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计很多人已经忘记顺德曾经有彩虹桥这个地标了。关于这个彩虹桥,实际上我刚刚来顺德时候,就曾经发现维护这个彩虹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是因为那时候顺德有钱,所以觉得维护不是难题。但是十年刚刚过去,彩虹桥的安全问题就出现了。在要不要拆除问题上,政府做了民意调查(如果当时规划建设这个桥时做好民意调查多好),本文就在这个时候推出在顺德城市网·顺德博客。在顺德因为地铁施工拆除东乐路人行天桥的时候,因应顺德市民的怀旧情结,我再写了《怀念可以有,不必太矫情》,指出处理彩虹桥民意的一错再错。推送一下,表达我曾经思考过。![]() 彩虹桥存废之争留给我们的思考文|覃炜明十年前到顺德求职,看到大良河上横空出世的两道彩虹,感到这个景观的确别具一格,见所未见。当时搭彩虹的脚手架还没有拆,我对顺德的朋友提出了担忧:以后维护这两道彩虹,都要搭脚手架,不是很麻烦?朋友说:顺德有钱,这个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十年刚刚过去,彩虹桥的问题还真暴露出来了,铁皮不断出现剥落,台风到来就会险象环生。修吧,要一大笔钱;拆了吧,大家心中有些不舍。因为她不但是顺德的一个地标,还和顺德目前也已经成为“顺德一景”的顺峰山公园牌坊一样,见证了顺德的鼎盛和辉煌,留下市民不少共同的记忆。 原来以为“钱不成问题”的问题,今天也成为了问题。事情变化很多时候都出人意料,今天征求市民意见,彩虹是拆是修,看来很难有统一的意见。因为经济账和感情账有时候很难判断孰轻孰重。重经济的市民要拆,重感情的市民要修,政府听谁的好? 留下这样的难题,大约也是当初拍板设计彩虹景观的有关人员始所未料到吧。我看到设计者梁昆浩先生接受电视采访时候脸上表现有些无奈,他的解释是任何建筑都有使用寿命,并且告诉记者,彩虹桥的设计不但是景观,还有实用价值,河边的人行天桥就是依靠彩虹的力支撑的,由此避免了在河里打很多桩。 梁昆浩是设计大师,相信他的这个设计理念也是很独到的。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对彩虹主张一拆了之的市民,相信也会因为梁大师露出的“底”而有所保留。 但是肯定还会有市民不主张保留这个彩虹,理由就是维修的成本太高。所谓成本太高,除了花费太大,还因为这样的花费并不是“物有所值”。为什么?因为这个彩虹除了让大家想起顺德曾经“很有钱”,其他的文化内涵几乎找不到。虽然梁昆浩说这个彩虹代表“蒸蒸日上”但是蒸蒸日上的彩虹哪里没有?谁没有见过彩虹?不过人家没有把它变成铁板而已! 看来这个彩虹维修钱所以是一个问题,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是文化。彩虹能够代表顺德什么呢?恐怕很多人都说不清楚。我就发现,除了彩虹桥建成之初,偶有市民以彩虹为景观照些照片以外,这些年已经基本上没有人再以这个景观为背景“留影顺德”了。花费大、没有文化内涵、维修成本特别高、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没有多少文化价值、却有不少的安全的隐患,物无所值……这些恐怕正是彩虹景观引起“拆声一片”的原因。 上世纪末,顺德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快车,政府投入设计并建筑了一批能够为顺德留下历史辉煌的景观,这些景观最典型应该就是彩虹桥和顺峰公园牌坊。现在,彩虹桥要不要保留,争论声已起,而顺峰公园牌坊虽然已经成为到顺德旅游观光的一个必到底地方,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牌坊除了规模特别大,和建筑工艺上的一些成就以外,基本看不到其中融合了什么顺德的文化元素。有人甚至说,这个牌坊放在中国其他地方——北京、陕西西安、江苏的南京,也完全可以。我有一个香港的朋友就曾经感叹:顺德建筑这么雄伟的牌坊,为什么基部不雕刻一些比如顺德双皮奶、顺德状元、顺德自梳女的故事浮雕呢? 彩虹桥拆不拆?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从彩虹存废之争应该得到一些启示:作为地标性的建筑,政府花钱花多少钱尽可以量力而为,但是地标性的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到一个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怎么样在设计中融入本地的文化。只有融入了地方文化的建筑,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方面,渔女雕塑之于珠海,五羊雕塑之于广州,开荒牛雕塑之于深圳,就是我们身边的例子。 (2010-9-30) ![]() 链接阅读 怀念可以有,不必太矫情 因为地铁施工,东乐路人行天桥将要开始拆除了。可能因为这座天桥是顺德这座小城为数不多的天桥,加上造型也有些特别(据说俯瞰像一枚铜钱),所以前些日子不少人到天桥,不但拍照片留念,在公众号“晒”怀念,甚至有涂鸦者在天桥“晒才情”,涂了不少漫画……一时间显示出人们对一座本来是普通的天桥消失的千丝万缕的依依不舍。 对一座城市普通建筑物的消失,表露出如此的依依不舍,一方面说明怀旧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是特别美好的情感。因为正是懂得怀旧,才会懂得珍惜,才不至于像有些城市那样不断产生焚琴煮鹤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人们怀旧,也会提醒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在做城市各种各样的规划的时候,应该尊重市民的怀旧情结,少让一些不应该消失的城市风景——特别是寄托了市民精神世界的风景太早消失。从这个角度看,我看怀旧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过,虽然我认为怀旧可以有,怀旧也有价值,但是也不主张所有怀旧都值得鼓励,更不主张让所有的怀旧都以特别矫情的方式表达甚至特别放大。因为有些矫情会让城市建设付出特别的代价。 像几年前凤山桥彩虹的拆除,也曾经引发了不少具有浓厚的怀旧情结的市民的各种依依不舍。本来,这个彩虹属于一个城市规划上的败笔。因为设计时候根本没有考虑维护的成本,所以经历不到十五年就不得不做拆除安排。但是可能因为这个景观被赋予了一些特别的精神内涵,一些市民显示了特别的依依不舍。一时之间在拆与不拆的问题上民意有些分歧,更有一些过分矫情的文字表露于网上,一时之间民意成为政府决策有些骑虎难下的事情。最后大良街道不得不做出“顺应民意”的思考,花钱在凤山桥东头做了一个彩虹的微缩版,放置在四季公园让市民“凭吊”。 从现在来看,这个微缩版的彩虹做得显然有些多余。但是从当时的民声沸腾的情况看,做这个小玩意安慰一下民心,实实在在是为了对过分矫情的民意做出一些让步。结果是做这个小彩虹不但第二次浪费了财政的钱,还为后来城市留下了一场笑话。我相信现在没有谁再会在这个彩虹微缩版前做哪怕是两三秒时间的勾留。 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城市设施将被陆续取代,这是不可逆转的事情。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特别像建设地铁这样的翻天覆地的大工程,肯定会让城市很多旧设施、甚至是一些城市的标志物或者大树消失。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种城市的改变。总不能今天因为一座普普通通天桥的消失、明天又为一坐平平常常的楼房的被拆而制造所谓滔滔的民意,让怀旧之情弥漫城市,好像城市建设工程大大破坏了心中的美好一样。 几年前的凤山桥彩虹拆除,已经让政府付出了花钱留下一个笑话的代价,愿以后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过分矫情的“怀旧”,再让城市建设付出这样那样不必要的代价。 (2017-4-14) ![]() 一、书籍概况 出版信息: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2025年3月30日在佛山顺德伦教粮苑举办新书发布会,多位文化学者、作家参与研讨。 内容构成:全书收录170余篇时评随笔,从作者公开发表的500多篇作品中精选而成,以千字短评为主,结合顺德本土社会事件进行剖析。 二、内容特点 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 作品既有对现实的尖锐批评(“一语中的”),也有对积极现象的褒扬(“倾情高歌”),体现“一半诺诺,一半谔谔”的独立媒体人视角。 地域性与时代性融合 以顺德改革开放前沿为背景,通过“一人一书一城”的关联,探讨城市精神与人文厚度,被评价为“外柔内刚”的珠江文化典型表达。 情感表达三重维度 蔡遥炘等学者指出,该书突破作者以往乡愁主题,呈现“理性分析、感性共情、血性担当”的复合特质,展现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1。 三、文化影响与延伸 学术研讨:2025年4月26日将在佛山市图书馆举办专题文化沙龙,结合《中国珠江文化史》进行跨文本解读,并设有谭元亨文学作品展。 传播形式: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有氧文化交流”,实现严肃文学与大众传播的结合3。 社会反馈:作品被视为观察珠三角社会变迁的窗口,其出版被解读为当地文化环境包容性的体现。 ![]() 附二:《边看边说》全目录 ![]() ![]() ![]() ![]() ![]() 1. 作者:覃炜明,资深记者、作家,以乡愁主题的《活在吾乡》《草木吾乡》等作品广为人知。 |
|
来自: 新用户20563a3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