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硝酸甘油(西药)硝酸甘油是国际公认的心绞痛急救首选药物,属于硝酸酯类西药,能快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 ![]() 核心作用: 快速扩张血管: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心肌供氧。 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心脏压力。 适用场景: 急性心绞痛发作(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臂/下颌)。 预防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的心绞痛(提前5分钟含服)。 使用方法: 舌下含服:0.25~0.5mg/次,5分钟未缓解可重复1次,最多3次。 若含服后头晕、头痛明显,可能提示药物有效,但需平卧防跌倒。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严重低血压、青光眼、颅内压增高、近期服用“伟哥”(西地那非)者。 耐药性:长期频繁使用可能失效,需间隔8~12小时“无药期”。 二、速效救心丸(中成药)以川芎和冰片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 核心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微循环,缓解心绞痛。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适用场景: 急性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禁忌时替代使用)。 日常预防胸痛、胸闷(尤其情绪波动或寒冷诱发)。 使用方法: 舌下含服:急性发作时10-15粒,日常预防4~6粒/次,3次/日。 含服时舌尖应有麻刺感,表明药物溶出吸收。 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脾胃虚寒者(冰片可能刺激胃肠,引发腹泻)。 急救局限:若含服10分钟未缓解,需立即就医,警惕心肌梗死! 三、复方丹参滴丸(中成药)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兼具活血化瘀和抗氧化作用,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长期调理。 ![]() 核心作用: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抗炎抗氧化: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适用场景: 冠心病稳定期(胸闷、隐痛反复发作)。 联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增强疗效。 使用方法: 舌下含服或口服:急性发作时10粒,日常10粒/次,3次/日。 建议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 出血风险:与抗凝药(如华法林)联用需监测凝血功能。 孕妇禁用:丹参可能促进子宫收缩。 四、 麝香保心丸(中成药)含麝香、人参、蟾酥等成分,具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效,适合寒凝血瘀型心绞痛。 ![]() 核心作用: 快速扩张冠脉:类似硝酸甘油,但作用较温和。 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 适用场景: 遇冷加重的心绞痛(冬季或空调房内胸痛发作)。 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人参成分可辅助强心)。 使用方法: 舌下含服:急性发作时2~4粒,日常1~2粒/次,3次/日。 含服后口中可能有苦味,属正常现象。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运动员(含蟾酥,可能药检阳性)、消化道溃疡、孕妇。 毒性风险:过量服用蟾酥可能导致心律失常,需严格按剂量使用。 五、总结:四大药物如何选择?急救优先:硝酸甘油(1-3分钟起效)是黄金选择,禁忌时改用速效救心丸或麝香保心丸。 长期调理:复方丹参滴丸适合稳定期患者,麝香保心丸对寒凝血瘀型更佳。 中西结合:中成药不可替代硝酸甘油急救,但可辅助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 关键提醒:所有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冠心病!若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伴冷汗/呕吐,需立即拨打120,警惕心肌梗死!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