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星融合 论盖倚看吞沉

 耕田的山里人 2025-05-02 发布于福建

元星融合      论盖倚看吞沉

耕田的山里人

元星融合,是三元、天星、三合、古法、辅星、卦例等风水的理气融合,以试试看的理念来整理,勿喷、不评,缘者自知!  ——山人题醒

一、盖粘倚撞

《雪心赋》:

盖粘倚撞朗认穴情,吞吐浮沉务依葬法。

《泄天机》:

脉象开并分四样,盖粘并倚撞,

脉缓用盖急用粘,直俦并横撞。

(一)盖穴(高)

盖,是覆盖的意思,生气汇聚于山巅的情形,来脉平缓,气聚于上而成小顶小山。

盖是由上往下,位于高处,周围一定要有山环抱,龙穴不可显露,虽然葬高也不能露出来,否则不聚气不藏风,主败绝。

盖穴的条件:

1、来脉比较缓,阳脉而来,同时出现阴穴。盖穴不一定是突穴。

2、盖穴最怕风吹,风吹气散,不被风吹,周围就必须要有环抱,四周的山峰也要高,玄武方有屏障依靠,左右的龙虎山高,朝案山也比较高,明堂宽大。

盖穴虽高但不能在山的顶端,葬时要留顶,脑后要有靠,如果在山顶,会没有依靠导致八方受风。

平原地区,来脉缓而气聚于顶,所谓平原一突即富,经云:“平地一突值千金,胜过千山万仞。”

如果是小突可以直接在顶上做穴,但如果是大突不能直接在顶上做穴,需要留出一定位置。

盖或不盖是由整体组合决定的,不是由单独的一个星峰决定的。

三庭定穴:

下庭穴,多数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发富,因为下庭收水收的比较好。

上庭穴,很多时候看不到水,但明堂比较开阔而且前面的山层数多,比较容易发费,但不代表不发富,不能混为一谈。

(二)粘穴(底)

粘,是粘眼的意思,生气降集于山脚的情形,来脉峻急,山势雄盛,其劳急而气不止,多是长乳或垂乳之形。

粘,如同露水在树叶上欲滴而未滴之势。

粘穴的条件:

龙脉来势迅疾,择一平坦之处安扦,有脱离龙脉安扦的情况,却不能脱离气脉。有气若游丝,脉如马迹之龙,也做粘穴论。

粘穴较低矮,其朝山、案山、龙虎山都会比较低,即是玄武山很高大雄伟,龙穴也委落的低一点,粘缀于穴山。周围山峰低,如果把穴点高就不聚气藏风,不可用。

来龙特别猛的时候,气必须要下坠,即使后面的峡非常隐约了也是可以用的。必须要有阳去化,阴不能太重。如果阴太重,阴而不化阳,会形成斗煞之象。

(三)倚穴(左右)

倚,是倚靠的意思,点穴或倚左,或倚右。

倚穴的条件:

来龙不从中间落脉,不做中轴,只做偏穴,偏而不正,气聚身旁。又或者是龙脉来势硬直而无结,向左右屈就,倚靠中脉的龙虎砂作穴。

倚穴虽点在左右,还要以来脉为靠,不可以失去来脉的生气,要靠近来脉,否则就虚而脱气。

在点穴时,可取其朝案,向其明堂等多种原因而作街势,依其势而定倚左倚右,总观其情而就之。

(四)撞穴(中间)

撞,是冲撞的意思。

撞穴的条件:

气不在上,也不在下,来脉平和,不急不缓,生气积蓄于中间,气脉中正,穴结于中,或是龙脉横来结穴,气势聚于中,撞穴虽点在中间,点穴还是要根据周围的砂来确定的。

二、吞吐沉浮

脉有阴阳,穴有吞吐浮沉。

简单来讲,吞吐为进退之理,沉浮为深浅之法。

明吞吐沉浮之理,则知进退,晓深浅。

阴脉(脉很急):用吐,浮之法。

阳脉(脉很暖):用吞,沉之法。

如果案山很高,穴要做浅,如果穴坐在山脚,也做浅(因为离水较近,水为阳)。如果穴在山上,案山比较低,穴要做深(因为气在下沉)。《水龙姬》云:“明急耀才加吞吐,审阴阳而下浮沉。”

要点:

第一,是急缓之理,而用吞吐之法,急脉用吐,缓脉用吞。

第二:要查脉之阴阳,阴脉气盛则浮,阳脉气弱则沉,故平洋葬深,山地葬浅。

(一)吞吐(进退)

阴脉到葬,如口中吞进,纯阴直冲如脊,要有两层毡唇,在下放棺,叫吐。此是阴气缩下,借阳气吹嘘,其气方生。

急脉一定要见阳,才能阴阳交媾。棺要落在阳上,不能落在阴上,才能阴来阳受。

阳脉到口内,纯阳来如仰掌,要凑入毡唇下放棺叫吞,此是因为阳气造穴,要以来脉为靠,不可就虚而脱气。

穴场依稀有晕,的而不的,必审吞吐,乃得其的。

吞者,缩进一步;吐者,放出一步。

此非三停法,乃一晕中呼吸之法。

重点:

吞必仰面,若玄武壁立,断不可吞,吐必拓腮。看唇秋清削,断不可吐。

棺木:生气形于土中,有土才有吉凶。凡此吞吐,只稍稍规上拖下也。

若当真吞入。乃凿天遂道,纳入腹中;

若当真吐出,乃弃去窝钳,退下口外。

此法葬也。必龙真穴真,所见又真,是为仙迹,不容侥幸。

龙靠来则缓下,是为吐;龙媛来则急下,是为吞。

至于真吞真吐,还是规上拖下,则当视穴情而定。

吞上局,曆明弦不明,稍稍亏入上弦丽之,得晕乃止。弦明唇不明,稍稍退出,平地凿之,得晕乃止。

吐下局,为葬肉地,其土必柔,必无粗晕可见。酌量开井,井中乃见嫩晕,土色微分层改。

法葬做法:

真吞穴:龙到局到,玄武壁立。靠弦藏之,杀水淋头绝,坦中葬之,犯湿绝,实戴山腹中凿洞作遂,送棺濮中,封塞其口为墓门。其中必得五色美土,无石无煞方真。

真吐穴:龙到局到,星亦开口,口内通窄,三停皆不可下,审是真气吐出口外,于口外寻微微晕影下之,此影必稍稍涌突,亦有陷下者,然必有旺气,恐落空亡。

(二)浮沉(上下)

浮沉论气,气浮因而浮之,气沉因而沉之。

也有势浮葬沉,势沉葬浮之说。廖公云:“浮欲其气上升也,沉欲其气之陷也”。

1、浮法

有等星体,高圆饱满,有似孤疃,至脚尽处,稍露一般,吉气可想而不可指也。四兽具美,掩耳供全,金则拒其美,扦则犯其孤,探中而取用焉,不可以力大工多而惧,当用浮法以升其气。

浮法者,当腰掘,抵心又掘下,乃至吉气之半安骨焉。

仍以土覆之,如张盖然。则下截之虚抽,其下实之吉气而穴之,葬之,骨在虚实之间,自得吉气之瑞而发福一也。下虚又似泄其孤之意也。

2、沉法

阴脉常常会显露在表面,所以称其为浮;

阳脉常常蕴藏在地下,所以称其为沉。

故,脉弱则葬深,脉强则葬浅。

阴脉的特点:上小下大。

阳脉的特点:上大下小。

简单说,便是只要出口尖锐,就属于阴脉,出口圆润,就属于阳脉。

有等星体,高耸凌胃,有似燥火,至领将近之地,稍见一般,吉气可想而不可指也。四兽俱美,盖照俱全,舍则拒其美,扦则犯其燥,探中而取之焉,不可以力大工多而惧,当用沉法以陷其气。

阴脉的气在上,葬深点,避其锋芒。孤曜星的气在下,葬浅点,避其锋芒。

沉法者,当腰書,抵心又掘上,乃至吉气之半安骨焉。

仍以土托之,如奠板然。则下截之虚,其下实之吉气而穴之,葬之,骨在虚实之间,自得吉气之睿而发福一也。下虚又似泄其燥之意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