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张先生教泽碑》解读

 大美洛宁 2025-05-02 发布于河南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张先生教泽碑》

解读

文/张清华

一、碑文抄录

4月29日,受祖民兄相邀,一同到东宋镇官庄村西张氏祠堂,在黄臣治老师和官庄西张氏后裔张振岳先生的帮助下,对《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张先生教泽碑》碑文进行了辨识抄录,现照录如下:

宪字元圣号植园洛西名士也幼则聪慧颖悟绝伦太老师邑贡生紫函公庭训颇严指导太过先生无复疑问以故英年入泮旋岁食饩以为名者众聚徒授业者屡见不鲜人每以膺鹿鸣为先生望而先生秉性好友曾不以功名介意先生昆玉三而先生居当道半后复不数年紫函公见念及此每三复流涕几为之废蓼莪事。太老师母居则奉席行则奉杖先已水忠不仅循温清之文昆嗣患难症之疽颜视兄如父视侄犹子延名考于渑池浴温泉于嵩县崎岖山不惮烦劳惜侄无禄不能以自力而为先生庆因为兄置居室得喆嗣以慰兄志子幼训教以承祧孝悌恭大端先生其无愧矣至持方处世和平无讲解本渚天性课文据乎书威克厥爱济谆谆不倦有等亲光义不啻风雨立其余泽及如此迄登山颓水捷模范矣。见羡聒墙仪型晋焉子瑞桐业儒克绍兄子瑞麒弟子瑞梓俱成立庶可慰先生于九天兹值心仰慕无災石表道非敢云峴山堕泪聊寄函骀之思以誌先生之德泽于不朽云。

受业门人: 宜邑庠生梁际年 顿首拜 撰文

邑庠生张秀儒 顿首拜 书丹

邑庠生郭生华 顿首拜 篆额

受业门人:

黄应德 程宋贞(监生) 李曹录 郭丹山(庠生) 郭宋孝

程德昌(监生) 刘堂午 吴万清(庠生) 张晓绅 张晓伦(监生) 袁財业 怀璧(监生) 吴承先 胡安仁 王心业 震年 天中 建缘 德西 马来魁 马钫西 马成剳 郭凤英(监生) 吴文凯 马立夫(监生) 裴荣晋 张元臣(监生) 程天午(庠生) 吴女昭 王贵三 赵彦孟(贡生)冯留德(贡生) 冯全德(监生) 盛曹卫 胡克俭 徐招(贡生) 韩魁仪 梁风里(监生) 李金复 李震乙 黄应诗 李宝业(庠生) 赵邦 梁德俭 壮欯(监生) 际德珍 冯孝至 曲玛光 蒋清贤(监生) 债万启 刘永清 夏金武(监生) 黄成宾

仝顿首 稳石

男 瑞桐 孙 六甲 虎甲 麟甲 仝顿首 扶石

龙飞 同治十一年孟夏月上浣 谷旦

二、补正与断句

由于该碑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生产队用作固定机械的底座,凿空打眼,磨损严重,加之160余年的风雨侵蚀,碑面斑驳不堪,许多字迹难以辨认。我根据上下文意思,对碑文进行了整理、补正,并予以断句、分段,从而使这块碑刻再现昔日风采。

例授①修职郎②岁贡生③张先生教泽碑

先生讳宪,字元圣,号植园,洛西名士也。幼则聪慧,颖悟绝伦。太老师邑贡生紫函公,庭训颇严,指导太过,先生无复疑问,以故英年入泮④,旋岁食饩⑤。时以科名为重,聚徒授业者屡见不鲜,人每以膺鹿鸣宴⑥为先生望,而先生秉性好义,曾不以功名为介意。先生昆玉⑦三人,而先生居仲。后未数年,紫函公见背⑧,念及此,每三复流涕,几为之废蓼莪⑨事。

太老师母在堂,居则奉席,行则奉杖,先意承志,不仅循温凊⑩之文。昆嗣之间,患难相恤,怡颜相向,视兄如父,视侄犹子。尝延名师于渑池,浴温泉于嵩县,崎岖山路,不惮烦劳。惜侄无禄,不能自立,先生为兄置居室,得哲嗣以慰兄志。子幼,训教以承祧⑪,孝悌恭谨,大端无愧矣。至持己处世,和平无忤,本诸天性;课文授业,据乎经传,威克厥爱⑫,济以谆谆不倦,有教无类。亲疏义笃,不啻春风化雨,立教垂范,余泽及人如此。迄夫山颓木坏,模范云亡,见羡者盈墙,仪型宛在焉。

子瑞桐,业儒克绍;兄子瑞麒,弟子瑞梓,俱已成立,庶可慰先生于九泉。兹值门人仰慕,立石表道,非敢云岘山堕泪⑬,聊寄函骀之思,以志先生之德泽于不朽云。

受业门人:

宜邑庠生梁际年 顿首拜 撰文

邑庠生张秀儒 顿首拜 书丹

邑庠生郭生华 顿首拜 篆额

受业门人:

黄应德 程宋贞(监生) 李曹录 郭丹山(庠生)

郭宋孝 程德昌(监生) 刘堂午 吴万清(庠生)

张晓绅 张晓伦(监生) 袁財业 怀璧(监生)

吴承先 胡安仁 王心业 震年 天中 建缘

德西 马来魁 马钫西 马成剳 郭凤英(监生)

吴文凯 马立夫(监生) 裴荣晋 张元臣(监生)

程天午(庠生) 吴女昭 王贵三 赵彦孟(贡生)

冯留德(贡生) 冯全德(监生) 盛曹卫 胡克俭

徐招(贡生) 韩魁仪 梁风里(监生) 李金复

李震乙 黄应诗 李宝业(庠生) 赵邦 梁德俭

壮欯(监生) 际德珍 冯孝至 曲玛光 蒋清贤(监生) 债万启 刘永清 夏金武(监生) 黄成宾

仝顿首 稳石

男 瑞桐 孙 六甲 虎甲 麟甲 仝顿首 扶石

龙飞⑭ 同治十一年⑮孟夏月⑯上浣⑰ 谷旦⑱

三、注释

①例授:循例授予(官职),多为虚衔。

②修职郎:文散官名,清朝时为正八品。

③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两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

④入泮:古代学宫前有泮水,入学时需在泮水边行祭礼,后指入学。

⑤食饩:明清时,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后,官府按月供给粮食、银两,称食饩。

⑥膺鹿鸣宴:科举制度中,乡试放榜次日,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学政及中试举人,歌《鹿鸣》诗,作魁星舞,称鹿鸣宴。膺,获得、参加。

⑦昆玉: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⑧见背:指长辈去世。

⑨蓼莪:《诗经》篇名,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后以“废蓼莪”指丧亲。

⑩温凊:冬温夏凊的略语,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⑪承祧:承继为后嗣,指在家族中承担延续香火的责任。

⑫威克厥爱:威严与慈爱相济。出自《尚书》,意为以威严克制过分的溺爱 。

⑬岘山堕泪:典故出自《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死后百姓在岘山为其立碑,见者莫不流泪。后以“岘山堕泪”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⑭ 龙飞:在古代,“龙飞”常被用来指代皇帝在位时期,是一种比较隐晦且带有尊崇意味的说法,表明该碑立于皇帝统治之时。

⑮同治十一年:“同治”是清朝第十位皇帝载淳的年号,“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

⑯孟夏月:孟夏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⑰上浣:古代将每月的上旬称为“上浣”,中旬为“中浣”,下旬为“下浣”。这里指四月上旬。

⑱谷旦:晴朗美好的日子,常用于祭祀或立碑等。

四、翻译

张宪先生,字元圣,号植园,是洛西地区的知名人士。他幼年时就聪慧过人,悟性远超常人。他的父亲紫函公是县里的贡生,家庭教育十分严格,指导细致入微,先生因此对所学知识从无困惑,所以年纪轻轻就考入县学,不久后成为享受官府廪膳的生员。当时人们看重科举功名,开设学馆授徒的人很多,大家都期望先生能考中举人,参加鹿鸣宴,然而先生生性仗义,从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先生兄弟三人,他是老二。没过几年,紫函公去世,先生每每想起此事,就多次痛哭流涕,几乎因为丧父之痛而无心他事。

母亲健在时,先生居家时侍奉左右,出行时搀扶照料,总是提前体察母亲心意,尽心尽孝,并非仅仅遵循表面的礼节。对待兄弟子侄,在患难时相互扶持,和颜悦色相处,把兄长当作父亲一样敬重,对待侄子如同儿子。他曾到渑池为侄子延请名师,又带他们到嵩县沐浴温泉,哪怕山路崎岖,也不觉得辛苦。可惜侄子命薄,不能自立,怜惜侄子没有功名,生活拮据,先生就为兄长购置房屋,并为兄长养育子嗣,以此宽慰兄长。对自己年幼的儿子,教导他承继家族香火,培养他孝顺、友爱、恭敬的品德,在这些大的方面,先生没有任何亏欠。

至于先生立身处世,性情平和,从不与人争执,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天性;教授学业时,依据经典著作,威严与慈爱相济,教诲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无论亲疏,他都以深厚情谊相待,教导学生如同春风化雨。如今先生去世,受到众人倾慕,他的典范永远留存。

先生之子瑞桐,致力于儒学,能继承先生遗志;兄长之子瑞麒,弟子瑞梓,都已有所成就,大概可以告慰先生于九泉之下了。如今门生们追思仰慕先生,立碑纪念,不敢说能与岘山羊祜碑相比,只是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让先生的恩德永远流传下去。

五、赏析

这篇碑文是门生为纪念张先生而作,全文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张先生的生平事迹与高尚品德。

人物形象塑造:通过对张先生幼年聪慧、科举经历、家庭孝道、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博学多才、重情重义、品德高尚的师长形象。在家庭中,他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爱子侄的典范;在教育上,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展现出卓越的师者风范。

情感表达:字里行间充满对张先生的敬重与怀念之情,如“每三复流涕,几为之废蓼莪事”体现其丧父之痛,“追慕无災,立石表道”表达门生对他的追思,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 。

文化内涵: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蓼莪”“岘山堕泪”,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同时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孝道、尊师重道等价值观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尚与道德观念。 整体而言,这篇碑文是研究人物生平及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传统碑文文学的典型代表。

以上内容是在尽量理解原文意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解读,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可能存在一定的推测成分。如果还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张清华作品集锦
洛宁礼赞
又见官庄塬
重游青石峡
今昔虎头寨
怀念恩师杨守智
六十岁生日感怀
脱贫攻坚大爱无疆
洛宁飓风骏马健走赋
崤山熊耳伏牛三山考
人间四月天 最美是下峪
洛宁抗日革命烈士郭富山
张清华组诗——乡村恋歌
洛宁县下峪街的前世今生
《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解读
下峪街道真热闹 锣鼓喧天闹元宵
养花怡情生感触 偶得五首咏花诗
洛宁县下峪镇碓臼峪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庄头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沟底村张氏文化
洛宁下峪《太学生李先生碑序》原文及释义
岁月长歌——洛宁申来法的半生戎马与尘世悲欢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四——沙沟村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五——崇阳北坡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六——康沟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七——下峪村西头张氏文化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之八——马坟张氏文化
洛宁县西大原张氏家族分衍下峪镇概说
【下峪轶事】十九——大跃进与食堂饭
【下峪轶事】二十——忆苦思甜
【下峪轶事】二十一——下峪教育发展纪实
【下峪轶事】二十二——毛泽东逝世
【下峪轶事】二十三——下峪工矿业发展历程
【下峪轶事】二十四——苗永召的坎坷人生
【下峪轶事】二十五——传统丧葬习俗
【下峪轶事】二十六——农民画家王中叙
【下峪轶事】二十七——能工巧匠柴文长
【下峪轶事】二十八——下糁擀面,溢满乡情的大锅饭
【下峪轶事】二十九——水磨,渐行渐远的乡愁
【下峪轶事】三十——下峪高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下峪轶事】之三十一——西施王海超其人其事
【下峪轶事】之三十二——抗日英雄雷来喜
【下峪轶事】之三十三——探访下峪南禅寺
【下峪轶事】之三十四——故东往事
【下峪轶事】之三十五——民间传说三则
【下峪轶事】之三十六——载入史册的下峪往事
【下峪轶事】之三十七——王立基的传奇人生
【下峪轶事】之三十八——王中华同志的奋斗历程
【下峪轶事】之三十九——草沟惨案“血色岁月中的悲歌”
【下峪轶事】之四十——马坟村:大唐名将马三宝的荣耀传奇与历史守望
【下峪轶事】之四十一——崇阳往事:三十八军的热血与温情
【下峪轶事】之四十二——探秘洛宁县下峪松阳关:千年古关的历史传奇
【下峪轶事】之四十三——刻入碑石的下峪记忆
【下峪轶事】之四十四 三代接力 德泽流芳——洛宁崇阳下河张文典祖孙三代善行故事
熠熠生辉的生命之火焰——《悉说下峪》序、后记》
洛宁官庄张氏祠堂竣工典礼发言稿集
民国《郭母孺人“淑德可风”碑序》解读
《大明故牛孺人张氏墓志铭》原文释义
民国《清优廪生莹阁李公懿行叙》解读
清《邑仁侯洪太爷恩准分批下峪甲碑》解读
皇清《叔父锡堂德配叔母董郝氏合葬墓记》释义
洛宁民国《医士文豪梁公三周懿行碑序》点注释义
《钦加州同衔新补山西辽州吏目刘公神道碑》译文
民国时期洛宁《王青云“御灾捍患”功德碑序》解读
革命征程上的忠诚行者——洛宁县程家岭村程亮
2025年洛宁官庄黄氏家族清明祭祖盛典
百年鲁氏风云——从家族纷争到认祖归宗
洛宁县下峪镇前上庄村大清《鲁氏创修祠堂碑记》辨识解读
洛宁快乐健走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助力乡村振兴
洛宁县城投公司召开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
《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点注释文
洛宁县城投集团召开双节安全生产暨清欠农民工工资专题会议
余热写春秋 真心献城投——记洛宁县城投公司工程部长张祖民
图片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洛宁城事》《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