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提问 关于元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1.元朝流行“小广告” 1985年,考古人员在对湖南省的一座元代墓葬进行发掘时,突遇雷人一幕:墓葬里竟然出土了两张印有漆器产品广告的包装纸。这两张经历了七个世纪岁月考验的“广告纸”上,印着关于元代潭州一家“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油漆店的产品介绍,全文以绘声绘色的笔墨,大赞该店产品“无比鲜红紫艳”的高品质,呼吁买家们“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如此“广告文案”,哪怕放在现代广告业界,也堪称行业范本 元代的油漆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一环,其产业中心已从宋代时的定州移到南方,生产规模更大,技术水准更高,出现了“黑光”“朱红”“戗金银”等新技法。明清年间的油漆业,更公认“以宋元为通法”,强大广告意识,正是植根于这火热发展势头上。 ![]() 何止是油漆业“广告意识强烈”?不足百年就出版了三千多种图书的元朝出版业,“做广告”也是无孔不入。元代的图书上,第一次出现了带插画广告的封面,图书的后记上也常见各种广告语。另外还有虐了多少“学生党”的元曲里,也有特殊的“广告散曲”,比如元代散曲《赠茶肆》,就被许多学者认定为商业广告。 而且千万别以为,这“小广告风气”只存在于中原汉地,1984年时,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元代遗址里,同样发现了七百多年前的“小广告”。同样是精美的广告纸上,广告主热情介绍自家小铺做的馒头,且“伏望仁兄早降”,可见元代近一个世纪里,“广告意识”确如一股新风刮遍大江南北,成为元代商品经济的别样缩影。 2.元朝水果“大跨界” 元朝立国后的一个重要法律,是“禁伐柑橙果树”,以《史集》记载,元初年间时,元王朝还把全国各地的特产瓜果品种,尽数移植到元大都地区。于是随着元朝版图的空前扩大,中国各地的水果特产,也实现了空前的“大跨界”。许多原产于江南、东南等地的水果,竟在北方扎根生产。比如福建两广的甘蔗,就在元大都周围广泛种植。 而且对于水果,元朝一代代统治者都是“真爱”,每年七月,就是元朝各地向朝廷上贡水果的日子,主要水果有桃、李、瓜。葡萄等品种。遇到端午节等节庆,元朝光禄寺还要向宫中和各大衙门送水果。元朝法律规定,元朝民间“每丁岁种桑枣二十株”,到1286年,全国就有“桑枣杂果诸树”两千三百多万株,元代水果的种植技术、种类、产量都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更“跨界”的,则是元代的水果加工业。比如以“果汁之液”加蜂蜜制成的蜜饯,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的水果糕点。另外还有以荔枝为原料制成的荔枝膏,也是起于此时。元朝人还尝试把晒干的水果加中药煮水,制成“石榴浆”“白眉汤”等饮品。喜好享乐的元朝贵族,还开发出了“水果沙拉”吃法——把水果拌上酥油,加冰水食用。不夸张说,今天中国各地的“水果糕点”“水果饮品”,好些都能在元代找到源头。 以这个意义说,对于中国人“吃水果”这事儿,元朝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时代。 3.元朝有“狗站” 说到“狗拉雪橇”,我们也许会想起爱斯基摩人,但在元朝土地上,还真能看到“狗拉雪橇”。元朝遍布大江南北的1500多驿站,既有陆地的陆站,也是水上的“水站”,但在今天辽宁至松花江一带的东北大地上,元朝还设有特殊的驿站“狗站”。这些极度严寒且终年积雪的地区,当时既没有陆地道路,水运也极度困难。牛马在雪地里行走非常不便,狗就成了最好的畜力,当地驿站拉车运货,都是在雪地里驱使大狗。 而在元代的东北,“狗站”一度非常密集。在1295年左右,仅仅在哈尔滨地区(元代称哈里宾),就设有12所“狗站”。这些“狗站”当时除了传递消息情报,主要任务是运输貂、海东青等贡品。广袤的元朝版图,就是被这些大大小小名字不同的驿站,牢牢连在一起。 ![]() ![]() ——————————-------------- 本文经授权转自朝文社,特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