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张志远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其于民国时期即悬壶济世。在其民国时期在行医过程中,接触到一些铃医,发现铃医对针灸及外用药物颇为熟悉,手中多有几手绝技,有药到病除之效。特别是铃医治病时注意对秘方保密,如故意不写真实方名而以不相干的方名掩人耳目,俗谓之“腾笼换鸟”,但仍有部分秘方被人识破。现将张志远教授忆及的铃医秘方简介如下,供同道们研究与借鉴。 —本文约1851字,预计阅读5分钟— ![]() ![]() 一、秘方二味汤
![]() ![]() 对于大黄治吐血之机理,《本草衍义》认为,张仲景以泻心汤治心气不足之吐血、衄血,其病机为“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治法为“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 李时珍则稍有不同,从归经的角度来解释,认为大黄为血分药,能泻血中之伏火。李时珍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 但唐容川则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解释:“大黄……非徒下胃中之气也,即外而经脉、肌肤、躯壳,凡属气逆于血分之中,致血有不和之处,大黄之性,亦无不达。”又曰:“大黄一味既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不留瘀,尤为妙药。”由上可知,历代医家对大黄治吐血机理之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 ![]() |
|
来自: 新用户2341xVZB > 《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