇,只有次子恒馞长大成人。所以毓朗后裔只有这支。毓朗于1922年去世,恒馞袭爵位贝子。 这张照片用英文注释写:毓大格格,定王孙女。应该指的是毓朗的长女恒慧,毓朗有七个女儿,毓朗除六女二十余岁的时候患肺结核去世,其他六个女儿均长大成年。 毓朗虽只是贝勒爵位,但在清朝的权势相当之大。光绪时,他曾担任过宗人府左宗正,步军统领、训练禁卫军大臣。宣统时,毓朗又成为军机大臣。毓朗之所以能履任要职,一是因为自己是天潢贵胄;二是,末代皇帝溥仪可是自己的外孙女婿。溥仪也要称呼毓朗一声“玛法”。这一切还要从毓朗女儿们的婚姻说起。毓朗曾娶郎中崇龄之女赫舍里氏为正室。他与正室赫舍里氏的第一个女儿名叫恒慧,第二个女儿名叫恒馨。毓朗的这个二格格后来下嫁京师大学堂的一品荫生荣源。荣源一生有四任妻子,其中第二任妻子恒香则是毓朗哥哥毓长的女儿。毓长去世早,恒香认叔叔毓朗为娘家。因此,恒香与恒馨虽为堂姐妹,好似亲姐妹,并都嫁给荣源。堂姐恒香与荣源生育润良与婉容,而堂妹恒馨生育润麒。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亲王府几经易手,到解放后改为他用,再后来占的占、拆的拆,近三万平米的王府所剩无几,今九三学社院内的古建筑,应为仅存遗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