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豆韵传千里 文旅融合绘新篇——2025远口发豆腐非遗文化旅游节见闻

 黔东南身边事 2025-05-0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盛世欢歌,鼓乐喧天。
5月1日,远口镇滨江广场内鼓点铿锵、歌声悠扬,2025 远口发豆腐非遗文化旅游节在热烈氛围中盛大启幕。这场集非遗体验、生态旅游、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盛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共赴盛宴。

龙舟竞渡,碧波之上展豪情
“加油!加油!”
上午9点30分,远口镇的清水江面上早已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作为本次旅游节的重头戏,标准龙舟赛在此拉开帷幕。来自湘黔两地的20余支龙舟队伍英姿勃发,蓄势待发。选手们身着统一的队服,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图片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紧握船桨,齐声呐喊,在鼓手有节奏的鼓点指挥下,奋力划桨,龙舟犹如离弦之箭般在江面上疾驰。江面上,水花飞溅,鼓声、呐喊声、加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冲啊!你们是最棒的!”岸边,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老奶奶正挥舞着头帕,为参赛队伍加油助威。“龙舟比赛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年轻一代能把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老奶奶感慨地说。
图片
经过激烈的角逐,湖南麻阳红星龙舟队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和强劲的实力,摘得本次标准龙舟赛的桂冠。
“今天能够拿到冠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因远口人的热情,让我们斗志昂扬!”队长田博远高兴地说。
图片
来自岑巩的游客吴开菊笑着感叹:“一到这里就觉得特别热闹!尤其是龙舟赛,选手们划桨整齐有力,看得人热血沸腾!下次要是还有这样的活动,一定带着家人再来!”

歌声飞扬,舞台之上展风采
“山村变化大,百姓笑开颜……”在滨江广场内,歌声如清泉般流淌。来自周边村寨的20余支参赛队伍依次登台,用优美的歌声唱响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参赛的歌曲既有传统的民歌,也有结合现代元素创作的新民歌。他们身着民族服饰,用清澈的嗓音、真挚的情感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舞台上,歌声悠扬,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今天唱的这首《歌颂好政策》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歌词写的是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好日子,句句都是心里话!”远口镇新市村村民彭明姣眉开眼笑地说。
图片
与此同时,广场舞大赛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0余支广场舞队伍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整齐划一的舞蹈。她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风采,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年过六旬的李阿姨笑言:“很开心,跳得浑身都得劲!跳的是健康,更是我们中老年人的精气神!”

文旅融合,非遗之花绽新颜
“正宗的远口发豆腐!”活动期间,滨江广场周边变身热闹的美食长廊,游客络绎不绝,围聚在摊位前品尝美食或购买当地特产。
图片
“感谢旅游节带来的人气,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远口的发豆腐,今天卖出了200多斤!” 远口安架村民杨宏光开心地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一直坚持传统的制作方法,坦言:“就是为了保留远口发豆腐最纯正的味道。”
图片
发豆腐是远口镇的传统非遗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泡豆、磨浆、煮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口感独特,营养丰富。2006年,“远口发豆腐”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被列入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近年来,远口镇依托“豆品小镇”名片,将传统工艺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发展发豆腐产业。目前,全镇现有形成规模的发豆腐作坊16家,年产78万斤,产值超过700万元。建成机械化生产的发豆腐产业园1个,2024年,产业园年产224吨,产值共计538万元。
来自湖南会同的游客张海林特意带着家人赶来参加文化旅游节,他举着刚买到的发豆腐笑着说:“早就听说远口的发豆腐有名,今天可算尝到了!果然名不虚传,味道鲜香,准备带些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
据了解,本次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举办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远口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当地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我们举办'文化旅游节’,就是希望以发豆腐为媒介,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集中展示远口的秀丽风光、家祠文化和特色美食,让更多朋友看见远口的山水之美、非遗之韵。”远口镇镇长罗烈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发豆腐产业园实现生产规模化、产品多样化,同步打造发豆腐原料种植基地,推动三产深度融合,让非遗'活’起来。”
图片
夕阳西下,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江面的鼓声、街巷的豆香、舞台的欢歌,皆化作远口镇文旅腾飞的注脚。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