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玉泉散,在中医属“消渴”范畴,主要分为上消(肺燥)、中消(胃热)、下消(肾虚)三种类型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鹤年养生 2025-05-02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剂示例及其相关解析:

 **玉泉散**(出自《医学心悟》)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主治阴虚内热、消渴(糖尿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等症。  


---


### **组成与剂量**  

1. **天花粉**(瓜蒌根):15-30g(主药,清热生津)  

2. **葛根**:10-15g(升阳生津,助天花粉止渴)  

3. **麦冬**:10-15g(养阴润肺,清心除烦)  

4. **生地黄**:10-15g(滋阴凉血,补肝肾之阴)  

5. **五味子**:6-10g(敛肺生津,固肾止渴)  

6. **甘草**:3-6g(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注: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 **方解**  

- **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针对消渴核心病机(阴虚燥热)。  

- **麦冬**+**生地黄**:滋阴润燥,补肺肾之阴,缓解口干舌燥。  

- **五味子**:固涩津液,防阴液过耗,兼敛肺气。  

- **甘草**:调和药性,增强清热解毒之效。  


---


### **用法**  

1.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400ml,分2次温服。  

2. **疗程**:连服7-10天为一疗程,根据症状调整。  

3. **禁忌**:脾胃虚寒(腹泻、怕冷)者慎用;孕妇需医师指导。  


---


### **现代应用**  

常用于糖尿病(消渴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属阴虚内热者,可配合西药协同治疗。  


**提示**:本方偏寒凉,长期服用需监测脾胃功能,建议中医辨证后使用。

方剂名称

 

玉泉丸加减。

 

方剂组成及剂量

 

- 天花粉15g、葛根15g、麦冬10g、生地黄15g、五味子6g、黄芪30g、山药30g、茯苓15g、泽泻10g、玉米须30g。

 

功效

 

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方解

 

- 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止渴,为君药。

 

- 麦冬、生地黄滋阴清热,润燥生津,五味子敛阴生津,共为臣药。

 

- 黄芪益气健脾,山药补脾益肾,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玉米须利水消肿、降糖,均为佐药。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用药,以上方剂仅为示例,不能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也应遵循西医的规范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糖尿病上消,中消,下消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上消、中消、下消症状不同,所用方剂也不同,以下是相关介绍:

 

上消(肺热津伤)

 

-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 方剂:消渴方加减。常用药物及剂量为天花粉15g、黄连6g、生地黄12g、藕汁10g(冲服)、葛根10g、麦冬10g等。

 

-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 方解: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连清泻心火及中焦之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藕汁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中消(胃热炽盛)

 

-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苔黄,脉滑实有力。

 

- 方剂:玉女煎加减。常用药物及剂量为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生地黄15g、麦冬10g、牛膝10g、黄连6g、栀子10g等。

 

- 功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 方解:生石膏、知母清胃泻火;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牛膝引血下行;黄连、栀子加强清热泻火之力。

 

-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下消(肾阴亏虚)

 

-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及剂量为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枸杞子10g、五味子6g等。

 

- 功效:滋阴固肾。

 

- 方解: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脾固肾;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湿泄浊;牡丹皮清泄相火;枸杞子、五味子增强滋阴补肾,固摄下元之力。

 

-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以上方剂的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应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以下列举经典方剂及自拟方示例,供参考:


---


### **1. 经典方剂:玉女煎(《景岳全书》)**中消

**组成与剂量**:  

- 石膏15-30g(先煎)  

- 知母10g  

- 熟地黄15g  

- 麦冬12g  

- 牛膝10g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方解**:  

- 石膏、知母:清胃火  

- 熟地黄、麦冬:滋肾阴  

- 牛膝:引火下行  

**适用**:中消(多食易饥、口渴、便秘)兼肾阴不足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 **2. 自拟经验方:益气养阴降糖方**

**组成与剂量**:  

- 黄芪30g  

- 山药20g  

- 天花粉15g  

- 黄连6g  

- 葛根15g  

- 山茱萸12g  

- 丹参10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活血。  

**方解**:  

- 黄芪、山药:补脾益气  

- 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  

- 黄连:清热降火  

- 山茱萸:补肾固精  

- 丹参:活血化瘀  

**适用**:气阴两虚型(乏力、口干、尿频、舌暗红)。  

**用法**:水煎,每日1剂,连服4周。


---


### **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下消

**组成与剂量**:  

- 熟地黄24g  

- 山茱萸12g  

- 山药12g  

- 泽泻9g  

- 茯苓9g  

- 丹皮9g  


**功效**:滋阴补肾。  

**适用**:下消(尿频量多、腰膝酸软、耳鸣)。  

**用法**:可作汤剂或丸剂(丸剂每次6g,每日2次)。


---


### **4.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加减**

**组成与剂量**:  

- 黄连6g  

- 黄芩10g  

- 阿胶10g(烊化)  

- 白芍15g  

- 生地黄20g  


**功效**: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适用**:阴虚火旺型(心烦失眠、舌红少苔)。  


---


### **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需根据个体症状调整方剂(如兼瘀血加桃仁、红花;气虚甚加人参)。  

2. **中西结合**:严重糖尿病需配合西药控糖,避免擅自停药。  

3. **剂量安全**:黄连、石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