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自由推荐书单

 江南一鱼6jvvqc 2025-05-02

距上次更新已经过了 4 年,近两年读到不少好书,把这篇从零到一的财务自由推荐书单也更新下~

相比经典,我更愿意给大家推荐那些让我在新手时期读完行动起来、从 0 到 1 的书。知识来自阅读,但智慧来自行动,能动起来、给现实生活带来改变才是属于自己的好书。

书单分成三个部分:

  1. 如何积累财富;
  2. 如何打理财富;
  3. 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何积累财富

Image

《邻家的百万富翁》对我影响非常大。作者 Thomas Stanley 调查大量银行高净值客户(上世纪 80、90 年代,拥有至少 100 万美元净资产),发现真实的有钱人和我们想象中的有钱人很不一样,他们大多低调勤俭,看起来很普通,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闪闪发光。他们相信积累财富是为了独立自由,而非展现社会地位。

当时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被调查的高净值家庭中超过一半都会每年制定家庭预算,这后来也成了我的习惯。分享理财、储蓄的文章下,经常有人说「有钱人才不需要考虑这些」,但事实相反,大部分人是考虑清楚了才变有钱。

正如 Morgan Housel 后来在《金钱心理学》中所写,真正的财富不容易被看到,房子、车子、名表、名包大多是财富的反义词,它们都是消耗财富换来的。

《邻家的百万富翁》出版较早,后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没有改变这些致富逻辑呢?本来作者整理了最新数据计划再版,却因交通意外去世了。后来由他儿子整理发表成了新书《财富自由》

这几本书好像都在提倡少花钱,但如果赚钱不花,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的几本书里刚好有答案。

积累财富是为了独立和自由

Image

《纳瓦尔宝典》正式出版前,语录中「不靠运气致富」这部分就已经广为流传。里面有段话我特别喜欢:

我们应该优先升级自己的自由,而不是生活方式。

生活水平低于其收入水平的人们享受着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那些忙于改善生活方式的人们无法理解的。

我们创造财富就是为了自由,仅此而已。财富是关于你如何成为你自己。

自由 = 资源 - 欲望。相比于消费,财富更大的意义是让我们不必再仅仅为了钱,去做对人生没有意义的事儿。

赚钱当然可以花、应该花,但积累财富先是为了自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买」未必是最好的获得方式。如何平衡消费和攒钱,我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观察

《富爸爸穷爸爸》是很多小伙伴的理财启蒙读物,普及财商、为大家种草财务自由。但这本书也常常会让大伙先兴奋、再失落,兴奋一种理想生活在眼前展开,失落没有具体的抓手,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所以接下来,这里还有两个更具体的例子。

Image

《不上班也有钱》来自台湾作者曾婉玲,记录他们财务自由前后的生活感悟,算是工薪族理财财务自由的典范。没有超人的智商,也没有惊人的运气,中间还完整经历了 08 年金融危机,最终也达成自由。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是我还没达成财务自由目标时出版的。我有意在还没实现目标、容易打脸时出版了这本书,并在前言里写下了这段话:

这里我想引用一段薛兆丰老师的话:

事实上,人们只是在成功以后,才去编造那些他们成功的理由,从而给人一个印象,仿佛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而事实上,是他们成功了,才有意无意地去剪裁、定制他们当初的理由,去强调过去某些想法,去忽略甚至去隐瞒过去的另外一些想法。

所以我决定把这件事反过来。

先画靶,再射箭,以此区分方法和运气,也看到过程的不易。希望可以给大家呈现一个更现实、更量化、也更加理性的财务自由之路。

读完这两本书可以再看看我整理的公众号内容汇总 👉 全都安排好了,财务自由路上我们需要了解的每一个问题

财务自由 = 财务 + 自由,前面我们主要说了最重要的「自由」,现在来说说具体的「财务」。

如何打理财富:先理财,再投资

这部分我放在第一位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 App。刚好也能说明理财和投资的区别。

有次也太问我,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可以「就算完全没有你帮忙,我从零开始也能知道应该买什么?做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还是下载「有知有行」吧,我还专门给她写了一篇使用说明。这是孟岩和伙伴们开发的 App,为了帮大家打理好自己的财富。

这里有个我很认同的细节设计。在有知有行首页的「理财第一步」点进去 👇

Image

看到的不是选择各种投资和理财产品 👇 而是你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么?你有没有预留足够的生活备用金?

Image

完成这些,我们能在家庭资产记账中看到自己的资产分布,更清楚自己的钱在哪 👇

Image

在心理账户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进度 👇

Image

正如前面《纳瓦尔宝典》所说的,财富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一切从了解自己开始。理财与投资的区别莫过于此,投资是理财,但理财更是理生活,收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

有知有行里有一本书,也在今天的推荐书单里 👇

Image

上次写推荐书单时《投资第一课》还是一本「不是书的“书”」,只能在有知有行 App 里读电子版(现在依然可以 👇 免费)。如今《投资第一课》已经是一本真真正正的书了。

我很喜欢《投资第一课》开篇关于财富的故事。如果流落到荒岛,一箱黄金的价值远不如一把工具、一箱罐头,哪怕黄金要贵重得多。财富的意义不是它本身,而是它能兑换到的资源。理财投资不是数字游戏,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Image

《小狗钱钱》的目标读者原本是小朋友,后来却成了广受欢迎的成人理财入门书。写给成人的书容易忽略一些觉得每个成年人都应该知道、但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常识”,倒是儿童读物补上了这部分细节,它也因此很适合从 0 到 1。

读完《小狗钱钱》我就决定,以后如果养狗就叫钱钱,后来兑现了:

Image

《理财投资新手的操作指南》是我写的在线内容,目前还没有实体书,大家可以后台回复「操作指南」获取链接。因为时间已久,经常有伙伴问我里面内容现在还适不适合。确实一些时效性的数字,比如余额宝、债券基金的预期收益,现在发生变化了。但从零开始应该做的那事儿,如今依然适用(所以价格也是半价了)。

正如它的名字,新手的操作指南,如果你也是新手,希望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知道」些什么,ta 会非常合适。当时的我也还是新手,所以更知道新手会遇到哪些困难,关注什么。

Image

《傻瓜式投资》:作为一个业余投资的普通人,哪些事我们该做,哪些不该做的?这里有答案。我后来经常和大伙说的普通人少操作投资,多专注主业和生活,也是这本书里首次读到。

《解读基金》是极好的基金科普及避坑指南(避坑是重点,管理风险比收益重要)。而《投资要义》可以回答我们,一个完整的投资策略应该长什么样?从底层识别系统性机会和风险的内功,到具体操作的招式,这本书的知识框架非常赞。

Image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看书名很吓人,写给机构而不是普通人的。但这本书比很多书都更契合财务自由这个目标。这本书讲的是斯文森如何管理耶鲁捐赠基金,如何让高校获得财务自由。

捐赠基金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许多目标:保持独立性、增强稳定性与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

这不也是我们财务自由的目标嘛。所以我愿称之为财务自由路上最专业的榜样,从如何投资到如何花钱,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最后我用《持续买入》作为财务部分的结尾。这本书影响了我对资产配置、尤其是对持有现金的看法。书中很多话题都是从投资开始,在生活结束。作者不仅仅想告诉我们如何做好投资,更想告诉我们如何更好生活。很契合接下来的部分。

如何更好地生活

完成财务自由目标本金后,有读者问我下一步是不是换个更大的目标了?我说不,钱是通往目标的桥梁,但人不能住在桥上。

财富不只有金钱,也是健康、家庭、时间、幸福。而且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先有很多钱才能开始关注它们,生活不需要「等……以后」。

赢得更多时间

积累财富是为了自由,但拥有财富不会自动获得自由。很多人金钱富有,却陷入了时间贫困,有很多钱和能像百万富翁一样生活是两码事。

Image

《时间贫困》始于作者压力太大想要辞职,因此开始一系列关于时间和幸福的探索,最终却意外发现也许不要辞职更幸福。能感受到作者真的很用心地、用这些的知识和研究,过好自己的生活。

虽然时间富裕比金钱富裕更让人幸福,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可支配时间太多也会让人不幸,怎么渡过自由时间比有多少时间更重要。不管对金钱,还是对时间、健康和幸福,我们都不是无休止地追求。知道何时「足够」,知足才能常乐。

Image

赢得更多时间的一种方式,是改变自己的工作。

《软技能》从副业切入,讲的是如何打造一份与主业匹配的副业、如何快速学习和成长,是我 2018 年最启发的书《每周工作 4 小时》从主业切入,讲述一套把主业变成“自由职业”的策略,是我 2020 年最有启发的书,也是前面那句「有很多钱和能像百万富翁一样生活是两码事」的出处。

赢得时间的另一种方式,是提高使用时间的效率。

Image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只推荐 1),很出名的 GTD 任务管理法就是来自这本书的英文名 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儿做完。这是我重读次数最多的书,读了五六遍,终于有种尽数搬空干货的成就感。如果觉得这本读着费劲,《小强升职记》也是个不错的上手工具书,一本被名字耽误的任务管理经典。

Image

《卡片笔记写作法》讲的是如何学习、如何记笔记。阅读时也可以选择性忽略「写作」二字,重点关注「卡片笔记」这个笔记方法。ta 解决了我关于笔记多年的困惑:

  • 笔记为什么记得越久越复杂,东西越难找到?为什么不是记得越久越有价值?
  • 当记过一条笔记,而我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写过的时候,该如何找到它?

ta 也改变了我对笔记的一个看法——笔记,应该是帮助我们发现新想法,不仅仅是查找旧想法。这本书可以和 flomo 笔记搭配使用,理念 + 工具齐活了~

赢得更多健康

Image

《掌控》改变了我对运动的看法,不是上气不接下气才叫运动,原来最有效的运动强度(二区心率)一点也不累,可以用鼻子呼吸,甚至一边聊天说话。也给我科普了有氧适能这个指标,看到运动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就在我读完这本书不久,苹果官方的健康 App 里也出现了有氧适能的介绍和参考。这是我读完一年后的分享:看到有氧适能的变化,我爸一辈子不戴表,看完这篇文章买了 Apple Watch。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我的 2023 年度好书。我太骄傲了!从因为高血脂被医生建议「终身服药」,到可以停药了,我只用了一个月 😎:改善饮食一个月,我真把胆固醇降下来了!三高大多是吃出来的。

《超越百岁》是我的 2024 年度好书,是健康话题目前我读到最严谨、最体系的一本。读完我又有动力增加二区运动了,有氧适能也到了 55 的新高 👇

Image

想改善健康,有数据和凭感觉会差很多。去年回国,我回家吃了几天饭,后来我妈的胆固醇指标就又有明显下降。经验:要么亲自记录,要么有个喜欢记录的朋友~ 强烈建议《超越百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掌控》一起读,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

赢得更多幸福

Image

《洞见》:带来满足感的不是生活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这个过程。手里一把牌不要急于全打出去,细水长流每天改善一点,幸福感更能凭空产生。

Image

《幸福的方法》告诉我影响幸福的不仅是当下工作、生活的状态,也是我们的长期目标、生活的“奔头”。和《洞见》刚好相互印证,一个着眼现在,一个着眼未来,未来可预期的改善,也能改变当下的幸福。我的读后心得

《象与骑象人》最幸福的消费往往是“攀比”的反义词,是那些我们买完即使不能告诉任何人、也能心里默默幸福的东西。

这三本都是心理学的书,心理学最大的帮助是了解自己,知道幸福通向何处。

读完这几本书我还觉得自己更会花钱了。花钱和运动、学习、说话一样,我们天生就会,但也有巨大改善空间。

花钱不是为了把钱“撒”出去,为的是交换资源、获得幸福感。但同一笔钱,不同消费带来的幸福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怎么花钱更幸福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Image

把整理和混乱放在一块,哈哈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点混乱 😜

相比《断舍离》我更喜欢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给了我们一套完整可行的整理流程和体系,更容易动起来。其实这本书在我心中也属于理财入门书,经过一次系统的收纳、整理,才看到自己有多少无效开支。

《混乱》:给生活一些适当的混乱和随机性,容易获得灵感、提高效率。读完我的两个改变:1、打破凡事都要分类整理的思维,放在一起然后直接搜索效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惊喜;2、给工作留点随机性,有时候丟骰子比做计划还高效。我的阅读心得,意外收获两个生产力技巧

那这两本书应该如何兼容呢?我有的想法:

  • 可以通过搜索快速查找的,比如电脑文件、邮箱、笔记,整理低效,搜索更好;
  • 如果是实物,不能电子化搜索,那先精简数量,然后整理分类比较好。

以上就是我的财务自由推荐书单,它们都是对我的生活有过巨大帮助的书,大部分书我都读过至少两遍。希望它们也能真正地帮到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