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报告

 新用户3596Ds5V 2025-05-02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

1

2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报告-赛迪 …

https://www.sohu.com/a/883788644_122020073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_智能化_判别式_应用

https://www.sohu.com/a/883200923_121834026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报告》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议题,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人工智能带来的范式变革、应用现状、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


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


新型工业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旨在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推动工业范式变革


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促使设计、仿真等在数字空间完成,减少物理试验成本,推动技术创新从经验试错向数据驱动转变。生产制造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时间无阈化和空间无界化,支持多工厂联动、区域产能互补和远程运维。组织管理层面,打通供给与需求的隔阂,从传统供给导向转为新型供需协同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契机


人工智能成本和门槛不断降低,为大规模应用推广创造条件。如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多款模型降价及开源社区发展等。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践


在制造业升级中,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和预测性维护,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多技术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人形机器人市场化落地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出行变革,智慧低空运输助力低空经济发展。软硬件产品智能化迭代升级,AI终端产品和高端装备智能化发展。


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包括提升算力、发展算法模型和加强数据供给。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底层算法,构建行业数据资源库。横向赋能行业,实现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分阶段聚焦不同业务环节。纵向赋能产品,推动高端装备、消费终端和软件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央地联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监管、产业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未来趋势


技术范式从判别式向“生成式 + 判别式”演进,在工业核心环节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应用覆盖主体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拓展,随着技术成本降低,更多中小企业将融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整体智能化发展。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报告-赛迪研究院

2025-04-14 10:41
发布于:广东省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范式变革与发展路径报告》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议题,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人工智能带来的范式变革、应用现状、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

1. 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新型工业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潮流,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旨在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 人工智能推动工业范式变革: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促使设计、仿真等在数字空间完成,减少物理试验成本,推动技术创新从经验试错向数据驱动转变,如Google的GNoME模型助力新材料研发 。生产制造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时间无阈化和空间无界化,支持多工厂联动、区域产能互补和远程运维,像长安汽车的全球研发布局提升了研发效率 。组织管理层面,打通供给与需求的隔阂,从传统供给导向转为新型供需协同模式,以上汽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为典型,以用户需求驱动制造体系升级 。

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契机:人工智能成本和门槛不断降低,为大规模应用推广创造条件。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降价,开源社区和MaaS平台发展,推动众多企业接入,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 。

4.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践:在制造业升级中,实现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和预测性维护,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万事利丝绸和中天钢铁的应用案例 。多技术融合创新催生新业态,人形机器人市场化落地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出行变革,智慧低空运输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软硬件产品智能化迭代升级,AI终端产品和高端装备智能化发展,AI Agent展现出通用能力 。

5. 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包括提升算力、发展算法模型和加强数据供给。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底层算法,构建行业数据资源库 。横向赋能行业,实现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分阶段聚焦不同业务环节,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智能化。同时,促进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融合创新突破 。纵向赋能产品,推动高端装备、消费终端和软件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央地联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安全监管、产业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涵盖人才引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源体系完善和标准评测机制建立 。

6. 技术范式从判别式向“生成式 + 判别式”演进,在工业核心环节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对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愈发显著 。应用覆盖主体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拓展,随着技术成本降低,更多中小企业将融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整体智能化发展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