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会发现,服用中药治病,不论是成药还是汤药,很少有单味药,药中组成少则三五味,多则十多味不等。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开具处方,病人依方服用,要取得好的疗效:一方面取决辨证准确,另一方面遣方用药要严谨而合法度,这里所说用药法度就是指的用药'君、臣、佐、使'。 ![]() '君、臣、佐、使'是古人沿用古代官吏的名称来指导用药,现代多用'主、辅、佐、使'。 主药: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 的药物。 辅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证侯的药物。2.因主要付作用较大,加以制约。3.反佐作用,用于因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以消除寒热相拒现象。 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 以四君子汤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为例: 人参甘温健脾益气为主药。 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白术甘苦健脾燥湿为辅,助人参益气健脾。 茯苓甘淡以渗湿健脾为佐。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四味中药主、辅、佐、使,明白清晰,针对性强,结构严谨,少而精要,不失为千古名方。 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早在《内经》中已经提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后代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也强调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 君、臣、佐、使不光是古人组方用药原则,更是古老中医'整体观','治病求本'的科学智慧体现,它提示人们,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不但要有准确的辨证立法,也要分清'主、辅、佐、使',才能达到重点突出,组织严谨,相辅相成的组方要求,从而起到方圆相济,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人郎中用简单文字,讲述中医知识,让您走近中医,贴近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