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来和我聊天。他提到自己人到中年,又开了一家工厂,前前后后投入了三四百万。虽然工厂已经开起来了,但我不太好直接说开工厂不好,只能说说我的想法。 如果我是这位朋友,到了三四十岁的年纪,我不会再拿出三四百万去折腾。 尤其是他这三四百万,一部分是卖了房子,把自己后半生的积蓄,父母养老钱全部拿出来了。 还有一部分是贷款,在我看来,这无疑等同于赌博。 现在的时代和十年前不一样了。 十年前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卖,因为那时是卖方市场,物质产品没那么丰富,价格虚高,利润空间也大。 但这几年,特别是近五年来,工业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而工人工资却不降反升。 开工厂,不管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有没有订单,每个月的厂房租金、工人工资,还有其他各种费用都是少不了的。 拿三四百万去做一件不确定的事,如果是我,我宁愿把这笔钱存进银行,每个月吃利息,躺平两三年,过点自己想过的生活,难道不香吗? 今天中午,我还和另一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 我这个朋友提到,一个人在40岁之前赚到的钱,基本上都留不住。 对此,我非常认同。 不过,我觉得这个时间点可以稍微提前一点,至少35岁之前赚到的钱,大部分都很难留住。 因为35岁之前赚到的钱,基本上都是浮财,有时候是自己的运气好,在时代背景下吃了时代的红利赚来的。 人真是个奇妙的生物,35岁之前,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仿佛能上天入地,整个世界都在他掌握之中。 于是,我们不停地折腾,也许在35岁之前赚了不少钱,但最终又因为各种折腾,把钱都折腾没了。 其实,人这一辈子并不需要很多钱,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被资本洗脑,也不要整天忙着跟别人攀比,让虚荣心作怪。 我常常说,一个人到了40岁以后,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学会聚焦。 40岁之前,要学会收敛;40岁之后,要学会放下,放下对财富的执念,放下那种“我要做很多事”的执念,专注于把一件事情做好,踏踏实实地去完成。 这才是40岁该有的状态。 我自己在40岁以后,朋友越来越少,几乎不再社交了。 因为我发现,社交往往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尤其是和那些与自己不同频的人聊天,不仅难受,还浪费时间。 与其如此,不如闲下来读几本书,喝喝茶,刷刷短视频,写写文章。 我现在特别理解冯唐老师说的那句话: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半隐半藏。 除了维持赚钱的工作关系,其他关系其实并不重要。 你只需要把身体照顾好,坚持锻炼,保持健康。钱够花,身体够好,银行卡里的余额足够支撑余生,这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其他的都是浮云。 所以,我现在不再折腾了,只专注于做减法,把该做的事做好。 这样反而让内心更加安宁,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件事。 所以现在我的心很沉稳,内心很安宁,平静的像湖水一样。 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做,像我朋友那样,三四十岁了,还贷款几百万去开工厂。 当下这个局势,贷款开工厂去搞实体,其实跟赌博没什么两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