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顺帝的逃跑,替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其逃跑方式亮眼

 倦鸟依林 2025-05-02

小新星说史

关注

2025-03-21 12:40

来自黑龙江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看完《孙子兵法》之后问他的部下:“你看过这本书吗?”部下回答:“看过”。这位军事家说:“那你用八个字简要概括一下这本书的核心”,部下一时语塞。军事家告诉他,这八个字就是:“打得过打,打不过跑”。 这八个字把《孙子兵法》高度的博弈智慧浓缩得如此简明,的确非常了不起。在局面有利于我方时,一定要把握好优势,但明知敌不过还意气用事,自然是得不偿失。 虽然《孙子兵法》中也有很多阴柔之策,但目的为的还是在博弈中取胜,总体思想是积极的。可平日里不思进取,感觉事情不妙就溜之大吉,就不那么被人所欣赏了。

在说到元末明初那段历史时期,很多人关注的重点都在南方的起义军之争上。其实,当时的北方也非常热闹,因为元顺帝什么都不管,只顾着吃喝玩乐,而他手下的大臣则各怀心思,这样一个朝堂怎么会不乱呢? 

阴差阳错的登基 

元顺帝作为元朝的末代皇帝,脑回路堪称是无比的清奇,但他却是元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整整35年,比忽必烈在位时间都长。

他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阴差阳错的登上皇位,可谓是“天选之子”。而每一次的危难,都神奇的化险为夷。最后的狼狈出逃,反而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余年的时间,如此奇葩的一生,堪比卓别林大师所演绎的喜剧。 

元顺帝的登基过程就像一场“闹剧”,元顺帝的父亲本就是当朝的皇帝,按照当时的世袭制,皇位就应该是他的,可没想到他的父亲却被叔叔给活活气死了,他的叔叔把握住机会篡位夺权。 可他的叔叔的皇位还没有坐几天,叔叔的儿子就死了,也不知道他叔叔是良心发现了还是怎么着,居然要把皇位还给他们家。不过他的叔叔避开了元顺帝,直接给了他的弟弟。巧合的是他弟弟也死了,这回皇位就没人和他抢了,简直是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

贵人相助 

由于元顺帝登基时才刚满13岁,也就成为了众臣眼中的毛头小子,所以难免有资历老的大臣为他“主持大局”,其中以一个叫颜伯的宰相为首。 这个叫颜伯的宰相可谓是帮人帮到了家,直接把元顺帝架空成了傀儡,自己把持着大权。可老天再次站在了元顺帝这边,颜伯的侄子脱脱不但没有帮着他的叔叔,反而联合元顺帝把颜伯赶下了台。 虽然脱脱这个名字听起来不那么严肃,但却是个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人品也不错。有了脱脱的相助元顺帝简直如鱼得水,他们恢复了科举制度,同时减免了关税,朝廷的腐败也得到了整治。在脱脱的辅佐下,元顺帝几乎要逆袭成为一代明君了。

破罐破摔 

然而天意不遂人愿,眼见摇摇欲坠的元朝呈现了似乎要复兴的景象,一场天灾把这美好的梦想变成了海市蜃楼——黄河决堤了。元顺帝按照正常的流程派人去救灾。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的属下不但强征15万人去救灾,还没有如期支付说好的报酬。这15万人好不容易凑到了一起,又同病相怜,自然是要反了,于是他们个个头上都戴着红头巾,自称“红巾军”,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就是他们的一员。 这民间出现了反情,岌岌可危的朝廷自然是要上下一心,组织好对策,可不干出点荒唐事那哪是元顺帝呢?他居然听信谗言,把脱脱给杀了,看到了这个皇帝的行为如此让人捉摸不透,众臣们也就没人敢帮他了。

孤立无援的元顺帝这时候不但没有反思,反而“破罐破摔”,整天吃喝玩乐起来,这样的“豁达又超然”的皇帝相信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完美的逃亡 

对于帝王来说,用读书来充实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可元顺帝平时喜欢看什么书的?居然是宋徽宗的书。

从他的行为上来讲,他也并不是想以宋徽宗的失败为教训,而是想复制他的行为,这难道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吗?但他有一点是宋徽宗望尘莫及的,就是他逃跑的速度。 后来徐达打到了直沽,而元顺帝作为一个帝王,他当时想的却不是如何抵抗,而是如何能更好的逃走。 

据史书记载,他的逃跑很有计划性:他先是拿走了供奉着的牌位,又通知嫔妃们提前收拾东西,除此之外,他还让淮王做了监国。在所有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他当天晚上就带着嫔妃和太子逃走了。

说实话,在我们中原人看来,这样的帝王真的很没有骨气,但他的出逃就真的只值得被人唾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他的出逃让他保住了性命,他的命保住了,北元就有了主心骨,哪怕他什么都不想管,但就这样他为气数已尽的北元争取了200多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逃跑反而是正确的。 与之对应的是明末的崇祯,他算是比较有骨气的,最终自缢而死。但他死后呢,整个明朝群龙无首,虽然有人逃到了南方,还建立了小朝廷,但在凝聚力上与崇祯在世是没法比的。

所以说很多时候坏事可能变成好事,适当地低下头也没什么,毕竟只有活着才有未来。 

小结: 

可能有人会说元顺帝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但也许他在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就意识到元朝已经大势已去,所以他并没有选择逆天改命,而只想要“今朝有酒今朝醉”。 虽然辅佐他的脱脱并没有放弃,想要放手一搏。可只凭他一人,怎能扶得起“骨子里已经缴械投降”的元顺帝。 从元顺帝最后的成功跑路来看,也许他的宋徽宗故事也没有白读。他可能早就想到他们会有同样的结局,所以以史为鉴,早早给自己铺好了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