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消费主义至上:纯属浪费钱的8类物品,不买立省100%

 许言柒77 2025-05-02 发布于广东

你好呀,我是言柒,一个不太安分的打工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有一种幻觉,好像只要买下XX,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结果呢?

钱包空了,家里堆满了,日子却越过越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不买毫无影响,买了纯属添堵”的东西吧。

1、需要“自律”才能用的物品

跑步机、瑜伽垫、哑铃、健身环……

这些东西的宿命高度统一:

买前幻想马甲线,买后沦为晾衣架。

你不是缺装备,是缺坚持运动的习惯。

若真想健身,楼下公园的石凳都能当器械,小区跑道永远免费开放。

2、功能单一的厨房小家电

酸奶机、面包机、豆芽机、空气炸锅专用配件……

它们的核心功能只有两个:

一是拍照发朋友圈,二是吃灰。

厨房真正的硬通货是刀、锅、电饭煲,其他都是商家造的“需求”。

毕竟,连煮泡面都嫌麻烦的人,就别指望突然变身中华小当家了。

3、快时尚的“次抛型”衣物

39块的T恤,79块的牛仔裤,199块的大衣……

价格看着便宜,但洗三次就变形、起球、褪色。

买10件廉价衣服穿一年,不如买3件质感好的穿三年。

衣柜越塞越满,出门依旧觉得“没衣服穿”,本质是买了一堆布料垃圾。

4、自动续费的会员服务

视频会员、音乐软件、网盘VIP、付费社群……

多少人直到扣费短信来了,才想起自己开过这玩意儿?

追的剧早弃了,歌单半年没更新,网盘里存的只有过期的PPT模板。

这类消费像“慢性失血”,金额不大,但架不住细水长流。

5、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摆件

香薰蜡烛、ins风相框、网红落日灯、盲盒手办……

它们的存在逻辑是:

买的时候觉得能提升生活格调,摆出来后发现还得自己擦灰。

真正的精致是窗明几净,不是靠一堆塑料和石膏粉撑场面。

6、智商税型美容仪器

提拉美容仪、蒸脸仪、黑头铲、生发头盔……

用之前以为能换头,用之后发现不如早睡。

但凡真有效,医美机构早倒闭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东西真的有效。

可你坚持不了的每周三次护理,就是它沦为“废铁”的元凶。

7、报复性囤积的书籍

“自我提升”“必读经典”“豆瓣高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搬家如噩梦。

一本没拆封的书不会让你变博学,只会时刻提醒你有多懒。

真想看书?图书馆免费,微信读书月卡15块,二手平台3折封顶。

8、节日限定款的一切

圣诞限定彩妆、春节生肖金饰、情人节包装的巧克力……

商家用“仪式感”三个字,就能让你多花三倍钱。

过节的本质是团聚和放松,不是给资本上供。

消费主义最擅长造梦:

“只要买了这个,你就能健康/变美/精致/高级……”

但生活的真相是:

你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好日子。

家里清爽了,存款变厚了,选择才会更自由。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点个赞和关注,祝你从此只买“用得上”,不买“我以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