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布克奖短名单《11·18》|假如永远被困在今天,你会选择怎样生活

 文穴阅读馆 2025-05-0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近期存在邮箱受大量垃圾邮件攻击,

4月23日前部分投稿或被删除,请投稿的读者留意,

有意向可再次投递,对造成的困扰编辑部深表歉意

《11·18》为索尔维·巴勒的小说7部曲,目前其中4部的简体中文版已经由接力出版社出版。
索尔维·巴勒(Solvej Balle)的《11·18》(英译名为On the Calculation of Volume)重新诠释了那个关于无限循环日期的经典故事。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时间循环里?或者说,我们难道不是已经历了太多次时间循环以至于忘了自己身处其中?
相关阅读:2025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出炉!
相关阅读:索尔维·巴勒访谈
《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里那个烦人的奈德·瑞尔森(电影中主人公的同学,也是保险推销员)警告过我们多少次迈过马路牙子的第一步要小心?(“那可是要命的。”——剧中经典台词)我们还要忍受多少次“时间是个扁平圆环”的说教?多少次选举会选出同一位总统?
在阅读丹麦作家索尔维·巴勒的《11·18》七部曲前两卷(英文版第二卷已出版)时,我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个故事讲述一位古董书商发现自己被困在某一天不断循环的故事里。我不禁怀疑:重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否还能展现新意?随即又想到——等等,这个念头我是不是有过?这恰是时间循环故事的经典设定:主人公坚信经历数百次的瞬间已被完全记录、征服和理解。
除非,每个互动中都藏着待解锁的道德启示。只有学会用同情、爱或决断力面对世界,我们才能继续前进。对奈德友善些,或与奈德会面五十次,或杀了奈德!不过无论如何,接下来的事依旧如约而至。
Groundhog Day - Movie Review - The Austin Chronicle
《土拨鼠之日》剧照
可以说芭芭拉·J·哈维兰(Barbara Haveland)翻译的这部震撼七部曲对时间进行了深刻思考,它向这些传统设定致意后,便将它们永远留在了11月18日的河岸。这里的时间循环叙事展现出惊人新维度。当读者期待主角通过意志力或善意打破循环时,巴勒却以更引人入胜的方式消解了这类结局。“我不再相信自己会突然醒来回到正常时间,”主人公塔拉·塞尔特这样想。
此外,塔拉成为了细节的观察专家,清醒记录着天象变化、路人只言片语、记忆碎片。《11·18》采用编号日记体(始于塔拉的第121次重生),带我们深入乔治·佩雷克所说的“平凡之下”(infraordinary)——那些习以为常却令人困惑的日常:这种与现实的对峙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充满重复,却绝非简单复述。
第一卷中,尚未脱离线性时间的塔拉与丈夫托马斯共同经营着“专营18世纪插图本”的T.&T.塞尔特书店。11月17日,她离开法国北部虚构小镇克莱龙苏布瓦,赴波尔多参加珍本拍卖会,夜宿巴黎酒店。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11月18日,她为客户购书,在老友菲利普店里买下准备送给托马斯的古罗马塞斯特提硬币,却被菲利普的老式燃气炉严重烫伤。
循环开始出现差异:“不断重演的是同一天,但并非一成不变。”一切重置时,塔拉手上的烫伤却持续愈合。为书店采购的书籍有的留存,有的消失。第二卷里,塔拉尝试“训练物品”,研究如何通过赋予意义或保持亲近使物件留存。“能否留住它们另当别论,”她写道,“这需要些说服技巧,以及对物品习性的了解。”那枚硬币时隐时现,被盗的手袋、扭伤的脚踝等意外都在无尽的十一月留下印记。
巴勒的绝妙构思在于:塔拉的循环不与地理绑定。她乘火车回到托马斯身边,丈夫多次在清晨发现提前一天返家的妻子。站在家门前那晚,塔拉想:“我们之间只隔着一个昼夜的距离。”第一卷如此勾勒出婚姻的双重观察视角:既亲密无间又遥不可及。“时间横亘在我们之间,”塔拉的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渐行渐远的关系。
当她搬进客房,决定像偷渡者般隐藏自己——为避免反复解释循环的遭遇——这个选择显得合情合理。当她暗中尾随托马斯而非并肩同行,巴勒深刻揭示了共度人生的局限,或许也是共享时间的本质局限。
经历近一年的11月18日后,塔拉策划在森林与托马斯“偶遇”,邀他同返巴黎寻找时间错乱的源头。丈夫的拒绝并不意外。通过对自身生活的精密重复,她竟成了自己生命里的陌生人。
第二卷开篇,塔拉踏上旅途,试图“在11月18日再次来临时跳进去,抓住它,攀上可识别的时间”。但新计划逐渐成形。她探望家人,请求他们庆祝圣诞节(对她而言是圣诞日,对家人仍是11月18日)。她渴望四季更迭,成为某种风向标,通过南北迁徙体验不同季节的温度。“真正的夏天,”她写道,“真正的冬天。仿佛没呈现出特定天气就是失职。”在杜塞尔多夫遇见看球赛的人群时,她发现这个原本未知的11月18日片段,感受到“微妙的颤栗”。在看似重复的表象下,惊喜依然存在。
《11·18》不将时间循环单纯视为待解难题,而是将其作为生存的基本状态。谁不曾浑噩度过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接受时间不可逆转的改变,我们才能学会在其中生活。虽然时间是种容器,但未来的计量永远未知。
“如果还有未来,”塔拉心有不甘地告诉我们,“我必须亲手构建它。”
作者:Hilary Leicht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